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泽(921~1005),号渔叟,西域鲁穆国人,是一位通天文精历算的伊斯兰星历学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应诏入华。入华以后,即协助王处纳在962年至963 年间编制《应天历》,后封爵世袭司天监。马依泽氏是回族依泽马氏鼻祖,其后代官宦辈出,是一脉科第家庭。
马依泽名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赵匡胤遂以马授姓,并赐号渔叟。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得到了宋太祖的赏识,旌表天 文略部,授光禄大夫、右柱国兼钦天监,世袭侯爵,定居陕西泾阳,成为回族马 依泽氏在华始祖。马依泽长子马额曾于宋太宗赵光义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侯爵 ,任司天监监正,次子马怀亦于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奉旨授承德郎 、司天监监副。据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创谱的《河北青县马氏门谱》创谱序及水子立所 着《中国历代回教先贤事略汇编》中都有相似的记载。1968年,台湾民族史学家、广东兴宁人罗香林在北美洲考察期间,在美国 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发现了《怀宁马氏宗谱》,之后撰写论文公之于世。
在《应天历》之前,中国的历法中没有星期 制,只有“旬”制,各级官吏每一旬休假一日,以便沐发浴身,干干净净地再上 朝堂,故而又称“旬”为“浣日”。 马依泽氏在《应天历》中首先引进了星期制 ,且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为一星期之始。马依泽氏是一位通天文精历算的伊斯兰星历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 元961年)应诏入华。马依泽氏的工作是专门以伊斯兰方法就历法中的天文常数进 行观测和推算,然后将推算结果供王处纳编历时参用。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农 历4月,《应天历》编成,凡六卷,宋太祖赐序颁行。马依泽氏作为一位有造诣的伊斯兰星历学家,在中国的主要贡献是《应天历》 。《应天历》是以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前4825558年甲子岁为历元,其元历 之日,适逢甲子、金曜日、朔旦冬至。这决不是 偶然的,因为伊斯兰历的历元是设于公元622年7月16日的金曜日。伊斯兰历亦有 七日为复之制,其逐年元旦的七曜,称为岁七曜;其元年首日即起自金曜(金木水 火土日月)。其次,《应天历》中有推定朔、弦、望日辰七直之句,所谓七直即七 值,就是七个星曜(日月五星)值日之义,也就是推算星期序数,在中国历法计算 中首先引进星期制度,这是《应天历》的重要革新。幸敦煌文献尚保存《宋太平 兴国三年戊寅岁(978年)应天具注历日》(大英图书馆,斯坦因0612)写本一件,可 窥此历亦流行于敦煌地区。具注 历日作“大宋国王文坦请司天台官本勘定大本历日”,王文坦即王处纳,文坦为 其小字。再者,王应麟(公元1223~1296年)所著《玉海》及徐松(公元1809年)所 着《宋会要辑稿》具载《应天历》的具体内容:《应天历经》一卷、《算草》一 卷、《五更中星立成》一卷、《晨昏分立成》一卷、《昼夜日出入立成》一卷、 《晷影立成》一卷。马依泽氏精通回回天文学而尤精于占星术,据推测马依泽氏之学受白塔尼或哈 丹尼影响也是很有可能的。由于参与编修《应天历》的特殊贡献,马依泽氏除被宋太祖授司天监外,更于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农历8月封授世袭侯;长子马额 、次子马怀先后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农历3月及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农历11月承袭 侯位兼司天监官员。《应天历》的颁定,对于巩固大宋王朝的统治,内政外交,起了不可估量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