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到端午节了,不少市民早早就吃上了软糯滑腻的粽子。然而,每到端午节,因为吃粽子导致血糖升高、消化不良,甚至枣核卡喉咙而到医院就诊的市民也不在少数。为此医生提醒,吃粽子也有学问,要避免多吃、早晚吃、干硬吃。5月23日晚,市民李奶奶因为肚子痛被送进了医院急诊。医生仔细检查,判断老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一问原因,李奶奶爱吃粽子,晚饭吃了两个刚出锅的粽子。解放军264医院专家指出,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闷胀,有的甚至一吃就“滞”。早晨人的胃肠功能最弱,吃了黏度较高的食物,很容易胃胀,甚至诱发慢性胃病、胃溃疡。临睡前绝不能把粽子当夜宵。
北方人喜欢包蜜枣或豆沙粽,易使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者应选择白米粽。现在市场销售的肉粽、蛋黄粽等口味虽好,但脂肪含量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也尽量不要吃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可以选择主料为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等的粽子,既美味还能减少肠胃负担。另外,从冰箱取出的粽子要充分煮熟,老人和儿童在吃粽子时,要预防噎食,切成小块后再食用。
北方人喜欢包蜜枣或豆沙粽,易使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者应选择白米粽。现在市场销售的肉粽、蛋黄粽等口味虽好,但脂肪含量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也尽量不要吃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可以选择主料为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等的粽子,既美味还能减少肠胃负担。另外,从冰箱取出的粽子要充分煮熟,老人和儿童在吃粽子时,要预防噎食,切成小块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