2014-1-4 22:15
忽然想,阴阳,其实世上本没有阳,阴是一切。阳是相对来说,象征生的一面,或说,一缕生机。
但是万物一切终有逝时,所以阳是无形无象,似有若无,不可琢磨的。
心有阴浊,则真阳不现。
而人们都会有突然间阴浊散去的短暂瞬间,就像山顶远眺那突然的一下子,等等,阴气的循环突然中断了一下,积在心中的阴会突然松开一下,露出一丝阳来。
所以要在阳气显露时积累阳气,同时不断地遣欲澄心,散去阴浊,找到那缕阳气的根本,生发一切的存在。而不是随一切而亡。
发表于 7 天前 18:36
清静不是寂静宁静,是掌握生命源头,至少是自我这个生命的源头。不让源头的清清活水变成浊浪翻滚流散,而是积累活水,净化身心。能够常清静,则能始终从本源的角度看世界,观察世间百态,为悟道求真打下坚实的基础。
修行当明理,明理先明志,明志先明己。
最近这么想,以前一开始诵经就常断掉,断掉后人就空无了。参考前辈的说法,我在念起后就从头念。后来,然后忽然会对某段经文有虚明洞彻之感。是一种说不清的明悟。
突然就明白了,我是为了悟道而诵经的,未达目的,绝不罢休。
只有洞彻万物了,明白了道德真义,才能考虑下一步。
如果仅仅为了坐忘,听息就可以了。诵经是为了练功还是悟道,以前有所迷惑,现在清楚了。
我这么想,我们就算彻底坐忘了,心是无,但身还是有,还是必须符合这个世界的所有规律和法则。
所以练功卡住大多数人的关口应该就是有无的界限。
这个关口,就是真道的关口。
发表于 7 天前 19:07
因为今天戊日,我不用诵经了,松静自然,觉得和沐浴蛮像的。
就像有热水浸泡冲刷一样
平衡心态,排除杂质,明天重新开始。
咦,黄历里说今天宜打扫卫生,这不是给房子沐浴吗?
发表于 6 分钟前
无规律的忙碌继续进行中,暂时只能尽量抽出间隙时间先保证每天诵经的量,然后才是静坐和站桩,导致练功时间不稳定。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啊!
体会上,总结过去,履践现在,觉得先把心收回壳子是重要的开始。这样心神身慢慢契合。。。归壳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去年是在一次盘念珠时偶然发现的。发展到现在,比如颂经时,飘飞的心突然明显的稳定下来。诵经这个念头变大,其他念头变细,因大而更站得住,因细而更容易排遣。静坐或站桩盘念珠以及平时,都会突然这样归壳,静下来。
衡量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应该是元气熏蒸滋养的阶段。古老师说应在气感最盛最妙时收菜,同时收功不等于停功,而是要在它们消散之前收归丹田炼养。我自己则是在气感大盛,熏蒸甚至要淌汗时,丹田启动,会自动转入以丹田为中心的功态,古老师解释说这是正常的炼养状态。
我的理解是,如果气盛时丹田没有自己启动,就要拨它一下。既然有物可收就加个收的暗示,启动丹田的炼养功能。等待炼养到一定程度,身心的质变,出现能量级别的提升。也许是这样吧?
此外,盘念珠时会出现照心,然后丹田启动,所以还是比较喜欢盘念珠。但是自己毕竟不是老人家,也不方便老是盘着珠子晃来晃去,只能在没同事的地方玩。
再就是意念,以前因为这个出偏,耽误了大好青春。现在突然会调整意念了,会调大调小,会暗示一下然后放松体会了。不像以前,那么费劲,只会用蛮力。感觉是身体听话了,或者说是心君下暗示后便有小弟去操作,不必心君赤膊上阵,蛮力蛮干了。
忽然想,阴阳,其实世上本没有阳,阴是一切。阳是相对来说,象征生的一面,或说,一缕生机。
但是万物一切终有逝时,所以阳是无形无象,似有若无,不可琢磨的。
心有阴浊,则真阳不现。
而人们都会有突然间阴浊散去的短暂瞬间,就像山顶远眺那突然的一下子,等等,阴气的循环突然中断了一下,积在心中的阴会突然松开一下,露出一丝阳来。
所以要在阳气显露时积累阳气,同时不断地遣欲澄心,散去阴浊,找到那缕阳气的根本,生发一切的存在。而不是随一切而亡。
发表于 7 天前 18:36
清静不是寂静宁静,是掌握生命源头,至少是自我这个生命的源头。不让源头的清清活水变成浊浪翻滚流散,而是积累活水,净化身心。能够常清静,则能始终从本源的角度看世界,观察世间百态,为悟道求真打下坚实的基础。
修行当明理,明理先明志,明志先明己。
最近这么想,以前一开始诵经就常断掉,断掉后人就空无了。参考前辈的说法,我在念起后就从头念。后来,然后忽然会对某段经文有虚明洞彻之感。是一种说不清的明悟。
突然就明白了,我是为了悟道而诵经的,未达目的,绝不罢休。
只有洞彻万物了,明白了道德真义,才能考虑下一步。
如果仅仅为了坐忘,听息就可以了。诵经是为了练功还是悟道,以前有所迷惑,现在清楚了。
我这么想,我们就算彻底坐忘了,心是无,但身还是有,还是必须符合这个世界的所有规律和法则。
所以练功卡住大多数人的关口应该就是有无的界限。
这个关口,就是真道的关口。
发表于 7 天前 19:07
因为今天戊日,我不用诵经了,松静自然,觉得和沐浴蛮像的。
就像有热水浸泡冲刷一样
平衡心态,排除杂质,明天重新开始。
咦,黄历里说今天宜打扫卫生,这不是给房子沐浴吗?
发表于 6 分钟前
无规律的忙碌继续进行中,暂时只能尽量抽出间隙时间先保证每天诵经的量,然后才是静坐和站桩,导致练功时间不稳定。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啊!
体会上,总结过去,履践现在,觉得先把心收回壳子是重要的开始。这样心神身慢慢契合。。。归壳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去年是在一次盘念珠时偶然发现的。发展到现在,比如颂经时,飘飞的心突然明显的稳定下来。诵经这个念头变大,其他念头变细,因大而更站得住,因细而更容易排遣。静坐或站桩盘念珠以及平时,都会突然这样归壳,静下来。
衡量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应该是元气熏蒸滋养的阶段。古老师说应在气感最盛最妙时收菜,同时收功不等于停功,而是要在它们消散之前收归丹田炼养。我自己则是在气感大盛,熏蒸甚至要淌汗时,丹田启动,会自动转入以丹田为中心的功态,古老师解释说这是正常的炼养状态。
我的理解是,如果气盛时丹田没有自己启动,就要拨它一下。既然有物可收就加个收的暗示,启动丹田的炼养功能。等待炼养到一定程度,身心的质变,出现能量级别的提升。也许是这样吧?
此外,盘念珠时会出现照心,然后丹田启动,所以还是比较喜欢盘念珠。但是自己毕竟不是老人家,也不方便老是盘着珠子晃来晃去,只能在没同事的地方玩。
再就是意念,以前因为这个出偏,耽误了大好青春。现在突然会调整意念了,会调大调小,会暗示一下然后放松体会了。不像以前,那么费劲,只会用蛮力。感觉是身体听话了,或者说是心君下暗示后便有小弟去操作,不必心君赤膊上阵,蛮力蛮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