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雨吧 关注:12贴子:1,529
为我大神帝国繁荣昌盛,一楼祭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22 14:14回复
    今甲午年一月二十三,本皇 暮雨春溪 正式登基,特此昭告天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22 14:16
    收起回复
      以下乃我大神帝国疆域:
      缘尽丿泪落吧,暮雨春溪吧,天星雨吧,某圣的搞怪生活吧,为四大郡。另有各小郡,由本皇亲定,暂不公布。皇城:√家天下one”,陪都:语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22 14:18
      回复
        下面公布职官制度,有意者可自行申请,本皇批准后即可任职。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22 14:20
        回复
          ◤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2 14:25
          收起回复
            ◤中央行政机构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三省六部负责朝政决策与执行
            中书省:制定并传达政令。
            门下省:审议政令及各类奏章,牵制中书省。
            尚书省:政令执行
            ……………………………………………………
            1、中书省:
            正职长官为中书令。
            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
            下设有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等官职,以及集贤殿和史馆等机构。
            中书令——通常担任相职,参与军国大事。
            中书侍郎——在唐初作为中书令的副手。
            中书舍人——共六员。负责中书省最重要的诏令起草工作,兼负宰相会议的秘书事务。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学才能,也要有较好的政治才干,因此唐代十分重视中书舍人一职,其被视为文学之士担任的最高职务。
            起居舍人——共二员。记录皇帝言行与诏令内容。通事舍人——共十六员。负责朝见礼仪和传达诏令。
            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各二至六人员。
            谏官,对国家政事提出批评和建议。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22 14:30
            收起回复
              插一楼。。。。。顺便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2-22 14:31
              收起回复
                尔等
                拜见女皇殿下
                【俯身行礼】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22 14:33
                收起回复
                  ◤门下省:
                  -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
                  -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
                  -下设有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等官职,以及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的机构弘文馆。
                  -门下侍中/侍郎——常兼任宰相之职。较少行使封驳职权。
                  -门下给事中——一般共四员。负责诏令的审议与封驳,即拥有封还皇帝诏书和驳回臣下章奏的权力。
                  -起居郎——二员。朝廷政事记录和皇帝言行与诏令的记录。
                  -符宝郎——掌管各种印鉴符节。-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各二至六员。
                  -谏官,评议朝廷决策的得失。
                  -中书省集贤殿书院/门下省弘文馆——皇家图书馆,供皇帝官员参考。
                  -史馆——初属门下省,后属中书省,负责国史修撰。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22 14:37
                  收起回复
                    ◤尚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根据诏令起草政令,并颁发给九寺五监和地方行政。
                    -正职长官为尚书令
                    -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
                    下设有都省六部二十四司等政务机关。各部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各司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都省——尚书省总办公机构。负责尚书省各类文书的审核、签发与存档,指导六部诸司工作。由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主管。
                    -左右仆射——荣誉职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22 14:43
                    收起回复
                      1)吏部——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勋赏。下设有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等官职。
                      2)户部——户籍、土地、赋役、仓储、市易。下设有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等官职。
                      3)礼部——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4)兵部——军队。
                      5)刑部——刑狱、财政审计。6)工部——土木工程、屯田、水利。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22 14:45
                      回复
                        ◤九寺五监九寺,事务机关,地位在六部之下。
                        正、副长官为卿、少卿。
                        --五寺分别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国子监长官称祭酒,都水监长官称使者,少府、将作、军器监长官都称为监。
                        ◤谏议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职位崇高,不常设置)
                        --副长官为御史中丞。
                        1)台院:侍御史四人。负责纠举弹劾百官和参与审讯重大案件。年资最深者一人还负有处理御史台日常事务的职责。
                        2)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掌各种仪式和京城巡察。
                        3)察院:监察御史十人。分察尚书省六部(可列席尚书省会议)和分巡各地。虽只八品,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另外,三公也有谏议监察的权利职责,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22 14:49
                        收起回复
                          ◤宫廷侍从机构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
                          地位与寺监相等秘书省——掌管皇家图籍档案。
                          --监、少监、丞、秘书郎(抄写贮藏经史子集)、校书郎(校雠典籍)。
                          --太史局——负责天文历法。一度属秘书省管辖。
                          --殿中省——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负责皇帝衣食住行。
                          --内侍省——管理宦官和宫女。东宫官吏——模仿朝廷设置的太子宫廷机构。多为闲职。学士院——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22 14:53
                          收起回复
                            插个美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2-22 14:54
                            收起回复
                              五、地方行政系统——采用州、县二级制。
                              1)州长官为刺史,下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
                              --上佐——长史、司马,没具体职事,辅佐刺史而已。
                              --判司——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尚书省六部对应,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务。
                              --录事参军——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御史台与尚书左右丞的职责。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分别负责学校、医药与市场交易。
                              2)县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主薄和县尉。
                              --县丞——县令副手,相当于州上佐。
                              --县尉——负责管辖诸曹吏员、追捕盗贼,相当于州判司。主薄——负责勾检稽失,监察官吏,相当于州录事参军。
                              3)府:京都和曾作为陪都的州为显示其地位重要而称为府。府官与州官设置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长官称尹,副长官称少尹。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以管辖广大边境,都护府设官也与州相同,仅长官称都护与副都护。4)道:唐代前期是一种监察区。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访使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况。
                              道的长官的下属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职官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22 14: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