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吧 关注:1贴子:21

生物无机化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机化学是化学(理学)考研的一个方向,生物无机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经典方向。


IP属地:江苏1楼2014-06-20 11:20回复
    又称无机生物化学或生物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金属(和少数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痕量金属元素和生物大分子配体形成的生物配合物,如各种金属酶、金属蛋白等。侧重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环境内参与反应的机理。为便于研究,常用人工模似的方法合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金属配位化合物。


    IP属地:江苏2楼2014-06-20 11:21
    回复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为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交叉学科。
      生物无机化学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体内存在有钠、钾、钙、镁、铁、铜、钼、锰、钴、锌等十几种元素,它们能与体内存在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配体和氨基酸、多肽、核苷酸、有机酸根、O2、Cl-、HCO婣等小分子配体形成化合物,主要是配位化合物。


      IP属地:江苏3楼2014-06-20 11:22
      回复
        生物无机化学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60年代。在短短的半个世纪有了很大发展。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人们今后如何开展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研究颇有启发。早在化学与生物学融合而又分化出生物化学的时候,就孕育着从生物化学中再分化的问题。


        IP属地:江苏4楼2014-06-20 11:23
        回复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生物功能分子,生物学家多注意功能,但是化学进入这个领域之后, 注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当时最为直接的结构测定方法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而获得生物大分子单晶是一个难题。当Perutz因其对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生物无机化学就开始萌芽。于是在生物化学和结构化学之间开始结合,产生了一个以测定生物功能分子结构和阐明作用机理为内容的新领域。


          IP属地:江苏5楼2014-06-20 11:23
          回复
            与此同时,在生物化学深入到涉及金属离子的生物过程时,必然地与当时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配位化学结合。原来研究溶液配位化学的主要学者均纷纷研究生物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溶液化学。R.J.P.Williams,nD.Perrin,K.B.Yatzimirskh,D.R.Williams等等先后进人这个领域,使之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另外一个分支。


            IP属地:江苏6楼2014-06-20 11:23
            回复
              到后来人们认为,晶体结构与生物介质中的结构未必相同,应该研究溶液中的结构和构象。恰在此时,核磁共振技术大发展,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溶液结构创造了条件。于是开拓了结构化学和溶液化学结合、探索含金属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新领域。生物无机化学的另外一个分支是通过合成模型化合物或结构修饰研究结构-机理关系,它是合成化学介人生物无机化学的结果。这三个分支构成了延续30多年的生物无机化学的主流。虽然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所改变,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以认识含无机元素的生物功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为目的,大都采取分离出单一生物分子,测定其结构,研究有关反应机理以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模式。虽然这样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人们对必需元素和含它们的生物分子认识更加深入。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受到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挑战。


              IP属地:江苏7楼2014-06-20 11:23
              回复
                归结起来,这些实际问题大都涉及无机物的生物效应,或者说生物体对无机 物的应答问题。例如无机药物的作用机理,无机物中毒机理、环境物质和能损伤生物体的机理等。在这类问题的研究中,共同的核心问题是从分子、细胞到整体三个层次回答构成药理、毒理作用的基本化学反应和这些反应引起的生物事件。这类研究促使人们把生物无机化学提高到细胞层次,去研究细胞和无机物作用时细胞内外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是生物效应的基础。


                IP属地:江苏8楼2014-06-20 11:23
                回复
                  不可忽视生物无机化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对无机化学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例如,混合配体配合物化学、多金属多配体体系的化学、金属的异常价态、金属-硫簇化学、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传递、自由基化学等等。显然生物无机化学在未来既可以推动生物学发展,也可以促进化学向新的层次开拓。


                  IP属地:江苏9楼2014-06-20 11:24
                  回复
                    1970年 ,在美国Virginia州举行了国际生物无机化学讨论会,仅19篇报告,并由R.F.Gould汇编“生物无机化学”。1971年,美国著名化学家G.N.Schrazer主编的杂志Bioinorganic Chemistry创刊,1979年更名为J.Inorganic BioChemistry1995年,C.D.Garner和I.Betini再次发起成立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学会(The Society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并于1996年出版会刊 “J.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JBIC 仅仅几年时间该刊已跃居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1983年起,由I.Bertini,H.B.Gray,B.G.Malmstrom and H.Sigel组成生物无机化学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IP属地:江苏10楼2014-06-20 11:24
                    回复
                      生物无机化学的蕴生和发展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而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建立,却是1969年以来的事情,通常人们把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的创立(1971年)作为标志。众所周知,这个学科是在无机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从现象学上以及从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金属与生物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这种相互作用的阐明有赖于无机化学和生物学两门学科水平的高度发展。由于应用理论化学方法和近代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构象和分子能级的飞速进展,使得揭示生命过程中的生物无机化学行为成为可能,生物无机化学正是这个时候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运而生。
                      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在中国较早就有一些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在如生物矿化等方面开展工作;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似应以全国第一次生物无机化学会议(1984年,武汉)的召开为标志。总之,从80年代初,中国从事不同学科的化学家顺应国际上这一新学科的发展,不少人纷纷转到生物无机这块园地进行耕耘。


                      IP属地:江苏11楼2014-06-20 11:24
                      回复
                        ·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结构和性质· 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研究金属作为DNA探针,与DNA定位结合, DNA定位切割—金属核酸酶DNA分子光开关基因芯片DNA生物传感器DNA计算机·生物矿物· 电子传递反应生命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能量转换(如呼吸和光合作用),而能量转换的中心过程是电子传递,因此在蛋白质和核酸介质中长程电子传递(long-range electron transfer)是近几年来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DNA究竟是一根分子导线还是绝缘体,是迩来激烈争论的焦点。


                        IP属地:江苏12楼2014-06-20 11:24
                        回复
                          金属蛋白:为一类含金属元素的蛋白:①含铁蛋白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其中铁除与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基外
                          生物无机化学
                          (见金属卟啉),并与蛋白质链上某一个或两个氨基酸连接。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中的血红素铁只与蛋白质链上一个组氨酸相连,尚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置,能可逆地结合一个氧分子,具有运载和贮存氧分子的功能。细胞色素C中血红素基的铁原子与蛋白链上两个氨基酸残基相连,无载氧能力,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② 蓝铜蛋白是含铜的重要金属蛋白,其中铜仅与蛋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呈显著的蓝色,如血浆蓝铜蛋白和质体蓝素,前者参与调节组织中铜的含量,后者是一系列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电子传递体。③ 铁硫蛋白是含铁、 硫原子的天然原子簇金属化合物与蛋白质链上半胱氨酸结合的金属蛋白,如植物型铁氧还蛋白是含Fe2S2原子簇的金属蛋白,其中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两个半胱氨酸相连;细菌铁氧还蛋白含有Fe4S4原子簇,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一个半胱氨酸相连。铁硫蛋白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如铁氧还蛋白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的固氮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IP属地:江苏13楼2014-06-20 11:25
                          回复
                            金属酶:许多金属蛋白能催化体内的化学反应,是生物体中的催化剂。
                            生物无机化学
                            金属原子与蛋白质结合较强的称金属酶,较弱的称金属激活酶。金属酶中金属原子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如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都是锌酶,前者能催化肽和蛋白质分子羧端氨基酸的水解,后者能催化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一系列的金属酶还含其他金属离子,许多氧化还原酶含价态可变的铁、铜、钼、钴等过渡金属元素,如固氮酶是含铁、钼原子的酶,由铁蛋白和铁钼蛋白组成,在生物体中能催化氮合成氨的反应。


                            IP属地:江苏14楼2014-06-20 11:25
                            回复
                              维生素B12和B12辅酶:维生素B12是钴原子和可啉的配位化合物,钴原子与可啉环中四个氮原子结合,在轴向又与连结于可啉环的一个核苷酸的苯并咪唑基相连,此外还与一个氰根配位。当氰根被另一个腺苷
                              生物无机化学
                              基代替时,即为B12辅酶。B12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和营养、细胞和红细胞的生成以及神经骨髓系统的功能有重要作用。B12的生理功能均以辅酶形式实现。


                              IP属地:江苏16楼2014-06-20 1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