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紊吧 关注:908贴子:28,155

回复:植紊患病始末简述——愿对大家有所警示和帮助(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给了母亲一个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个淡泊的心境。我想,这也是受了她老师的影响。母亲说,她的老师在过了六十岁生日后,收拾干净一张床,交给我母亲一个蝇甩子说:“别让苍蝇落我身上。”然后躺下,绝食七天而死。我追问母亲:老师为什么要死?是生病了吗?是厌世了吗?是信仰什么教吗?母亲说不是,老师只说,人活六十就可以了。可我觉得这话站不往脚。对中医来说,六十岁正当年,正是经验丰富、大有作为之时,怎可以死呢?我一直认为,母亲太女人,给你蝇甩子让你赶苍蝇,你就赶,老师说要死,你就让他死?便是大家都认可了,你也不能认可啊,你得给他灌米汤啊。母亲说,那不行,老师要安静。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让老师饿死了。但是后来看到母亲对待死亡的安祥态度,我知道她早已接受老师对死亡的态度了。<?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她的老师一生不求财,不求利,不求名,便是对生命也是适可而止,早早撒手。母亲和她老师的做法一脉相承。一个西医的人生信仰,可能不影响他的行医。可一个中医的人生信仰,却会直接影响他的医术。如果母亲执着于生命,执着于青春,执着于名利,她怎么做到在医治病人时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舒理气血,平和阴阳?一个魔鬼可以当西医,可却当不了中医。中医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人生观、世界观,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可惜我小时候没有认识,也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正因为母亲的这一人生态度,所以她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在医院这一不适于中医生存的环境内,她不是考虑工资、名利、地位,而是不让中医不得施展。医院这种形式适合西医,却很难盛得下中医。不仅仅是医院,便是科学,也很难框住母亲的行医。但母亲认为她还是科学的。她研究西药,根据西药使用后病人的反应来分寒热五味,对已接受西医治疗的人,她总是把西医的治疗也纳入总体思考。
母亲毕竟是在科学时代内生存,不可能一点不受科学影响。对中医,她按“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新中国中医方针,把她老师传给她的东西,按她能理解的和不能理解的,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有一次,一个晚期癌症病人被她丈夫背到母亲这来了。母亲当然看不了,可这丈夫不肯接受这一现实,苦苦哀求母亲,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无奈,母亲给他开了一个中国古方,说是给病人吃老母猪肉。这个男人从农村买来一头已丧失生育能力的老母猪,杀了给妻子吃肉。这女人十分想活,加之对母亲的迷信,就努力地吃。到了医生宣判的死期,她也没死,一头猪吃完了。一个冬天过去了,女人的病竟好了!两口子来谢母亲时,母亲一脸茫然,她反复自言自语:“这糟粕不是糟粕?”
一位火车炉前工,由于生活不规律,得了很严重的胃病。带病坚持工作,吃药的效果也不好。母亲笑说,有一个“糟粕”方子治这病,说是备七口大缸,将稻草烧灰,填满大缸,用水浸泡,浸出物会有白色物质沉淀缸底,收集这七口大缸,可得一碗。将这一碗白色沉淀物服下,可治此病。听了这个方子,我和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再一次统一,觉得中医有疗效的方子,也是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方子中歪打正着地碰出来的。这个炉前工有一次疼得死去活来,遇到一个老太太就将小苏达调合了一碗,让他吃下。他吃惊于怎么可以服用这么大剂量的小苏达。但疼极了,老太太又一个劲地鼓动他,他就吃了,结果就不疼了。又吃了两次,竟全好了,再没犯过。母亲听了,就念念不忘。老要泡七缸稻草灰看看那白色物质是什么东西。我想,随着母亲临床经验的丰富,她对“糟粕”的否定产生动摇。
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看她做什么都觉得是自然而然的,除了不正骨,不开刀,她什么样病都治。如今,看人们治疗银屑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非专家不可。可我小时看母亲治这类病都是常见病,也是手到病除的病。如今看专家治银屑病,告诉患者绝不可沾酒。我就想到,母亲治这病,恰是服用药酒,只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药稍贵。我记得,母亲再三劝一位母亲说,她十五岁的女儿得的病是比较严重的,一定不要疼惜十二元钱,把药抓了给孩子吃。后来那个孩子死了,母亲很奇怪,一打听,那母亲果然是舍不得十二元钱,没给孩子吃药。


IP属地:陕西91楼2014-02-03 20:35
回复
    母亲也死于心脏病,可同样有心脏病的父亲却活了下来。当死于他前面的心脏病亲朋还都没有心脏病症状时,父亲的心脏病严重到已需要大家关照了。父亲今年过了八十大寿。他告诉我,人的身体感觉并不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觉得一年不如一年。他现在的感觉就比十多年前还好,的确,父亲行走如风,看上去比他四十多岁时要强。去年,父亲又与我谈起他的心脏病。我为他的心脏病没有接受现代医学的治疗而庆幸。我告诉他,他这病如果在当今是要安装心脏起博器的,我的两个同事就安了。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时,可安了这东西,就是一个出门得需要我照顾他们的病人了,我得替他们拎包。我问父亲:“如果在你四十来岁时,给你安装上心脏起博器,你还能活到八十多岁吗?多亏了那时没有心脏起博器。”<?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其实,无论是父亲的那位朋友,还是我母亲,都不是不可活,只要他们不那么刚强,不要求身体必需达到一定健康程度,而保持一种半休眠状态就可以存活。可母亲不肯,她说,那么活又何必呢?所以,母亲死后,我在收拾她的遗物时,找到了那瓶救心丸,这曾使我怨恨舅舅。可是,肯顺应心脏马力的父亲,当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下降,心脏和身体的供需关系达到平衡时,病症消失,反倒健康长寿了。
    女儿的爷爷也是心脏病,怎么也治不好,他为此忧心忡忡,血压上升,自己也劝不了自己别上火,最后就得了脑出血,成了植物人。成了植物人的他,不再着急上火,于是血压也不高了,心脏病也没了。早晨太阳出来,他就睁开眼,赏着天,按时吃饭睡觉,生活规律,不再生气着急,十年过去了,心脏病一次也没犯过,血压也没高过。
    当年,我也注意到母亲医治的几例心脏病人。一个是十六岁的少女,她是先天性心脏病,可却被强迫下乡了,她在乡下一再晕死。经省级医院鉴定,心脏缺损,返城了,分配在废品收购站当会计。我从来不敢应她之约陪她洗澡,她昏死在浴池是常事。大家都不知道,有哪一天她昏过去,就不再醒来了。她在母亲这吃药。有一天,母亲摸她的脉说,本已见好了,怎么突然又加重了呢?她对我母亲说,有个小伙子要和她好,可是她父母坚决不允许她恋爱,她为此苦恼。母亲听了,就备了四样礼到姑娘家去了。姑娘父母惊慌失措,母亲的面子得给啊,就毫无异义地答应姑娘谈恋爱了。当时我虽小,但也有一定主见,觉得母亲这事做的不妥。才十六呀,那男孩也才十七岁,在那个时代,可不是一般的早恋。我还记得,女孩领男孩来见我母亲,母亲告诉他俩:“你们千万要给阿姨长脸,不能出事……”两个孩子一个劲地点头。他们谈了十年恋爱,到了符合晚婚的年龄才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孩子,母子平安。现在想起这事我都后怕,母亲怎么能信得着两个孩子的承诺?万一有个婚前孕,做流产,女孩不就没命了?由于女孩快乐、幸福,那么严重的心脏病也没有影响她的正常生活。
    还有一个二十三岁的姑娘,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病更严重,年轻轻的,每年就得有几个月卧床。结婚肯定是不行了,家里要养她一辈子。她也在母亲这吃药。可在家躺着吃药的她偏偏就出了问题。大杂院里有个死老婆的男人,领个八岁男孩过日子。谁也没想到他俩怎么样就产生了感情,要知道这在当时也算是大逆不道的事了。姑娘誓死要嫁给他,把个爹妈气个要死,大家也痛恨地暴打这男人一顿,但不让姑娘嫁,姑娘马上就要死了。家里人只好来找母亲相商。母亲主张为他们举行婚礼,让把那男人带来嘱咐几句话。母亲告诉他,绝不可以让姑娘怀孕,姑娘的心脏承受不了怀孕的负担……结婚后,这个男人每个星期天就出去打猎,打狐狸。在我们当地是很忌讳打狐狸的,狐狸是“狐仙”,打了是要遭报应的。他打狐狸不是为了要狐狸皮,他要的是狐狸心。中医讲吃什么补什么,母亲也将中药灌到猪心里,煮给心脏病人吃。他听说狐狸心效力更大,就每周弄回来一个狐狸心给妻子吃。吃了几十个狐狸心后,奇迹发生了,心脏病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她怀了孕,顺产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孩。母亲惊奇地说,狐狸心的效力这么大啊?


    IP属地:陕西92楼2014-02-03 20:37
    回复
      2025-08-21 21:1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有好多这样的病例,这些病例给我的启示是,心脏病本身的弹性是很大的,即使是器质性病变,也不是不可逆转的。所说的心脏病,有时就是一种心脏与躯体的不匹配。少年成长性心脏病就能说明这一点,我父亲和我女儿爷爷的心脏病也说明这一点。所以,我对心电图上的曲率改变并不过于看重,超负荷运动,便是健壮的运动员也会突发心脏病猝死,而有的心脏病老太太,常年有无力地坐着晒太阳,却长寿。我所看到的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大多不肯将生活节律调适得与心脏匹配,我母亲就是,她说,我不能打折扣地活着,那样的话就可以不活了。她其实不是死于心脏病,她故意使自己得了病毒性痢疾,当我送她去医院抢救时,她还扔被子,试图从推车上滚下来……
      还有一个病人,母亲没有治好他的病,病理很清楚,他是在迁坟开棺时,没有及时躲开,受了璋气,整个人耷了,摄了魂一般。母亲面对他,象面对一道难题,不知如何解开。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说来母亲还是太科学了,这样的事交给巫神去办,肯定能治好。
      母亲坚决反对迷信做法,她认为自己很科学,对偏方和地方性的治疗方法持很谨慎的态度。我想,相比她的老师,母亲做为中医已经不是很纯粹了。在那个科学排挤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年代里,她已经是最大可能地保持中医的本质了,我想这也是源于她的单纯。在母亲卧床不起的时候,来找她看病的人还是排着队。我就奇怪了:人们为什么要迷信她?一个都治不了自己病的人,却可以治别人的病?
      我奶奶就从不迷信我妈。我有十一个姨奶,她们都迷信我妈,奶奶骂她们没骨气。奶奶的骨气体现在绝不让母亲碰我们姐弟四个。我们有病,母亲想给我们吃药,得象地下工作者似的。我几次病得要死,母亲都被我奶逼得哭着离去,说这孩子她不要了。二弟发高烧。奶奶不许母亲给他喂药,母亲就用注射器,瞅着机会就给打一针,弄得孩子看见妈妈就大哭大叫。奶奶抱着高烧的孙子出门,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吃冰糕。母亲抱着头,不知是不是想这孩子也不要了。可吃了冰糕的弟弟退烧了,这让我奶奶洋洋得意,母亲看着我们几个直奇怪,觉得我们是怪物似的。
      但我奶奶不否定我母亲在外面的功绩。我记得在文革最激烈的时候,斗争无限升级。我们大院有死的,有逃的,有进大狱的,形势已完全失控了。我家当时也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奶站在大院中央,进行了一场气焰嚣张的演说,三十多户人家,我奶逐家地骂,这个:“你生孩子难产,三天三夜没生下来,最后还不是来找我家媳妇了?如果不是小宁她妈,你就憋死了!”然后踢一脚一个半大小子:“还能轮到你今天来革奶奶的命?”那个:“你出麻诊,出不出来,四十多天下不了地,最后是谁救了你?今天你当革命小将了?你要革谁的命?”“你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拍着良心想一想,我们家孩子妈,对你们哪一家没恩?……”我奶这么干时,我是替她捏一把汗的。那时的人性何等脆薄,一旦被激怒,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全院的人都低下了头,听了奶奶的数落,大家都承认我母亲医术高,医德好,真找不出一个对我母亲有一点微词的人。奶奶的指责,瓦解了人们的革命激情,把我们家从困境中解救了出来。
      小时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时间也不长,加之对中医没什么兴趣,更讨厌整天一屋子人,闹哄哄的。我对母亲做的事并不关注。即便是这样,如果说母亲出门几日,来的人找不到母亲,就有人拉着我不放。他们可是不考我脉条,而是详细述说病情,让我给想想办法。任我怎么解释说我不会也不行,都说:“龙王爷的儿子,还会三把水哪。”没办法,我就给摸摸脉,目的是做个简单判断,辨个表里、寒热,别给治反了。然后打开母亲的大药箱,里面有几十种配好的药,都是母亲开的方,我去抓的药,又由我加工制成的药。母亲给人看病时,又多是我当药剂师,给人包药,吩咐服用方法,大致还是能想出点对付的办法,何况我毕竟还背过几部医书,不是一点不懂。于是,遇到特殊情况,也给人拿药。母亲回来知道了,并没有责备我。如今想来,可能是我没犯大毛病。


      IP属地:陕西93楼2014-02-03 20:37
      回复
        我一位同事的母亲得了肾病综合症,老太太的儿子和儿媳是另一个城市的医生,把她接去治疗。结果越治越重,下了病危通知,备好了寿衣。这时,我的同事突然对她哥嫂产生信仰危机,给我打电话,我请我们当地一位年轻的中医,用我们单位车,行车六七个小时,赶往另一个城市。我想,看到病人昏迷不醒,血压仅有三十了,这个医生非回头就走,拒绝给看病不可。我给同事打电话,让她有个心理准备。这位医生到达后,并没有吃惊,而是诊了脉,开了药。我的同事马上抓了药,煮好了,然后给我打电话说,病人已经几天不睁眼,水米不进了,怎么吃药啊?我让她用小匙顺着嘴角一点点往嘴里润,让药按物理的方式顺进去一点是一点,同事就这样把药喂进去一些。到了晚上,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她母亲睁眼睛了,说饿。我想,完了,回光返照。同事问,给吃吗?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我说,给吃吧。心想,最后一顿了,吃吧。同事在给她妈妈喂了些流食之后,又给喂了些汤药。第二天早晨,同事打来电话,说她母亲又睁眼说饿了。我一阵惊喜,松口大气说,祝贺你,你妈得救了。我很惊异这个年轻人的医术,什么叫妙手回春呀?这就是。
        我让同事把那张救命的药方拿回来我看看,我想看看他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药方很平常,不仅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药,甚至没有一味治肾病的药,是一剂变通的强胃健脾方。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方子,就能起死回生救人一命?我感到奇怪,找机会向这年轻人讨教。他说他是按五行生化制克来的。水旺,土虚,五行不通,阴阳失衡……要先固土,升阳,抑旺扶弱……由此我悟到,母亲为什么不允许我象学西医那样去学中医,为什么样说那样就不是中医,就是害人。一个救命的药方是那样普通、寻常,它的神奇体现在理论上、运用上。正象围棋的黑白子,在同样的格子内,在不同的人手里,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动、势能。一个子所点的位置,与其它子形成的特定关系,就使这普通一子很不普通。中医的精髓正象围棋一样,它不是象西医那样用不断发明新技术、新药来治病,而是不断提升认识境界,正象围棋手的升段。没有一个深邃的文化在后面,只把其当成一种单薄的经验和几百种药,那么中医很快就会降至连西医也能开中药的水平了。我当然希望有更好的理论能代替阴阳五行,以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医学思维,但望遍全球我也没有找到,中医只能还用这一古老的朴素的思维方式。
        一次,与同事出差住店。我正和同事谈话,同房间的一位住客回来,倒在床上就哭,哭得我和同事无法说话。同事很生气,我说,行了,反正我们也没法说话了,便对那女人说,你说说吧,你怎么了?她说她要死了,得癌了,刚从医院做了肠镜回来。我说找到肿瘤了?她说没有,但医生说这种症状就是癌了,因为她的胃肠失去了功能,无论她吃什么,就是喝口水,也很快排泄出去,怎么治也治不好,医生说治不了了。我听了奇怪,找不到癌也说得癌了?我给她做了简单的望、闻、切、问,我断定她是阳气虚脱所致。但一般说来,对女人应首先表现为崩漏和子宫脱垂才对,我问她有无这类症状。她说子宫脱垂已经好几年了。我气愤地说,这么明显的症状,你怎么不跟医生讲呢?她说,医生也不问啊,再说,也讲了,医生说这是两回事,那是妇科病,得到妇科去治。我说这怎么是两回事?这是一回事啊,医院和医生分科,可你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分科,这病因是一个。可是转念一想,对西医来说,这的确是两回事,一个是消化系统疾病,一个是生殖系统疾病。对直接将病症与药直接挂勾的中医来讲,这也是两回事。我告诉她去找一个好中医看看。在没找到中医之前,可先吃点中成药,我给她开了中成药名。
        同事在一旁说,你能解释一下,你所说的阳气是什么东西吗?我说,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它的作用。阳气不虚,人就不遗屎、不遗尿、不淋漏、不脱肛、脱宫。人死时,阳气一散,没有托扶,往往遗屎、遗尿,阳气大伤时,也会有托不住而遗,而淋、而漏、而脱的现象。这位妇女多次生育、引产、流产、身体亏损,阳气不足,不仅有生殖系统症状,也有消化系统症状,所以治病的方式就是升阳……这位妇女的病在中医看就是小病,常见病,好治的病,怎么到西医这,就成了束手无策的疑难病了呢?西医的确有高科技,可他们对高科技的运用效率和效果,有时怎么就显得这么幼稚哪?
        出差住店,常能遇到出门求医的人。高度紧张,巨大的精神压力,往往使她们无心顾及别人。有一天,半夜我爬起来,拉开灯,对同室另一个女人说:“你起来吧,反正你成心不让我睡,我就不睡了,你说,你怎么了?”她说她第二天就入院开刀,十分紧张害怕。忘了她是什么病了,反正她说完她的病,我说你这病也用不着开刀啊。我忘了给她出什么招了,第二天就分手各奔东西了,也就忘了这事。几个月后,她给我来封信,说按我的办法治好了,高兴得不得了,特地告诉我一声,说我是她的贵人,我却忘得怎么也想不全是怎么回事了。


        IP属地:陕西95楼2014-02-03 20:38
        回复
          赞!晚安!


          来自iPhone客户端98楼2014-02-03 22:07
          回复
            大家新年好!如果春节假期有时间,可以系统学习下:哈佛幸福课(全23课)。
            详细视频,请大家参考如下网站:
            http://v.163.com/special/positivepsychology/
            (网易公开课)希望对大家的早日恢复,有所帮助!


            IP属地:陕西99楼2014-02-09 20:06
            回复
              #新春特辑#{养胃肠,十避免}1,避免“饱食”;2,避免“硬食”;3,避免“冷食”;4,避免“烫食”;5,避免“甜食”;6,避免“过量饮酒”;7,避免“碳酸饮料”;8,避免“浓茶咖啡”;9,避免“油腻煎炸”;10,避免“情绪激动”(胃肠道有“第二大脑”之说,与情绪密切相关)。


              IP属地:陕西100楼2014-02-09 20:07
              回复
                #养生那些事儿# {暖冬冷春该如何养生}立春时节,封藏地下之阳热,升出地面,气始温和。人体阳气也蠢蠢欲动,开始生升。但不巧的是,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暖冬,封藏的未必很好,体内多有虚热,现在又遇到冷春,阳气生发受到阻碍,因此会多发内热外寒的感冒。勿过早脱去厚衣,应舒畅心情,舒展筋骨。
                #养生那些事儿#{初春养生食疗粥}立春以后,阳气初生,饮食调养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推荐枸杞子山药粥:枸杞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加清水煮熟。功效:养阴益肾,柔肝健脾。


                IP属地:陕西101楼2014-02-09 20:07
                回复
                  2025-08-21 21:0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立春养生】春季属木,木能克土,这对脾胃不好的人是一种考验。甘味补土,可以适当缓和这种矛盾,辛味能疏达肝气,使肝气不至于敛缩于内,克害脾土。因此春季阳气初生,宜吃辛甘之物。但是对于冬不藏精的人来说,春季多吃辛甘就有内热峰起之虞,这类人就需要清淡饮食,以平性淡味为主。
                  #养生那些事儿#{立春还得春捂}春季气候乍暖还寒。初春之际,要适当地捂一捂,不要图一时轻快,急于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是梨花雪。”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何况今年又逢冷春。“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初春冷暖变化大,如不捂着点易发心血管疾病,关节炎,感冒,哮喘等疾病。
                  【立春养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的寒冷促进天地万物的闭藏,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肾中精气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收藏进来的。立春后,天地转暖,万物生发,肾水来生肝木,冬季收藏不足的人就会肾精亏乏,从而导致温病的发生。


                  IP属地:陕西102楼2014-02-09 20:07
                  回复
                    喜欢冯巩相声里的几句话:1 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2 为什么我一直感觉不幸福,难道是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不在家? 3 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4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走到哪都有饭吃。5 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


                    IP属地:陕西103楼2014-02-09 20:08
                    回复
                      #药通神#鸡内金,能消化硬的食物,所以它调治积食有特效。民间常用它来调治饮食积滞、小儿疳积等。春节期间,大鱼大肉营养过剩,容易积食,可吃鸡内金助消化,取鸡内金2-3枚干烧至焦煳,加水煎熬两遍,将煎出的药汁混合,再放入适量红糖,早晚喝服。期间再配合吃一两头烤熟的蒜,效果更佳。
                      #春节特辑#{最好吃的中药:大山楂丸}大山楂丸由山楂、麦芽、神曲三药制成,味道酸甜可口。清代逊帝溥仪,小时候患有消化不良,就是吃大山楂丸治好的。后来溥仪就把大山楂丸当成了零食,吃完大餐,必吃大山楂丸。春节长假期间聚餐多,难免食积,大伙不妨试试,效果好,味道也好!


                      IP属地:陕西105楼2014-02-09 20:09
                      回复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进退维谷的镜地,反倒想开了,轻松了。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此前的恶性循环被切断,良性循环开始了。在这个经验中,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就是人的命运决不是天定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稻盛和夫《活法》
                        一九二七年,林语堂在武汉做了六个月官就辞职了,他讲:世界上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林自认为是前者,决不做政治家成了他终身宗旨。他曾经写道: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IP属地:陕西106楼2014-02-09 20:09
                        回复
                          抗衰老的花生芝麻糊:想要全身美白,抗衰老,花生与黑芝麻是30岁女性抗衰老的首选食品,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富含维生素E,同时还有防止色素沉着于皮肤的作用 ,避免色斑、蝴蝶斑的形成。芝麻中含有强力抗衰老物质芝麻酚,是预防女性衰老的重要滋补食品,其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


                          IP属地:陕西107楼2014-02-09 20:09
                          回复
                            2014-2-3真相在健康慧所群内发言整理(转发)
                            在毅行者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安排,在第四段开始不久,有一个营地,在那里,休息3小时。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神经系统,负责内脏的,叫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能够正常运作,就是因为有这个系统。
                            这个系统,和血管一样,有进有出。
                            其中“出”的那部分,又分交感和副交感。
                            我们运动的时候,肌肉的能量,来自血管的营养,血管的营养,来自内脏的协调供给。
                            而交感副交感这两个系统,会负责平衡内脏的工作与休息。
                            这种平衡,对一般人是相对稳定的。
                            有的人会在下午5点饿,有的人会在晚上7点饿。
                            有的人无论多晚,一定要吃点东西才睡。有的人一餐里,一定要吃一碗饭。
                            在运动中,如果一个人的交感系统持续的兴奋,这个人就会感觉到力量的源源不绝。
                            而如果副交感兴奋,这个人就想休息。
                            (很有意思的是,如果这个人副交感神经兴奋,他的所有内脏都想休息,只有生殖系统开始兴奋。这可能和古远以来人的白天狩猎,晚上行房有关。)
                            对于特殊的工作,比如特种部队,比如长跑运动员,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就是平时训练的目标之一。
                            要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就要在交感神经兴奋之后,副交感神经想接班的那一阵子,继续运动,这一阵子过了,就成功了。
                            对于马拉松运动员,那个节点在40公里左右,对于一般的马拉松爱好者,在20公里左右。其他项目,各有各的节点。
                            当一个人的交感神经持续的兴奋,他会“感觉”自己力量很充沛,但其实是副交感神经“萎缩”的结果。
                            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健康,持续兴奋,是错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失眠。
                            如果一个人高度的兴奋,导致副交感神经一直不能接替交感神经兴奋,就导致失眠。
                            对于健康,一个人需要的,是交感和副交感的和谐,弹性大,能平衡。
                            所以,在毅行者中,几个小时后,安排一个三小时的休息,我特别强调要睡觉,就是为了给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空间。
                            让副交感神经兴奋代替交感神经兴奋。
                            就是说,那三个小时的休息,也是锻炼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要认为在山路上用力的攀登才是锻炼,——锻炼交感,
                            在营地躺下休息三小时也是锻炼,——锻炼副交感。
                            它们的交替,协调,平衡,才是健康。
                            否则,就是透支。
                            这就是科学锻炼与蛮干的区别。
                            很多没有人体生理背景知识的人,在研究锻炼的时候,想当然的以为:科学的锻炼就是,吃营养,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频率。(大家看看户外网站上的文章就很清楚了。)
                            而真正的科学锻炼,和那些把人训练成“超人”的训练,是不大一样的。
                            通过科学的知识,是可以把人训练成“超人”:只要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就可以。
                            但是,健康,是指的:身体的全部组织的和谐的运作和发展。
                            不是突出某个方面。
                            我们平时见到的所谓“健康”的人,可能是“强壮的”人,但也许,有不健康的隐患。
                            那些“强壮的”人,年过38岁,和50岁,这两个坎,会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的“突变”。
                            因为,透支,是一种明确的伤害。
                            同样的道理: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前进,还有反省。不仅仅是抗争,还有忏悔。不仅仅是努力,还有祈祷。不仅仅要相信自己,还要相信宇宙。
                            这个道理,就藏在我们的身体的各种系统里。


                            IP属地:陕西108楼2014-02-09 20:10
                            回复
                              2025-08-21 21:02: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一件事看中医的成就。
                              最近两年,有一个概念得到了普及:大数据。
                              就是通过海量的原始数据的分析,找出单凭经验的积累几乎不可能发现的结论。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德国零售店,通过分析发现,尿布与啤酒,在销量上有关联性。
                              在健康方面,大数据也有贡献,比如,这个发现:
                              如果一个人久坐,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大到就是每天锻炼也无法抵消。
                              大家都知道西方人对科学的尊重。
                              这个结论出来以后,现在西方的有些办公室,出现了“站立式办公”“在走步机”上办公的情况。
                              “久坐”对身体有伤害,在中国,就不是新概念了。
                              这是真正的“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知道”的事实。
                              原话是这样的:“久坐伤肾”。
                              不仅仅是久坐,就是久站,久走,久卧,都会对身体有伤害。
                              不知道西方要哪年才能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得出这些结论。
                              现在还只是肯定:久坐有巨大的伤害。
                              (同时,我们也要分清,中国古代的“坐”,和我们今天的“坐”,有一些不同。
                              中国古代的“坐”,一种是大家熟知的跪坐,那是在房间里。还有盘坐,现在很多练习冥想的人,还在追求这种坐。还有就是蹲坐,发展到有凳子后,就是你现在正在坐的这种坐。
                              “久坐伤肾”,指的是全部的坐,就是:下肢不活动会带来伤害。)
                              这个结论,因为经过了科学的论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那么,如何克服久坐的伤害?
                              方法是:每两小时,必须起来活动下肢。
                              有的人,起来以后,只是做体操,不够的。
                              如果受空间的局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垫脚,下蹲和踢腿。


                              IP属地:陕西110楼2014-02-09 2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