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参与扶贫助学工作。我第一个家访的对象是一个家里很穷的姑娘,她的父亲少了三根手指,但脸庞轮廓很硬,母亲痴呆,毫无劳动能力。我为了完善申请助学材料就问那姑娘,家里是否借了外债?姑娘说以她父亲的性格,是绝对不会跟人借钱的。
家庭月收入两三百的姑娘读的什么专业?某三本院校的音乐专业,学费万把。
做过大量助学工作的前辈说,其实不怕帮他们找资助,就怕他们端不平一碗水,心态没摆平。
我第一次给那姑娘通电话询问她上学的状况,别的不担心,也只担心她去了高校后,被周围的环境带走了。
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贫困生,为了追上舍友的步伐,把身上的生活费都拿去买新衣服。我还有一个班级团干,谎报自己家庭贫困,用自己的团干关系拿了助学金,坐飞机去云南旅游。
我男朋友,没什么学历,他说在高中以后学不到他要的东西。
大学,或者高中以后,或者读书的什么时候,是一个让你找自己的路的过程,只要你开始思考怎么走——对得起谁对不起谁,到了某个时候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因为到头来还不是得对得起自己。
不要太把自己代入别人的世界里去想自己的事情。
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