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498,667贴子:10,121,941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不无常。
吃些亏来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1楼2014-02-10 00:46回复
    自己写的?这么长太费脑了。我最多写四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10 01:44
    回复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4楼2014-10-06 15:57
      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06 16:50
        收起回复
          还是用的平水韵?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06 16:58
          回复
            不错。留下脚印,能时习之。


            IP属地:河北8楼2014-10-06 17:10
            回复
              楼主很


              IP属地:江苏9楼2014-10-06 17:11
              收起回复
                此乃憨山大师著名的《醒世歌》!
                憨山德清 (1546-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全椒(今属安徽省)人。宣讲三教一理,主张禅净双修。其佛学思想受莲池祩宏的影响颇深,与紫柏真可堪称至交,突出功业是中兴曹溪。他的学问,幼师孔子,少时师老庄,最后皈于佛。
                德清是临济系统内的禅僧,在禅学观上,德清坚持原禅的一些基本观点,他论为人人自心光明圆满,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众生因为无始劫来的爱根种子造成的深厚妄想,障蔽了这个妙明之心,得不到真实受用,一心只在妄想世界里做活计,流浪生死。只要一念顿歇妄念,就能彻见自心,清净本然了无一物,这就叫悟。他强调,所谓修,所谓悟,都是修此心,悟此心,不是离开自心而别有可修可悟者。


                10楼2014-10-06 18:54
                回复
                  德清进一步证明为什么只需修此心,悟此心,他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心外无法,心外无事,所以,“除此一心,无片事可得”(《示蕲阳宗远庵归宗常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所谓事法,只是识所变现,识只是心迷而有,已经失去真如之名,推究自心,则了无可得之处。


                  11楼2014-10-06 18:55
                  回复
                    德清的净土思想,是自心净土,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邦,又何以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示优婆塞结念佛社》,同上卷二)这就是与净土宗所讲的西方净土有所区别,实际上以禅的思想加入并改造净土宗,如果从禅净合一的角度分析,是以禅为主而融入净土,这与袾宏所讲的西方净土有些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又是讲他力的。


                    12楼2014-10-06 18:57
                    回复
                      每年到了二月和八月,全国各地佛弟子们成群结队地上山朝拜憨山大师的肉身,带著万分敬抑的心情,在大师前礼拜发愿,吸取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精神力量。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师依然以他坚固不坏的金刚之身端坐在那里,谁说大师逝世了?大师不依旧以那慈悲的双眼关注人间、利益一切众生吗?


                      13楼2014-10-06 19:01
                      回复
                        写得好~没看完


                        IP属地:广西14楼2014-10-06 21:26
                        收起回复
                          学习了。谢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0-06 2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