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吧 关注:30,735贴子:136,547

四大远古史前文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约西元前4330年左右,少昊到达昆仑山,其时少昊已经64岁左右。少昊部族大多从青州和徐州迁徙而来。少昊领国十年,少昊在黄帝时期封地在东夷地区。由此可见少昊部族的强大,引起了颛顼部族的警惕,虽封为白帝,实际是被流放。少昊部族在雍州和梁州地界与当地玄女部族融合起来。少昊部族迁徙到昆仑山,通过河西,进入塔克拉玛干一带,与当地的玄女族各部融合起来。在后来近乎30年的时间里,少昊统一了西域各个部族,创建阿尔泰帝国,可谓影响深远。后来少昊部族和玄女族人最终融合称为西域人,一度在昆仑山、天山和漠北草原之间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文明——即阿尔泰帝国。阿尔泰帝国人自称维-吾-尔人。


1楼2014-03-20 13:26回复
    ying洲,即东胜神洲。远在6650万年前,东胜神州被亚洲版块挤压,逐渐向太平洋漂移。那个时期,海南岛和台湾岛均和大陆相连,而日本陆地还在海平面之下。这块东胜神洲大陆后来被称中原人称为瀛洲,西方人称之为姆大陆。


    3楼2014-03-20 13:31
    收起回复
      这片大陆上没有太高的高山,却是海侵沟谷纵横,经常被海啸和飓风卷袭,生存条件十分艰辛。在大陆的中部是一望无际的绿草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溪流潺潺,终年植物繁茂,虫鱼繁多。亚洲大陆与瀛洲大陆虽然逐渐分离,但还是相连在一起的。即便分离,相隔的海岸距离也不远,人类可以坐木筏往来。


      4楼2014-03-20 13:34
      回复
        远在大洪水来临之前的数千万年中,神龙族嫡系分支首领黎母,就带领神龙族分支群经由昆仑山东南林谷,沿着东南陆地,经过现在的台湾岛或海南一带,到达逐渐被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出去的东胜神州。黎母,传说这一代首领女娲生育黎母的时候,生下来是一个卵形胞胎,女娲将其置于巨石之上,被雷电劈裂,跳出一个黑而青黄色面容的小女孩,女娲便给她取名为黎女。黎女长大后酷似女娲一样聪慧,女娲便让女儿携带部分族人前往东南方。黎女到达海南一带后,便和部族中一位勇敢男子结婚,生儿育女,大家便叫黎女为黎母。


        5楼2014-03-20 13:42
        收起回复
          黎母带领的一部分族人经历数万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瀛洲大陆腹地,黎母便在这里建立起了美丽的家园。这里居然没有恐龙出没,这是十分奇妙的事情。而另一些族人则留在了海南、台湾、和南亚一带。与南亚一带居住的英巴人和矮人族混血杂居,后来演化成为百越族和南洋人。南洋人曾经一度发展,在南洋利莫里亚大陆上迅速繁衍生息。大洪水灾难这些人也未能幸免,然而幸存者却较多。这是因为这里远离大洪水灾难爆发点——墨西哥湾。大洪水灾难之后,这些人在利莫里亚大陆上建立了繁荣强大的利莫里亚文明。利莫里亚大陆范围涵盖现在的印度洋、澳大利亚和南洋群岛。利莫里亚大陆、瀛洲大陆、大西洲均在15,000年—12,000年前同一时期沉陷毁灭。


          6楼2014-03-20 13:43
          回复
            黎母把瀛洲这片土地取名为“日甸”。日,古汉语读“er”,现代中原许多地方民间也保留着这个古音。日,即代表太阳之意,也代表是神的儿女的意思。神龙之子就是“日”,神龙指的就是女娲和伏羲。“日甸”,即读“Er-dian”,即太阳之甸,也包含“伊甸”的含义。这片大陆可以说是一片净土。人类在这里获得迅猛发展,人口迅速增多,部族分化散布整个大陆。当时间临近6650万年前的时候,瀛洲大陆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率先发现燧石取火,并发现铜矿和锡矿,正当文明日新月异的时刻,6650万年前巨大的大洪水灾难降临,这个文明被彻底摧毁,只有在瀛洲大陆的南部地区,远离北半球的高地,幸存者寥寥无几。


            7楼2014-03-20 13:44
            回复
              6650万年前大灾难之后,大约6000万年前中原人发明了燧石取火,进入燧皇时期,燧皇仍被称为伏羲。


              10楼2014-03-20 13:57
              回复
                女娲、伏羲是部族首领专用称号。


                11楼2014-03-20 13:58
                回复
                  和宓是太昊伏羲与女娲后来生的小女儿,封于洛水,与河伯冯夷结为夫妻,夫妇不幸溺水夭亡,终究未能建立国家。长子羲伯,封为黄帝,派往中原,到达了今天的河南一带,后来建立羲国,统治中原大地。后来,太昊伏羲也经由昆仑山甘肃一带,来到羲国都城密,即现在中国河南密县。并在这里设置了伏羲八卦台。太昊伏羲也终老于此。羲仲,既是青干,封为青帝,奉命前往遥远的东方旸谷,即后来所称之瀛洲,即“姆大陆”,建立了羲和国。后来的帝俊,既是羲仲后裔的女儿羲和公主的丈夫,建立了“十日国”,自称“天帝”,这是后话。


                  13楼2014-03-20 14:08
                  回复
                    青帝羲仲奉命离开昆仑山前往瀛洲。从昆仑到瀛洲数万里之遥,从5000万年前开始一路迁徙,一路繁衍,历经千难万险,大约4万年前来到瀛洲大陆。5000万年前得地球地理风貌整体上还是一个盘古大陆,只是被海洋或河流分割成几大块,相互之间仍旧可以自由往来。大灾难过后,地球温度升高,气候变得潮湿和温暖;蕨类植物大量灭绝,被子植物开始繁衍;幸存的恐龙苟延残喘了数十万年后,不堪高温而相继灭绝;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大量大面积繁衍开去。瀛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连的地区为台湾地区。远古的台湾地区是一个海侵地区,经常随着地质运动和海洋的扩张,该地区时升时降。该地区海侵现象早在6亿年前就已经开始,直到1.92亿年前的“燕山地质运动”,台湾山脉才开始形成。大约5400万年前的白垩纪和古新世时期,台湾海峡开始形成。再后来则时升时降而与大陆时分时离。


                    15楼2014-03-20 14:26
                    回复
                      到了第四纪冰河期,即1800万年前到6000年前,海平面基本形成现代海平面高度,台湾海峡完全形成。在4500年—2000年以前,因地质运动出现海退,台湾海峡一度变浅,两岸居民易于往来。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大约1800万年前,青帝后裔部族穿越台湾海峡,跨上瀛洲大陆。此时的瀛洲大陆非常巨大:北与美洲,即北俱芦洲相连,西接欧亚大陆,即西牛贺洲,南连南赡部洲,即澳洲大陆。古老的太平洋继续在扩张,深入瀛洲地壳,将瀛洲大陆挤压抬高,瀛洲大陆开始发生开裂和漂移。瀛洲大陆现在被挤分离,北起日本边缘,日本陆地还在水面之下,南达斐济,西北起于现在的菲律宾,东南到达现在的南太平洋大溪地群岛一带,被挤压变成了狭长的一块,并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太平洋版块和亚洲版块下切,两边版块很轻易地将瀛洲大陆抬起,使得瀛洲版块底部岩层不断断裂脱落,逐渐离解,地震和海啸不断,这便形成了瀛洲大陆,分布面积十分广阔,长达7000公里,宽达5000公里。主大陆分成十大块。其中最大的一块为菲律宾大陆。


                      16楼2014-03-20 14:29
                      回复
                        日本群岛是1800万年以后才开始抬高的,直到数十万年前也仅仅有古富士山火山露出海面。整个日本群岛是在15,000年前-12,000年前最终形成的。自1800年前青帝后裔登上瀛洲大陆之后,青帝后裔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直到4万年前才扩散至姆大陆中心地带,即现在的斐济、夏威夷一带。这里便是旸谷。在这里遇见了另一只古老的族群,即黎母后裔的幸存者。最早期的人类多是生活在丛林山谷溪边,靠采集、狩猎为生。最初要提防爬行类动物的侵害,当恐龙消亡后,幸存的人类适应了环境,却又不得不面对毒蛇猛兽的威胁。人群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漫长,人类的智力和体质变化也十分缓慢。固然在6000万年人类就发明了燧石取火,然而掌握这种方法的族群并不多。人类种群不断迁徙,辗转各地。然而这些人类一直传承着古老的传说和圣命:即女娲和太昊伏羲要求各个部族前往世界各地建立起各自的新王国。


                        17楼2014-03-20 14:32
                        回复
                          旸谷,这是见于《山海经》中的“东南海之外”的地名。


                          18楼2014-03-20 14:37
                          收起回复
                            关于这个“旸谷”,很多学者认为是在现在的山东一带。这是不准确的。《山海经》原本十分详尽和清晰,由于年代久远,记录文字的工具演化和毁损,从绳结文到鸟文,再到陶文和甲骨文,书写方式几乎完全变化,后世人要重新注解和整理,使得《山海经》中缺失和错误很多。到了孔子修书时,孔子主张弘扬黄帝血统,因而对古籍整理删改了不少,很多内容被删改,很多书简被焚毁。


                            19楼2014-03-20 1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