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人类在作运动,凡是一般说在「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都是在作什么?那是在锻练全身「心肺以外」的肌肉,让那些心肺以外的肌肉细胞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三磷酸腺苷的键结变化,以及氧气的氧化代谢等等,让我们全身上下都有一副好肌肉,一旦我们运动,我们可以动用那些肌肉里面的能量,而不需要动到太多心肺的补给——让肺脏不需要疯狂地从空气里面抓氧气、然后再用心脏打出去给全身——懂吗?就是说,全身你的「心肺以外」的肌肉练得越好,你的心肺功能就越能够「节省」,这叫做「增强心肺功能」,绝不是去狂操猛练你的心跟肺,千万不要以为你弄到心跳加快喘大气那样叫做增强心肺功能!虽然我们练习走步机也说最好要练到心跳到什么频律以上,但是那个目的是为了要让心在那边告诉你的身体说「我不够用、我很累」,这样身体才会多长一点肌肉来帮它,所有心肺功能都练在别的地方。这样听得懂吗?
那真正心肺的锻练,我们中国人要什么?要「龟息大法」——到死不能休息的东西啊,让它跳得越慢越好——打坐练气之类的,使它越慢越好。所以这同样也是运动的基本原理:任何运动,你能不要操到心肺就不要操到心肺。因为心脏很可怜,它到死不能休息,不能再给它加负担;而肺脏很柔脆,一操就伤。
那有一种运动呢,它非常可笑,就是慢跑。慢跑的特征就是,全身的肌肉都不会因为它而质量变好,却只有心脏在狂跳、肺在喘。所以慢跑是一种非常伤心脏的运动,美国慢跑会长就是跑到一半心脏病发作死掉了嘛,已经遭天谴了。慢跑,你这样子全身的肉在那边垮垮地晃晃晃,你说什么肌肉会练得到?都不太会练得到,顶多是燃烧脂肪让你看起来瘦一点,你要练好全身肌肉,需要一种更完整操练的运动,慢跑这样子晃晃晃,没什么用,对提升肌肉质量用处有限,所以它不能帮到心肺。与它造成的损伤相比,正分远不及负分。不要看马市长跑步卖肉就跟风啊,那只是一种宣传用的健康形象,谁也晓得我们市长大人自己平常都在游泳的。
要帮到心肺,其实什么上楼梯啊,走路啊,可能还有用一点。不要小看走路喔,多走路的人身材会很好喔,因为走路散步这种功夫,是很可以调匀全身的肌肉的。而且,如果人连续慢慢走三个小时,很多湿气寒气都会散掉,当天睡觉时脚一定都暖暖的。现代人比古时候的人吃得好穿得好,却长肿瘤的人那么多,走路的机会太少,也是一个可以列入考虑的因素。你如果天天走得多,阴气是不容易堆积到生阴实证的。
高山症
生脉散,我们说它可以取代心肺功能对不对?那我们再往这个方向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另外它还有什么神效了——就是高山症。真的,你到藏边高原发高山症,生脉散一吃就好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作「取代心肺功能」,它真的取代了。
上次跟我母亲去九寨沟的时候,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太太跟我们坐同一车,高山症发作,我就给了她一克半生脉散,五分钟不到,没事了。她说「好神哦」,然后同车那些阿姨们都跟我们要……我只好说:「只带够我们家二人吃的份」。我这个人都把自已假设成最烂的身体,出门旅行什么都带足:抗暑的、抗空气稀薄的、抗风抗寒、晕车的、泻肚的……什么都带。
所以你不要说这个药很小,才二小瓢,那粉光参你们都应该买的到吧?那五味子、麦门冬的科学中药,随便都批得到,你真的可以说它不值钱,可是,你不觉得这东西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吗?其实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只是大家不会用,那我刚刚说的这些用途,难道没有人知道吗?你随便买一本方剂学的书都有讲哦。只是,中医好像跟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脱节到有一点陌生,所以这么好用的东西却人人忘记它的存在。
我们这种家庭常用良方,你们就不妨把握一下,下课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怎么买药怎么批药,那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人生体验,享受家庭主妇该有的乐趣,不要每天都在发扬国萃,那太累了。我觉得我都在享受家庭主妇的乐趣,杀价啊、这个药材好不好啊、新不新鲜啊……上次买了什么药材有发霉啊,退货给你啊,再赔我一点什么东西啊……就像买白菜要再讨两根葱,享受那种卑微又平凡的乐趣。
至于说粉光参,外面的质量其实有差别的,即使都是真品,药性从微凉到颇寒的都有。我记得有一个朋友一直以来体质很寒,一吃生脉散会冒冷汗头昏。像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防一防。最好粉光参你能先试吃一两克,确定没这种反应,再拿去配药。
其实「生脉散」这个方子,它所作用的范围,到底是中医说的「心」还是中医说的「肺」?其实很难说。前面讲到心肺功能呢,比较讲到它关于人的呼吸的功能啦、抗暑的功能啦、什么含氧量的功能,这些都是有形的层面的说法。如果再讲到形而上的心肺,其实生脉散在临床上,还蛮能够用来抵抗所谓「老年痴呆」的,如果体质不是很寒,天天吃当保养药其实都可以的。当然,这种老年痴呆,我会想把它设一个条件限制,就是:如果以后你们会把脉的话,可能你会有机会把到那样的心脉——那种心脉把起来……我们把脉时一根手指头贴到的这个地方,其实接触面很小对不对?可是呢,即使只在你一个手指头贴到的那一点点皮肤接触的范围里面,你也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人心脉的跳动,不是一直打在一个定点上的。」就好像在这里跳一下、在那里跳一下……他的心脉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浮上来的地方,每次落点都不一样。这个是不必用什么伟大的技巧都把得出来的。这样的心脉,用「生脉散」,它能够使人胸腔这个地方的气比较凝聚,所以那个人的心脉就会比较不散。而中国人说的「心」不全是外国人说的「Heart」,中国人说的「心」往往是英文的「Mind」,就是我们的「意识」。所以,当呈现这样的心脉的时候,用生脉散可以把这个散乱的心脉再束回来,这个人就比较不会那么痴呆。一个人好像反应钝钝的,你叫他做什么事都好像有一下没一下的,那种恍惚状开始出来的时候,生脉散是有用的。
那将来,你们还有跟我学《伤寒论》的话,有一些发汗药发得太过会损伤心阳(心脏里面的能量)的,如果你吃了麻黄剂之后,感觉心悸了——什么是心悸呢?就是你坐在那边觉得心脏跳动好明显喔——有那种感觉,那你吃点生脉散,可以把心气再凝聚一点,就比较能够守住。当然在《伤寒论》,张仲景的方子里面治疗这种心悸的感觉有别的方子,但是一般我们知道他的心阳在散以致于造成这种心悸的时候,生脉散是可以用的。
另外,在感冒已经好了十几天了,人却仍在微咳的时候,生脉散搭补肾的药是很好的收功药。一般来说生脉散搭八味丸两三克就可以,如果有人咳了会漏尿,搭真武汤几克也很有效。基本上这种组合,对于一般所说「肺部纤维化」之类的问题都有很强的预防效果的。
因为它很凉,它又很凝聚,又清凉又凝聚,对于一般所谓的「过动儿」,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有些小孩子就是很躁动,不能够安宁,我们大人如果躁动不安宁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些清心火的药。可是我们都知道,凡是清火的药长期服都会伤害人的元气,那你对于孩子是不可以这样子做的。所以当你觉得这孩子他好像根本就静不下的时候,你每天喂他吃一点生脉散,那他就会比较容易安静。可是,我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现代的人到底对于过动儿是如何判定的?老师叫他安静、而他不安静,那就叫过动儿吗?我有时候看到那个老师在叫小孩子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唯一不听话的小孩,反倒是我眼中唯一正常的人。因为那老师的教法有一点愚蠢哪,小孩子根本不会吃你这一套,他吃你这一套是因为给你点面子吧?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判定过动儿,请你们各自以专业的领域去解读这件事哦,因为我不太了解。
我就认得一个小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他小时候就上课不专心,被当成过动儿,然后就被抓去吃了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西药,到后来其实精神、心智方面都受伤了,变成半废人。我就觉得说:如果你当年那老师讲得很无聊,你上课一直不专心,听起来,天经地义嘛!我很难想象我小时候有哪一个老师的课我很专心的,我一直到后来遇到比较教得好的老师才开始专心,否则的话,就是会想东想西吧,从幼儿园开始就这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