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在《甲方乙方》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前,说到: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突然猝不及防的被深深感动。镜头由近及远,杨立新饰演的技术员裹着雪花走进白雪皑皑的黑夜,门廊上依然亮着那几盏守岁的大红灯笼。如果说影片的前面大部分都在不遗余力的表达欢乐搞笑的桥段,那么最后一冷一热的对比,则拉近了电影在感情层次上和观众的距离。
冯小刚在1997年拍出这部影片,算是冯氏贺岁片的第一弹,从此《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夜宴》等影片都打着贺岁的旗帜接连出场,充当着在每年的贺岁黄金档上为国内电影票房增色的角色。但《甲方乙方》却始终是我认为最为珠圆玉润的一笔。处于半饱和的状态,充满京味儿的对白,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恰当的展现出二十世纪末的人民生活状态,无心插柳柳成荫,开启了贺岁的先河。
几个自由职业者突发奇想,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业务,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梦想。顾客接踵而至,时间一秒秒过去,我们才猛然意识到,对大多数人而言,梦想如此单纯。一个气温骤降,狂风大作的上午,我坐在电视前,带着攥住温暖的意图,重温了这部影片。很多细节看着依然会不自觉笑出声来。冯导或许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刻意树立一个贺岁的模式,相比于《天下无贼》,观众在最后看完电影时可能会说:啊,原来是部爱情片啊。而后再没有下文的填鸭式主题传达,《甲方乙方》则是感情的不经意间流露。这种微妙的情绪随着电影嘶嘶的放映声,渐渐环绕住观众的神经末梢。90年代中后期,国家经济开始步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人的生活也因之发生了质的变化。而附带的精神方面的匮乏和空虚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家都迫切的寻求改变,人们的笑容里夹带着阳光下透明的尘埃,显得那样朴实自然。好梦一日游公司也便是基于此开办,帮助人们实现平常所处环境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手记里说到,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却又能准确击中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是他认为真实而珍贵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任何人都曾拥有。而彭浩翔也曾写下“依靠某个能否触动自己的点来判定是否喜欢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如此而言,《甲方乙方》对于处于中年阶段的人们来说,必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触碰心灵的佳作。我更愿相信,在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普通观众注意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和被唤起的共鸣,这种体验只存在于一瞬间,却足以让人泛起心底密密的温暖记忆。像“您老且候着”这样带有上个年代气息的对白朴实自然的出现在人们的视听范围里,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再有失恋男青年,多金的中年男子,卖肉的屠夫,各有各的幸福也各有各的不幸,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几位对待他们的态度始终一致。没有因为社会地位,财富多少而带上有色眼镜帮你做梦。这在如今的时代看来,这样的真诚多少真有点“国宝”级的味道。
而说到《甲方乙方》,连带而来的则是《顽主》。《顽主》让观众在伶牙俐齿的对白中哈哈大笑,《甲方乙方》在这方面确实逊色于前者,转而选择了直白的把镜头对准了人情的冷暖。由王朔的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顽主》带着一股热乎劲,葛优的嘴皮子也耍了个痛快,《甲方乙方》编剧不如朔爷来的那一股子冲劲,当然演员的嘴瘾也只能过个六七成。把电影当电影,把电影当人生,姑且在其中找一找其他人生活的痕迹,在语调的高低升降之间,圆梦他人,也满足自己。
从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拍摄技术确实有点粗糙,景深的调度转换的有些生硬,演员们的表情也并非十足的生动自然。这是冯小刚的电影,在成形的初期,却勾勒出了真诚的模样。冯小刚善于搞笑,善于逗乐。而当人们对着新出的《唐山大地震》感慨时光如刀的时候,大概也只能在电脑屏幕前对着电影,想象着不过期的胶片,被时间覆盖下一粒粒的沙子。
那天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总以为,真诚是共通的,电影积攒了一个半小时的欢乐,终于在最后帮人们找到那扇打开心门的钥匙。无印的真诚。弹指一挥间,十三年过去了,如今这真诚里面还夹杂了些许往事只能回味的感动。杨立新在雪地门廊红灯笼下的一个模糊的侧影,又唤起了多少人陈年的旧梦。
------------------------华丽丽的分割线-----------------
蔷薇岛屿【黑白影格】栏目组
监制:甜甜
主播:小楼
策划:心雨
作者:nx
后期:小楼
配图:烤鸭
背景音乐:
黄永灿 - 那些遗落的日子.mp3
李闰珉 - Blind Film.mp3
莫扎特 - 小夜曲 - 小提琴 轻音乐.mp3
夜的钢琴曲 - 17.mp3
夜的钢琴曲 - 13.mp3
韩磊 - 相知相爱 - 甲方乙方 片尾曲.mp3
赵传 - 少年狂(Live).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