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教会我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
我一直天真的认为学习是一件只要你努力下功夫就能成功的事,不成功至少也有成果。直到我再一次从考场拿着只得了14%的成绩单完全克制不住的哭了,OG,GWD,prep之类做了那么多遍,机经看了那么多遍,到最后没有一点成果。
从公车到地铁,一路上泪水没止过,我默默地想那么多个起早贪黑的日子算是白搭了。好朋友打来电话听到哭腔竟然说了一句 那高考没考好的人还都死去呀? 末了顿了一下,说 你好好静一静吧。我在电话这头固执的不露声色,哦了一声挂掉电话,看了看被泪水糊的脏兮兮的手机,继续把头转向窗外,风刮的的我脸生疼。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当个矫情的人,比如什么事儿都发个状态汇报一下,比如因为一点小事觉得受尽委屈哭天抹泪。这一次,我只是想不通为什么。
我错过了申请的最后期限,我很差劲。像是瞬间掉进了反复循环的路径,除了哭泣就是发呆一直持续了多天。然后我开始思考下一步做什么。
我不曾想放弃,但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让我做出权衡选择,要知道一味的偏执的奋斗未必有好结果。我不敢确定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还只是运气不好,所以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再次尝试。
最后我做出了决定,然后整装待发打道回府。
我相信吸引力法则,但我从来没把它当回事儿,直到回来后被导师骂的狗血喷头。舍友早就说,你这种低迷的状态会招来霉运的。
早就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及时当着很多人面被说成一坨shit或者被误会,但当他说我可以和学办说把你踢出我带的组,我还是愣在那并在心里问了千万个为什么,直到后来说我的论文毫无水准简直就不具有批改的意义,我还是说了声谢谢双手接过论文转身退出。
什么样的失败算失败?多少次我用“现在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什么”来给自己一个安慰,尽量让自己保持乐观。每一次心里有个小声音说这一次我真的被打败了的时候另一个更加坚强的自己就会跳出来喊叫着玩儿蛋去吧,这特么的还差的远呢。
总会有办法,我不是最差的。这个信念支撑着我活了好多年,包括高中考班级倒数第二的时候,包括被母亲愤怒的扇耳光的时候,包括任何一次出丑丢脸以及让他人和自己失望的时候。
我和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