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方针的宣传
要想让员工理解并实际运用质量方针,可采取以下方式对其进行宣传。
(1)利用制定质量方针的机会,在全组织展开自我生存发展的讨论,吸引员工参与到制定质量方针的工作中来。
(2)质量方针制定出来后,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而应让员工都能了解。
① 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手册等进行宣传。
② 可以通过早读、开会讲解等形式宣传。
③ 在宣传过程中组织员工进行讨论。例如,可以讨论质量方针与每个员工有什么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质量方针等。
(3)在遇到重大质量问题时,要重温质量方针。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员工对质量方针的理解。
(4)质量方针的宣传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例如,可以规定: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方针教育,组织开展质量日活动,在新员工到岗时进行质量方针教育等。
(5)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将质量方针形象化、趣味化。如定期进行质量知识竞赛、开展“我为企业做贡献”演讲或征文比赛、征集有关漫画等。
2.质量方针的实施
(1)用质量方针指导建立品质目标。
(2)用质量方针指导进行质量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流程,都必须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不允许与质量方针相抵触、违背。一旦发现有抵触或违背的地方,就应加以修正改进。
(3)用质量方针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质量管理体系未能满足质量方针的要求,则应当进行改进。
3.质量方针的测量和检查
(1)应定期对质量方针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进行测量和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测量结果,例如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测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对产品质量的检测等,都可以作为对质量方针的测量依据。
(2)测量可以采取审核方式、考试方式、现场采访方式进行。例如,抽取若干人员进行考试,考查他们对质量方针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运用质量方针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等。
4.质量方针的评审
质量方针必须定期进行评审,以判断其是否适宜和有效。
(1)评审的时间和方式。
质量方针的评审至少应与管理评审同步,也就是说每年至少一次。企业必须制定有关质量方针管理的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判定时应将质量方针的评审要求、评审程序、评审内容等纳入相应的条文中,使质量方针的评审制度化、规范化。
(2)质量方针的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质量方针是否具有持续的适宜性。通过对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评审,可以发现质量方针中不适宜的地方,从而便于进行修正改进。
② 质量方针是否有效。其有效性主要通过对以下各种实际情况的对比来进行判断。
a.将品质目标的实际情况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b.将内部审核的结果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c.将顾客投诉情况以及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d.将管理评审的结果与质量方针对比。
5.质量方针的修正改进
经过评审,如果发现质量方针不能保持持续的适宜性,或者在有效性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对质量方针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修正和改进工作,应当按事先制定的程序来进行,同时必须注意,质量方针必须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1)质量方针发布前必须经由最高管理者签署批准。
(2)质量方针进行任何修改时都必须再次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
(3)质量方针必须标明现行的修订状态。
(4)在任何使用质量方针的地方,都可以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质量方针是一个文件而不仅仅是几句话)。
(5)对于作废的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收回或给予“作废”的标识。
要想让员工理解并实际运用质量方针,可采取以下方式对其进行宣传。
(1)利用制定质量方针的机会,在全组织展开自我生存发展的讨论,吸引员工参与到制定质量方针的工作中来。
(2)质量方针制定出来后,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而应让员工都能了解。
① 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手册等进行宣传。
② 可以通过早读、开会讲解等形式宣传。
③ 在宣传过程中组织员工进行讨论。例如,可以讨论质量方针与每个员工有什么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质量方针等。
(3)在遇到重大质量问题时,要重温质量方针。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员工对质量方针的理解。
(4)质量方针的宣传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例如,可以规定: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方针教育,组织开展质量日活动,在新员工到岗时进行质量方针教育等。
(5)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将质量方针形象化、趣味化。如定期进行质量知识竞赛、开展“我为企业做贡献”演讲或征文比赛、征集有关漫画等。
2.质量方针的实施
(1)用质量方针指导建立品质目标。
(2)用质量方针指导进行质量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流程,都必须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不允许与质量方针相抵触、违背。一旦发现有抵触或违背的地方,就应加以修正改进。
(3)用质量方针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质量管理体系未能满足质量方针的要求,则应当进行改进。
3.质量方针的测量和检查
(1)应定期对质量方针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进行测量和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测量结果,例如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测量、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对产品质量的检测等,都可以作为对质量方针的测量依据。
(2)测量可以采取审核方式、考试方式、现场采访方式进行。例如,抽取若干人员进行考试,考查他们对质量方针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运用质量方针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等。
4.质量方针的评审
质量方针必须定期进行评审,以判断其是否适宜和有效。
(1)评审的时间和方式。
质量方针的评审至少应与管理评审同步,也就是说每年至少一次。企业必须制定有关质量方针管理的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判定时应将质量方针的评审要求、评审程序、评审内容等纳入相应的条文中,使质量方针的评审制度化、规范化。
(2)质量方针的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质量方针是否具有持续的适宜性。通过对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评审,可以发现质量方针中不适宜的地方,从而便于进行修正改进。
② 质量方针是否有效。其有效性主要通过对以下各种实际情况的对比来进行判断。
a.将品质目标的实际情况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b.将内部审核的结果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c.将顾客投诉情况以及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质量方针的要求对比。
d.将管理评审的结果与质量方针对比。
5.质量方针的修正改进
经过评审,如果发现质量方针不能保持持续的适宜性,或者在有效性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对质量方针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修正和改进工作,应当按事先制定的程序来进行,同时必须注意,质量方针必须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1)质量方针发布前必须经由最高管理者签署批准。
(2)质量方针进行任何修改时都必须再次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
(3)质量方针必须标明现行的修订状态。
(4)在任何使用质量方针的地方,都可以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质量方针是一个文件而不仅仅是几句话)。
(5)对于作废的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收回或给予“作废”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