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来讲,有大、小燕山之分。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命名较晚;小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房山城关街道与燕山办事处西北。也就是猫儿山、大房山和凤凰岭,曾称为大防山。小燕山为最早的燕山,大致命名于商代。后因燕都北迁,大燕山得名。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记载了北京地区有一成为偃的方国。商代,只有两个燕姓国家在这一带附近。所以燕山地区使用“燕”字是理所当然了。燕山区位于北京西南郊40公里,据北京猿人的故乡周口店只有5公里,境内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50万年至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文献记载,历史早期,这一代曾是山戎肃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燕山从潮白河谷一带向东延伸约略成一弧形,一直可达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北京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太行山则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进入北京后,成为西山。其较高的山峰有百花山,猫耳山等。燕山地区背依猫耳山、陵山,百花山、猫耳山等这一段山脉统称大房山。而在战国以前,这段山脉是叫作燕山的。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蒙古成吉思汗六至十年(公元1211年~1215年),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张北县西)、宣德(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密云)、顺州(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靠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并以雾灵山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