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望值往往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尤其是在职业体育的领域。那些从高中直接被选中的天才球员——比如说,夸梅-布朗——要比许多在大学打了许多年球后才进入NBA的球员承载着人们更多的希望。
而罗伊-希伯特就是后面那类球员。
这也说明为什么下面这组数据的对比会出现了:
“夸梅-布朗 2003-04水货赛季场均数据 10.9分 7.4个篮板 1.5次盖帽 命中率48.9% 罗伊-希伯特2013-14赛季场均数据 11.1分 6.9个篮板 1.2次盖帽 命中率45.5% 而他今年入选了全明星。”
非常有趣的比较,而且这也使得我们这些自以为是NBA懂球帝的人们的观念有点被颠覆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选取的是夸梅-布朗在进入联盟第3个赛季之后的数据——也就是2003-04赛季——此时离那个中锋盛行的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
而且,上述数据的选择也是带有某种偏见的,看了下图你就知道了:

上为夸梅-布朗在2003-04赛季数据 下为罗伊-希伯特在2013-14赛季数据 从左至右依次为进攻评级、防守评级、防守胜场贡献值、胜场贡献值
没错,夸梅-布朗当时在为华盛顿奇才效力,而那支球队十分糟糕。因此你可以说是因为这一点他在某些关键领域上从“数据”上来说要比希伯特好。
我不是特意想要支持这组对比的观点,但是这里的重点并不是作为一名NBA球员,夸梅-布朗的地位是否要比罗伊-希伯特高。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很简单的一点——那就是有时候我们的认知往往会让我们看不到更深层次的真相——虽然这一点也很重要。
在2012年的12月份,希伯特曾经接受过《雅虎体育》的采访。当时他说自己不但要打出配得上自己价值800万美元合同的表现,而且还要证明所有那些讨厌他的人都错了:
“人们说我无法打进NBA。人们说我不会成为先发中锋,诸如此类的说法。我只是要证明他们错了。现在我确实还在沉睡,但是总有一天我会扭转局面,并且在一切盖棺论定之后成为最好的那一位。”
罗伊-希伯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全明星球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在防守端的表现。而夸梅-布朗在防守中从来没有打出过如此的表现——远远没有。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人们就真的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了。一位体育专栏的作者就表示,在12年之后,我们在今天依然可能会将夸梅-布朗选成状元。
因此,是的,人们就是不会吸取教训。
毫无疑问,历史会更倾向于罗伊-希伯特,而不是夸梅-布朗——虽然前者在这个赛季也陷入了挣扎。
但是这还是告诉我们那些关于球员表现的数据评估往往还是存在漏洞的,而且这些关于天赋的分析也极少会成为真理。
PS: 我不是腮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