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杜行吧 关注:14贴子:374
  • 3回复贴,共1

【电兔教室】呕血奉献,超过10小时的装车教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驹之驹之,吾等乏网络诟词之顿挫,弊也,缺也,甚也。爱公贤兄不乏沧鬓之举难入蹉跎。术不知发烧之意鸟等何物,拙欲开坛锯剖将其七百度,甚事解解,鄙不得宫奏将弃乱,此等尽忠义举腹之鉴也。因为官方指引只保证任何人都能看得懂,且为最少事故率下的操作,笔者在此以一个发烧车友的身份用一台FALCO Eleonora钛合金公路车作为例子力尽详细地为大家演示一台公路车的正确安装教程。(声明:作为普通车友不仅仅是零件的费用、拆装维修周期的迥然不同、还有就是专业竞技过程中的后勤支援,以及对安装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综合各种的要求和环境因素都不同,因此,鄙人拙作并不与Pro Team、Pro Tour职业车队水平作比较。)阅读本文章前请各位自备爆米花和可乐解闷!


IP属地:广东1楼2014-03-05 20:32回复
    安装过程——
    第一步:弯把,手变的安装
    先把座杆,座包,前叉,把立等安装上,以利于车架上修车台。

    *注:本文图中涂抹的胶水、止滑剂、润滑脂其量均作明确演示需要。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量。

    本人的习惯是先安装弯把和手变,并且安装相应的把立垫圈、调整相应的弯把角度、手变角度(有经验的车友都会知道自己的车架的各种几何角度及setting),其使用位置尽量一次拿准确,以利于后面更加精确地一次性裁剪线管。(可使用塑带将前叉和车架捆起来,以免车把在安装用力过程中和车架出现不必要的碰撞)

    把立和弯把固定的位置、手变和弯把固定的位置都需要涂抹适量的止滑剂(注意:不能涂抹过多,以免污染变速/刹车线和手变内部变速结构。止滑剂进入手变内部是非常难清理的。)



    IP属地:广东3楼2014-03-05 20:33
    回复
      第六步:前拨的安装及调整

      Yaw技术的加入,某种程度上说让车友更懒,容许更大的操作失误,但另一方面Yaw技术的加入也让前拨的安装及调整带来一点的便利。
      1)若和笔者一样使用金属架的车友,注意前拨箍环和前拨的安装位置都需要涂抹适量的金属止滑剂(注意:淘宝黑心商家很多,请小心购买);
      2)前拨调整时的原则应先迁就大盘&小飞;

      3)确定前拨高度时,注意:大盘最长齿尖离前拨下端最少保留1.0~2.0mm的空隙;
      4)旋转前拨的位置,俯视角度看让前拨上2刻度标应平衡于大盘齿片(仅只是平衡,共面与否应由限位螺丝来调整);
      5)最大飞状态下,放松低位限位螺丝让链条落至小盘,并保证链条和前拨内侧没有摩蹭;
      6)稍微加上一点拉力,并预紧线芯(注意压线槽的位置,对不准将导致拉线比不同,某些车友上不了大盘的原因也在于此);
      7)上大盘,并调整高位限位螺丝,以保证大盘小飞时没有摩蹭前拨内侧;
      8)最后安装上防掉链并调整间距,使其在小盘大飞时尽可能靠近链条而不至于产生摩蹭;

      *细心的读者或许留意到,笔者在线管上并没有安装前拨调整旋钮。笔者向来并不喜欢花俏累赘的东西,一方面考虑到在比赛前都有检查车辆的习惯,其次是前变速系统的容差能力较后变速的大,故不装调整旋钮下前拨的调整也比较容易。


      IP属地:广东9楼2014-03-05 20:36
      回复
        第7步:缠把带

        缠把带是也是自行车中的一门艺术活。看起来100,200块的东西影响的却不只是整车的操控质感,还有车主的艺术修养及对自行车的执着程度。
        市面上手感好,而且耐用耐脏的把带真不多,除了Easton microfiber、Specialized和Pro的智能硅胶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Veloflex的仿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笔者在规格、颜色上处处不能尽满意,唯有选用Zipp service course作顶替。

        1)缠把带前应该先洗手(因为市场上大部分质地的把带都是不耐脏的,特别是EVA质地的),并且把线管用电工胶布先预缠好(某些弯把类型是把两线管收到下面的,但笔者比较喜欢把线管前置)
        2)先在下把后缠一圈(要保证把塞周边是有把带均匀填充的,有些车店技术的做法是塞一段把带进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事后的把塞很难塞上,而且即使塞上后也会因为周边受力不平均而导致堵闭不完全,严重影响外观!),然后以约15~25度的上扬角度开始往上缠;
        3)如图所示,因为下把的握捏方向是往内两侧用力的,故把带相应的走向也应该是这样的,以保证把带用力时是越用越紧的,不至于长时间使用后松散开来。要注意把带字体的方向应该是向外的(即看到把带字体);
        4)有经验的车友对于缠把带都有不同的见地。把带缠度多少其实并没有标准,1份咖啡、2份牛奶、1份奶泡是意大利南部拿铁的涩香。1份的咖啡、8份的奶泡和糖浆、1份冰块这是玛奇朵带来的延绵口感。笔者对于下把位属于操控型细腻型的地方比较喜欢薄一点的缠法(把带重叠部分比较少),让发力感觉更加直接。(你我并不跑Paris-Roubaix,过于繁重的把带非常影响手感)因此下把位直管段重叠1/3的把带即可(即上把带压下把带约1/3的宽度,一般把带宽度为28mm~32mm),而到了弯曲的地方则重叠1/2的把带宽度,以保证车把转弯处把带没有“走光”;
        5)手变地方的缠法,有的车友喜欢十字交叉,有的车友喜欢垫把带。笔者比较偏好垫把带,交叉缠法会让手变的位置过于臃肿,影响握感。正确缠绕的把带左右两侧应该是对等质料的,笔者上把位为12圈,下把为为13圈,并且每一圈都应该是宽度相等的;
        6)到了上把位及平把位,因为握法和手部的发力方向相反了,故把带的方向也需要相反以保证长时间抓握不会越来越松;笔者认为上把位的休息作用需求更大,故以1/2的重叠宽度来缠绕把带较为合适;
        7)收尾的地方应用剪刀剪以相应的角度,并施以一定的张力让把带完美“过渡”。(笔者并不喜欢使用原装又短又硬的胶带裹之,取而代之的是3M电工胶布)笔者每种颜色的胶布对齐缠了两圈正圆,并且胶布的开口和收口处剪齐一并放在车把的下方,一方面是防止“手多多”把胶布搓起来,另一方面是防止汗水把胶布封口的腐蚀;
        8)最后,用风筒对末端的3M胶布进行加温,使其更加服帖。堵上把塞后,缠把带的部分基本完成(注意,把塞的字要正放,此乃玩车人态度的体现);


        IP属地:广东10楼2014-03-05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