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的不只有岁月,更有人的向往。
苦心经营的生活在多年狂奔后,物质上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但怀中抱的梦想却已一路散落。看似遥远的焦虑、纠结、猥琐、彷徨都一股脑地印在曾经浪漫的梦里。身有着落,快乐似已远离,精神不再振奋。
每当如此慨叹,都会想起“他”的故事。曾几何时,他富足的思想影响着周围的同伴和亲人,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个穷小子读了大学,通晓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身到地方的国企做了中层高管。不错的待遇,貌美的娇妻,可爱的女儿,都是旁人羡慕的。可谁又曾知道他光环后的窘态和口途呢?大城市林立高楼中的那一栋二居室花费了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让他付出每月4000元房贷的代价,那辆号称节油的车开起来一点都不省油,加之生活费的高企,小孩日渐长大后的开销,渐渐老去的父母的赡养金,更有2007年金融危机后的股市投资失利和通胀的盘剥,他的钱包越发干瘪。
他似乎只是个“被中产”的小子。逆水行舟的生活,他只是焦虑地忙于应对,在挣钱与还钱中纠结。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生命的逝去不曾惊醒执迷之人,绕梁的香烟雾气从一个不断忽略人生乐趣和出彩过程的人嘴中吐出。梦里有开心笑声的日子已久远,取而代之的是半夜被噩梦惊醒。
国企的那段日子他不曾忆起年少时考大学的初衷,呆板的工作在缺乏竞争的机制下毫无快乐可言。他说,那个在网上爆料自己反复擦拭办公桌以证明自己活着的人,就是自己当年同样处于“丧失”状态的写照。既不敢跨出沉沦,心里却又有几多生活的点子,这样的人何其多。理想的难于实现在摧残生命的本义。
从未想到辞职的他在与大学同学聚会后萌生了去意。有个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家伙因为建筑起家,渐在家乡声名远扬。这或许是个触动。几星期后一个雾霾散尽的午后,他在电话里略带激动地告知我,他想换个活法,去追求点精神。他去了深圳的前海,和同样是来自体制内的三个人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做风投。
七年后的我们相遇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里。我已经快不认识他了——洋溢在他脸上那悠然的快乐笑容是那样的清新自然,从前的憋屈样被他的自信一扫而去。一个人怎么可以有如此大的转变?或许只有一个解释:他已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富足思想。他再也不像从前墨守成规,过着表面光鲜其实内心抑郁的生活了。我似乎已看到了一个来自荒古时代的拓荒者,他不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冷血人和逐利者,感觉更像主流文化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多年的投资生涯练就了他犀利的眼光,特立独行的思维,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快乐随风的心态。难怪我在他面前无地自容。我只是个被禁锢者,而他却快乐如风。
我在狂奔中散落了理想。而他又重拾梦想,从容慢行。他读《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他看外汇行情、美欧股指,闲暇时还捧起《孙子兵法》和《老人与海》。我却在两点一线,在单位里按部就班,埋头应付各种勾心斗角,回到家算计柴米油盐。没有了思考,没有了追问,只是存在,仅仅是存在。
我不敢越出那一步,而他做到了。其实,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大部分庸庸碌碌的蚁族还不是仍在朝九晚五做内心排斥的事情。只是在三两哥们一起喝酒时暴露自己狂野的念头,却被他们付之一笑。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期望,嗷嗷待哺的女儿都试图击碎我妄图改变的觉醒。
然而事情总会起变化,黎明前的黑暗终究遮不住冉冉升起的太阳。海明威都说你可以销毁我,却不可以打败我。只要精神至上至强,任由一切摧残我的肉体吧。当下,我欲乘风归去,倚梦,踩麒麟。
苦心经营的生活在多年狂奔后,物质上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但怀中抱的梦想却已一路散落。看似遥远的焦虑、纠结、猥琐、彷徨都一股脑地印在曾经浪漫的梦里。身有着落,快乐似已远离,精神不再振奋。
每当如此慨叹,都会想起“他”的故事。曾几何时,他富足的思想影响着周围的同伴和亲人,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个穷小子读了大学,通晓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身到地方的国企做了中层高管。不错的待遇,貌美的娇妻,可爱的女儿,都是旁人羡慕的。可谁又曾知道他光环后的窘态和口途呢?大城市林立高楼中的那一栋二居室花费了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让他付出每月4000元房贷的代价,那辆号称节油的车开起来一点都不省油,加之生活费的高企,小孩日渐长大后的开销,渐渐老去的父母的赡养金,更有2007年金融危机后的股市投资失利和通胀的盘剥,他的钱包越发干瘪。
他似乎只是个“被中产”的小子。逆水行舟的生活,他只是焦虑地忙于应对,在挣钱与还钱中纠结。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生命的逝去不曾惊醒执迷之人,绕梁的香烟雾气从一个不断忽略人生乐趣和出彩过程的人嘴中吐出。梦里有开心笑声的日子已久远,取而代之的是半夜被噩梦惊醒。
国企的那段日子他不曾忆起年少时考大学的初衷,呆板的工作在缺乏竞争的机制下毫无快乐可言。他说,那个在网上爆料自己反复擦拭办公桌以证明自己活着的人,就是自己当年同样处于“丧失”状态的写照。既不敢跨出沉沦,心里却又有几多生活的点子,这样的人何其多。理想的难于实现在摧残生命的本义。
从未想到辞职的他在与大学同学聚会后萌生了去意。有个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家伙因为建筑起家,渐在家乡声名远扬。这或许是个触动。几星期后一个雾霾散尽的午后,他在电话里略带激动地告知我,他想换个活法,去追求点精神。他去了深圳的前海,和同样是来自体制内的三个人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做风投。
七年后的我们相遇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里。我已经快不认识他了——洋溢在他脸上那悠然的快乐笑容是那样的清新自然,从前的憋屈样被他的自信一扫而去。一个人怎么可以有如此大的转变?或许只有一个解释:他已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富足思想。他再也不像从前墨守成规,过着表面光鲜其实内心抑郁的生活了。我似乎已看到了一个来自荒古时代的拓荒者,他不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冷血人和逐利者,感觉更像主流文化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多年的投资生涯练就了他犀利的眼光,特立独行的思维,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快乐随风的心态。难怪我在他面前无地自容。我只是个被禁锢者,而他却快乐如风。
我在狂奔中散落了理想。而他又重拾梦想,从容慢行。他读《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他看外汇行情、美欧股指,闲暇时还捧起《孙子兵法》和《老人与海》。我却在两点一线,在单位里按部就班,埋头应付各种勾心斗角,回到家算计柴米油盐。没有了思考,没有了追问,只是存在,仅仅是存在。
我不敢越出那一步,而他做到了。其实,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大部分庸庸碌碌的蚁族还不是仍在朝九晚五做内心排斥的事情。只是在三两哥们一起喝酒时暴露自己狂野的念头,却被他们付之一笑。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期望,嗷嗷待哺的女儿都试图击碎我妄图改变的觉醒。
然而事情总会起变化,黎明前的黑暗终究遮不住冉冉升起的太阳。海明威都说你可以销毁我,却不可以打败我。只要精神至上至强,任由一切摧残我的肉体吧。当下,我欲乘风归去,倚梦,踩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