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吧友参与的意见,可以看出,不少吧友有学识,有水平,也有见解。有的分析去毛,入皮,入肉。可圈可点可赞。
为了将题意进行到底,再来一个相关故事,抛砖引玉。
虽有俗话,落叶归根。但从历史的长河观看,只要两三个朝代,许多发达家族的祖居,都像一个个“鹰巢”,后代都像长满了羽毛的鸟,飞离故乡,越飞越远。最后都香火随人,故居异主。
到了解放前夕,贴头话及的状元故居,江山依在,但已瓦砾无存,平地一片。在山脚下,有一对青年夫妇,为了方便耕种山地,见此地方很好,也就在状元一家老屋基上,搭起茅屋,迁家在此。四个男孩子都陆续在此出生。
这几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以及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期,大概如下:
老大当兵,后上军校,专业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儿子两个。老二,当兵,提干,专业地方当局长,后提县长,儿子两个(双胞胎)。老三,进京读书,国家机关,司级干部,儿子一个。老四,早期工厂学徒,也最早下海,承包企业,一方富豪。
时光催人老,这一大家的家长,年过九十。为给老父百年之后,有个舒服的地方,几兄弟商量,由不上国家班的老四,在地方上,聘请风水大师,寻找地头。
老四,通过多方打听,考察,最终请上一个中年大师。
这一天,老四恭恭敬敬,亲自开车与大师回老家。情景跟状元回家差不多排场。向祖先上香,热茶待客。不过,没家谱献上。
大师喝了两口茶,点上一根中华香烟,一手摸摸有意蓄起来的羊嘴须,半迷着眼,开口了:
大老板呀,大老板。你这个家,就你最富贵发达,你们家的老大,娶媳妇都难,即使娶上媳妇,也没男孩,迟早要你二哥的孩子过继继......。
“按大师所讲,长房当绝了”,后堂传来一串洪钟般的质问,打断了大师的话头。原来,老父提着拐杖出来了。
老四连忙迎上去,正想向父亲介绍介绍自己物色回来的大师,只见老头子,气的满脸红光,拐杖一捅地,厉声大骂:你这不懂看人,只会数钱的小子,请个什么东西回来,还不快滚!再不滚,我把你老大叫回来,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