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字吧 关注:1,433贴子:15,087
  • 3回复贴,共1

手头字缘起——纪念中华崛起的奠基人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头字之提倡
第一期手头字共三百字
各界签名发起者二百人
  中国文字、虽有种种优点、然笔划过於繁多、而手写体与印刷品又不一律、实为民众教育之一大阻力、近年全国有人主张减省汉字笔划、以谋教学之便利、最近复由文化界人士、共同研究、已历多时、顷始发表手头字第一期字汇、各界人士签名发起者二百人、各文化机关及刊物决定采用者已有十余家、兹将推行手头字缘起、及第一期字汇照录如下、
  推行手头字缘起
  我们往常有许多便当的字、手头上大家都这麽写、可是书本上并不这麽印、识一个字须得认两种以上的形体、何等不便、现在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设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够普及到大众、这种主张从 也有人提出过、可是他们没有实在做、所以没有甚麽影响、现在我们决定把「手头字」铸成铜模浇出铅字来、拿来排印书本、先选出手头常用的三百个字来作为第一期推行的字汇、以后再逐渐加添、直到「手头字」跟印刷体一样为止、希望开心文化的先生们、赞同我们的主张、并且尽量采用这个字汇、
发起人:
丁淑静·万迪鹤·万家宝·小默·王人路·丰子恺·方光焘·巴金·王纪·王独清·王特夫·王国秀·王集从·王屏南·方景略·叶圣陶·朱自清·叶放·左胥之·白薇·叶龢士·朱少卿·朱文叔·任白戈·刘延陵·刘廷芳·刘良模·老舍·余之介·沈子丞·李公朴·吴文祺·沈西苓·沈体兰·沈志远·徐泽霖·李长之·米星 ·艾思奇·沈兹九·沈起予·李南芗·李冠芳·陆高谊·吴朗西·吴组缃·吴研因·吴清友·苏雪林·艾寒村·仿联德·李贻燕·余楠秋·吴敬恒·吴廉铭·沈端先·李辉英·杜钢百·艾芜·辛树帜·汪静之·吴翰云·刘薰宇·伯韩·汪馥泉·吴耀宗·邵力子·孟十还·周木斋·周予同·林汉达·林本侨·东平·金兆梓·金仲华·欧阳山·周伯棣·周伯勋·邵宗汉·罗叔和·阿英·邰爽秋·周越然·征农·金焰·胡仲持·胡风·洪深·姚绍华·姜琦·柳湜·范扬·胡愈之·郁达夫·夏丐尊·倪文宙·祝百英·奚如·祝佛朗·马宗融·草明·唐弢·马星野·孙俍工·孙师毅·高梦旦·马国亮·马国英·席涤尘·高铁郎·徐蔚南·徐懋庸·郭一岑·章乃器·曹小端·陈子展·张天翼·曹礼吾·陶行知·张仲实·陆衣言·张肖梅·张良辅·陈君冶·陈克承·陈君涵·许幸之·郭沫若·曹亮·陈致道·郭挹清·陈望道·张梦麟·彬龢·毕云程·许杰·许达年·许钦文·曹聚仁·陈维姜·陈端志·陆德音·陈樟生·章锡琛·陆锡值·庶谦·张耀翔·黄石·顾君义·傅东华·冯和法·黄素封·舒新城·黄源·程演生·顾树森·黑婴·靳以·臧克家·杨青田·杨东莼·路敏行·葛乔·葛绥成·杨潮·杨骚·杨霁云·赵义凭·熊昌翼·赵家璧·蒯斯嚑·赵景深·管萃眞·蔡元培·潘公弼·潘式·樊仲云·郑君里·郑伯奇·蔡希陶·鲁彦·郑振铎·黎烈文·蒋径三·邓裕志·乐嗣炳·蒋弼·蔡慕晖·黎锦明·蒋镜芙·卢冀野·穆藕初·谢六逸·钟天心·谢扶雅·钟韶琴·聂绀弩·魏猛克·潭友六


1楼2014-02-03 00:21回复

    697


    2楼2014-02-03 00:24
    回复

      1935年8月1日,时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
        在识字运动周开幕式上提倡使用简体字
        当时上海推行汉字简化形成了高潮,许多报纸杂志都使用了第一批“手头字”。陶行知在1935年2月《生活教育》第二卷第二期写文章认为:“文字必须容易认,容易写,才能容易普及而成为大众的文字。”1935年4月1日出版的54期《中学生》杂志上,主编叶圣陶发表了《关于“手头字”》一文。他认为《推行手头字缘起》以及“手头字”的第一期推行的字汇,在上海已见于许多报纸、杂志,约计复印的数量大概在50万份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啊!《中学生》杂志53期曾刊布了《推行手头字缘起》以及手头字的第—期推行的字汇,并表示:“本(杂)志将同许多报纸、杂志—样,等到铅字浇齐了,排字工友练习得纯熟了,就使用这第一期推行的字汇。”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它与上海文化教育界推出的第一批手头字有许多字体相同,这无疑是上海“手头字”的推广得到了进一步认可的证明。



      3楼2014-02-03 00:25
      回复
         在简体字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1935年8月,国民党主政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包括简体字324字。
          由当时的教育部长王世杰签发的部令中说:“我国文字,向苦繁难。数千年来,由图形文字,递改篆隶草书,以迄今之正体字,率皆由繁复而简单,由诘诎而径直,由奇诡而平易,演变之迹,历历可稽。惟所谓正体字者,虽较简于原来之古文篆隶,而认识书写,仍甚艰难。前人有见及此,于公私文书文字,往往改用简体,在章表经典,及通问书札中,简体字亦数见不鲜。明儒黄氏宗羲,对于应用简体字,主张尤力,有‘可省工夫一半’之语。而社会一般民众,于正体字书籍,虽多不能阅读,但于用简笔字刊行之小说,誊写之账单,辄能一目了然。可知简体文字,无论在文人学士,在一般民众间,均有深固之基础,广大之用途,已为显明之事实。”


        4楼2014-02-08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