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隆守吧 关注:603贴子:50,783
  • 3回复贴,共1

╔=瞧这个人=╗罗马人:吐槽罗马城乱象,描绘罗马人立体画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 名:罗马人:地中海霸业的基石
  作 者:[美]罗伯特·B·柯布里克(Robert B. Kebric)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罗伯特·B·柯布里克(Robert B. Kebric)教授执教于路易斯维尔大学,主要从事希腊史、罗马史、奥运会史及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作者著述颇丰,代表性著作包括《希腊人》及其姊妹篇《罗马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希腊人》一书的姊妹篇,同样把视角聚焦于历史中活生生的个人。与常见的罗马史宏大叙事不同,本书提供了真实的罗马人的立体画卷。
  书中从罗马城娓娓讲起,带领读者游历一千余年的罗马历史。每章皆选取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主题的几位人物,通过信件、史书重构起他们的生活历程和心理过程,让读者亲临城邦对垒、奴隶起义、刺杀恺撒、维苏威火山爆发、角斗竞技现场,体验猎猎古风。
  书中设有与《希腊人》一样有趣、信息丰富的专栏,对好莱坞诠释古代罗马和罗马人的影片中无知行为展开毒舌批评,还有许多展现罗马社会某个侧面的趣闻轶事,多角度构建出了罗马人的整体形象。


1楼2014-06-22 10:00回复
      书摘正文
      第1章 罗马:扩张与征服
      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妇女克劳狄娅(Claudia)的墓碑上,以这样一段诚恳的请求开始:“朋友,我所说不多;停下来,读一读”,接下来是:
      这座墓虽不华丽,但属于一位美丽的妇女……她内心深爱她的丈夫。她育有两子,其中一位在世,另一位已过世。她言谈亲切,行止端庄。她深居家宅,纺线劳作。完毕。你可以离开了。
      (《共和国时期拉丁铭文原辑》〔Inscriptiones Latinae Liberae Rei Publicae〕,973:《拉丁铭文选辑》〔Inscriptiones Latinae Selectae〕,8403)
      在罗马帝国(Roman Empire)时期的某个时间,一名年轻的士兵从埃及寄信给母亲,信中写道:
      亲爱的妈妈:
      见信安好。收信后,若您能捎些钱给我,我将万分感激。我已所剩无几,因为我花光所有积蓄购买了一架驴车。一定要捎给我一件骑乘外套和一些油,最重要的是我每月的零用钱。我上次回家时,您答应不会让我身无分文,现在你却不把我当人看。前几日,爸爸来看我,什么也没留给我。现在人人都在嘲笑我,说“他爸爸是个大兵,什么也不给他”。瓦来里乌斯(Valerius)的妈妈寄给他一条裤子、一盒食物、一些油和钱。一定要给我捎些钱,别像这样不管我。向家人代问安好。
      您的爱子
      (柏林所藏希腊文献,来自柏林皇家博物馆所藏埃及文献〔Berliner Griechische Urkunden, Ägyptische Urkunden aus den Königlichen Museen zu Berlin〕,13.15.1号)
      当人们想到古代罗马人(Ancient Romans)时,首先映入脑海的并非上述段落中所体现的情感。罗马让人不可避免地想到军队、压迫、无上的庄严与壮观等景象。且先不论这些模式化的想法,帝国初期(Early Empire)居住在罗马城中的罗马人约有百万,他们同样要面对任何时代大都城居民所面临的日常问题。然而,没有什么地点能与罗马如出一辙:
      〔地中海〕周围的陆地广阔而辽远,输送到〔罗马〕的商品流通无穷无尽。在那里,有来自每块土地和每片海洋的任何顺应时令产出的物品,任意国家、河流、湖泊出产的任何物品,还有希腊人和外邦人的技艺。因此,任何想要观看所有这些制品的人,或者游历整个世界、或者来到这座城市去寻找它们。因为,每个民族培养或制造出的任何事物总是会充斥在这里。每个季节,都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携带货物云集于此,随着收获期的循环往复,这座城看似一处世界性公共货栈。人们能够看到大量来自印度(India)的货物,或者,只要你想,还有来自福地阿拉伯(Arabia Felix)的货物,所以,人们也许会猜度那里的树木已永远落光,那里的人们一旦需要任何物品,一定要来到这里寻求他们自己的货物。相比那些将产品从纳克索斯(Naxos)或基特诺斯(Cythnos)航海运到雅典(Athens)的人来说,来自巴比地区(Babylonia)的服装和偏远蛮荒之地的奢侈品运抵罗马的数量更为巨大,也更为便捷。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的开化地区是〔罗马的〕农场。船只泊发从未停歇,是以,令人惊骇的是海洋——更不消说港口——竟能容纳这些商船……并且,所有事物均汇集于此,商贸、航海、农耕、冶金、所有存在和曾经存在的技艺、任何正在产生和发展的事物。任何在这里看不到的事物必定属于不存在的事物范畴。
      (埃里乌斯·阿里斯提德〔Aelius Aristides〕,《罗马颂》〔To Rome〕,11-13)


    2楼2014-06-22 10:01
    回复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推荐:这是一本全面探讨罗马历史、社会、文化的专题书


      3楼2014-06-22 10:05
      回复
        楼主,请问《致罗马》的原版如何能够找到嗷,求指路~


        4楼2022-09-24 1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