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6,330贴子:1,432,207
  • 2回复贴,共1

《四时纂要》记载来看,唐五代衣、食、住、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四时纂要》的记载来看,唐代农村人的食料很多,其种类大致可分为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和肉类。粮食类有粟、黍、麦、稻、大豆等数种。蔬菜类有瓜、冬瓜、瓠、越瓜、茄、芋、葵、蔓瞢、萝卜、蒜、薤、葱、韭、蜀芥、芸苔、胡荽、兰香、荏、蓼、姜、蓑荷、苜蓿、藕、芥子、小蒜、菌、百合、枸杞、莴苣、署预、术、黄菁、决明、牛膝、牛蒡、笋等30多种。水果类有桃、李、梨、栗、葡萄、林檎、石榴、杏、桔、乌梅、桑椹、梅、胡桃、枣等10多种。肉类有马、牛、羊、豕、犬、鸡、兔、鹅、虎、豺、狸、獐、鹿、鸳鸯、雉、鸽、鹑、鲻、缈、鲤、鲫、鳢、龟、鳖、蟹等20多种。

   唐五代食料的变化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粟、麦、稻鼎足而立,成为三大粮食作物,取代汉魏时期以粟麦为主要食料的的局面。二是蔬菜类食料大为增多,菌、百合、枸杞、莴苣、署预、术、黄菁、决明、牛膝、牛蒡是隋以前所没有的,品种增加了25%左右(7)。三是茶业迅速发展,茶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嗜好食物。
   唐五代,食品加工技术大为提高。据《四时纂要》的记载,当时出现了造曲、做麸豉、作酱油和做十日酱等几项技术的创新和发明。唐五代加工成的食品种类也比前代增多。据《四时纂要》的记载,主食有饼、羔、粥、饭和面片。副食和调味品有乳、豉、干酪、鱼酱、兔酱、淡脯、白脯、兔脯、干腊肉、干菜、干菜脯和酒、醋、酱。其中酒的种类又有腊酒、鹿骨酒、枸杞子酒、钟乳酒、屠苏酒;豉又有豆豉、麸豉;鱼酱又有鲻酱、缈酱、鲤酱、鲫酱、鳢酱;淡脯又有麞肉脯、鹿肉脯;白脯又有牛脯、羊脯、獐脯、鹿脯;干脯肉又有牛、羊、獐、鹿四种干脯肉。这些食品皆是精心制作,所用的配料很多。如二月“干菜脯”条载 枸杞、甘草、牛膝、车前、五茄、当陆、合欢、决明、槐芽、并堪入用。烂蒸、碎捣,入椒、酱,脱作饼子。多作以备一年“干菜脯”由11种原料调配而成。这些精心制作的食品,味道亦颇佳。如《四时纂要》六月“成豉”条和七月“十日制酱法”条载:) 
   大黑豆一斗,净淘,择去恶者,烂蒸,一衣罨黄衣法,黄衣便即出。簸去黄衣,用热水淘洗,沥干。每斗豆用盐五升,生姜半斤切作细条子,青椒一升拣净,即作盐汤如人体,同入瓮器中:一重豆,一种椒、姜,入尽即下盐水,取豆面深五七寸乃止。即以椒叶盖之,密泥于日中着。二七日,出,晒干。法则煎而别贮之,点素食尤美。
     豆黄一斗,净淘三遍,宿浸,漉出,烂蒸。倾下,以面二十五升相和拌,令面悉裹却豆黄。又再蒸,令面熟,摊却大气,候如人体,以谷叶布地上,置豆黄于其上,摊,又以谷叶布覆之,不得令大厚。三四日,衣上,黄色遍,即晒干收之。要合酱,每斗面豆黄,用水一斗盐五升并作盐汤,如人体,澄滤,和豆黄入瓮内,密封。七日后搅之,取汉椒三两,绢袋盛,安瓮中。又入熟冷油一斤,酒一斤,十日便熟。味如肉酱。其椒三两月后取出,晒干,调鼎尤佳。

    又十二月“淡脯”条云取獐、鹿肉,如常脯,厚作片,阴干,勿着盐,即成脆脯,至佳。《四时纂要》对唐五代农人的食忌、食俗有不少记载。除五月、九月外,其余10个月都专门列有“食忌”条。具如下表:


1楼2008-01-04 14:54回复
    唐五代农家房舍周围往往筑以围墙或竖上篱笆。《四时纂要》三月和十月“杂事”中有“葺垣墙”、“筑墙垣”条。二月有“种园篱”条,其文谓:“凡作篱,于地畔方整深耕三垅,中间相去各三尺,棘榆夹垅中种之。二年后,高三尺,间剧去恶者,一尺留一根,令稀稠匀,行伍直。又至来年,剔去横枝,留距,疮大即冬死。剔去讫,夹截为篱。来年更剔夹之,便足用焉。岂刎蛇鼠不通,兼有龙风之势,非直奸人惭笑,亦令行者嗟称。次以五茄、忍冬、萝摩植其下,且掇且免远求,又助藩笼蓊郁,尤宜存意。《山居要术》用枳壳,今谓之臭橘也,人家不宜此物为篱。”
     唐五代农人喜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上花草树木以作绿化。《四时纂要》正月“种竹”云:“院中东北角种之”,又云:“竹性好西南,故于东北角种之。”
     唐五代农人把房舍附近的土地辟为园圃地,或种蔬菜、或种稀疏的果树,既便于果蔬的管理,又有绿化、点缀之美。如,正月“种冬瓜”条描述说:“是月晦日,傍墙区种之。区圆二寸,深五寸,著粪种之。苗生,以柴引上墙。每午后浇之。”三月“兰香、荏、蓼”条:“荏,雀多嗜之,宜近人种”。
     春天雨季即将来临之时要防雨,同时又是青黄不接之时,还要防盗。冬天北风呼啸,要防寒。所以唐代农人在雨、盗、寒来临之前要修理房屋。《四时纂要》三月“杂事”载:“治屋室以待霖雨、修门户、设守备以防春饥之寇”。
     唐五代农人的家庭用具较为齐全。见于《四时纂要》的有箱箧、床、簟席、毡褥、绵絮、帚、蚕屋、蚕箔、桑机、小刀、竹箔、焙笼、笊篱、车、盘合、竹刀子、麻皮绳、筐笼、碌轴、盆、筛、碗、铜银器、石锅、瓷瓶、杵、饭瓮、筛、瓦器、筲席、笼、苕帚、瓮箔、簸、蕈、簸、缸瓮、瓮瓶、铁爬、苫、铛、瓮、罂瓮、机杼、席、密筛、竹篦、有横档的架子、盆、瓮、牛衣、笼、甑、连加、犁、耧、磨、铄、凿、锄、刀、斧、竹器、碓、石磨、匕。
     唐五代农人因劳动、移徙、婚嫁、经商、兵役、劳役、从事宗教信仰活动等需要经常出行。在他们出行前先要进行占卜,必择吉日而行事,这在《四时纂要》中表现得颇为突出。除每月专门列出的“出行日”条外,“黄道”、“台土日”、“嫁娶日”、“移徙”等条目对出行占卜都有涉及。现且列一月“黄道”、二月“出行日”条如下:
     子为青龙,丑为明堂,辰为金匮,巳为天德,未为玉堂,戍为司命。凡出军、远行、商贾、移徙、嫁娶,吉凶百事,出其下,即得天福;不避将军、大岁、刑祸、姓墓、月建等。若疾病,移往黄道下,即差;不堪移者,转面向之,亦吉。
    春不东行。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又二日、七日、十四日为穷日,亥为天罗,寅为归忌,巳日亦为往亡,亦为土公,春分前一日,春分日,乙亥,并不可行。


    3楼2008-01-04 15:01
    回复
      唐朝没有玉米,苹果,辣椒,西瓜
      这可都是我最爱吃


      4楼2008-01-27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