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吧 关注:358贴子:1,276
  • 4回复贴,共1

史玉柱:银行业根本业务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发言
  融贷通银行消息 6月29日,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金融时代:变革的力量”。融贷通网作为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在论坛上表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整个银行业不会受到根本的冲击。利率市场化会逼得银行转型,逼得银行改变业务,互联网会让银行发展它的金融互联网,会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手段,它会改变它的业务。


IP属地:上海1楼2014-07-01 11:38回复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史玉柱:今天的都是金融家、银行家,我是门外汉,我说错了的话,大家谅解。这个时期讨论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面临互联网冲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讨论得比较多。不少人的观点就是认为银行业将陷入困境甚至恐龙将要消失。
      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整个银行业不会受到根本的冲击。利率市场化会逼得银行转型,逼得银行改变业务,互联网会让银行发展它的金融互联网,会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手段,它会改变它的业务。
      但是我觉得银行业未来不会遭受重创,有以下四个理由:


    IP属地:上海2楼2014-07-01 11:38
    回复
      第二个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是不是息差小到跟香港、台湾、日本一样,会不会让银行陷入全面亏损?我认为也不可能,首先,中国老百姓是有存钱的文化的,几千年都是这样。从钱的出口端,中国企业家的文化,有一个亿他一定想干五个亿的活,有一个亿他想投资十亿,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这是个文化。
        反正我接触到的,除了有两类企业家不太愿意使用银行贷款之外,一个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崛起了,为什么它不太喜欢这个呢?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在美国上市的,美国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很少。像我们巨人网络就是在美国上市的,银行贷款几乎为零,账上面有大量的现金储备,几乎每个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这个是在互联网企业的企业家文化。
        第二个就是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富二代回来掌权,这群人会好一点。其他的所有的企业,对资金都是如饥似渴。只要这一批企业家不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是企业家求银行,中国的资金是短缺的。
        日本为什么息差小呢?因为他贷款利息才1%,大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企业不需要贷款,它的企业家没有贷款欲望。但是,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像中国尤其明显,就是企业家扩张欲望很强,不是西方国家有一块钱做一块钱的事,我们是有一块钱做十块钱的事。这个文化不改变,未来的10年、15年、20年资金越来越短缺,只要资金短缺,只要企业家登门求银行,息差就小不了。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到底会怎么样?我觉得不一定息差会缩小。这是我的第二个理由。


      IP属地:上海4楼2014-07-01 11:39
      回复
        最后一个理由,会有政策的红利,改革的红利。我们中国自从取消掉粮票之后,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唯一还有一个行业,现在还保留粮票的,那就是银行业。银行业每年要发粮票,今年你只能有多少贷款,明年你有多少贷款,每年给大家发粮票。银行业还是一个监管过度的,比如像控制银行的规模,你吸收的多少存款,我允许你放多少贷款出去,按道理来讲,一个指标卡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同时也三个指标在卡,卡的是同一个内容,没有任何区别。


        IP属地:上海6楼2014-07-01 11:40
        回复
          第一个就是存款保障金,20%,这是全世界通用的,人家是8%、12%,我们是20%,高一点就高一点,也还行。第二个,存贷比,75%,你吸收100块钱的存款,只允许你贷75,这样就把存款准备金给废了,这个管理就没什么用了。你不能是我吸收100块钱存款贷80,不行,只能75。第三个,人民银行又加了一道,我给你发粮票,工、农、中、建、交我给你多少,剩下的给你多少,工、农、中、建、交日子好过一点,地方的商业银行每年给他的粮票是30%,他收了100块钱存款,只允许他贷款30块钱,这样的话,就逼良为娼了。于是,理财、歪门邪道的东西都出来了,这个我觉得是逼出来的。
            随着利率市场化,既然利率都市场化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领导一定会做到这一点。既然银行业进入市场经济了,我的计划经济的那套管理也要放开了,至少要放开一大部分了。因为不可能再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来让银行业进入市场经济。所以,当放开的时候,会有很多改革的红利,根据他放开的内容,有些银行就能抓住机遇,根据他放开的内容迎头赶上。
            我觉得中国银行现在利率高,钱那么多,利率那么高,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过度。比如有几百项银行的规定说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银行的资金不能进股市,对落后产能不能贷款等等,看似每一条都是好的,但也不是每一条都好,比如说打压股市就没有道理,有很多规定,这些规定表面上看是好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落后产能,在08年的时候,银监会下文要大家支持这些企业,无条件给这些企业贷款。一个钢厂贷了200亿,那时候在响应国家的号召贷了200亿,现在突然说不给他贷了,他的存量贷款放在那,怎么办?走歪门邪道,他过去心里只接受6.5%的贷款利息,因为你这么规定了,他接受15%了。一个钢铁、一个船舶,企业家把心理价位接受利息提高了,他要12%、15%,有50个领域的人把自己的心理价位都抬高了以后,银行也就跟着把利息往下拉了。
            所以,我觉得是监管过度让中国的利息走入这样一个怪圈,钱发了这么多,利率这么高。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rongdaitong.cn/news/1170595.shtml


          IP属地:上海7楼2014-07-01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