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戏吧 关注:544贴子:174,061

一道《焦躁的风景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居住的小区正对着一所中学的大门口,每天早晨当学生们上学或傍晚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和两边的人行道上便挤满了接送学生们的家长, 学校门前那条不太宽的马路上此时塞满了接送学生的车辆。出租车、单位公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自行车……把马路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再加上汽车的鸣笛声,学生们尖尖的吵闹声,家长们的呼喊声、收废品三轮车上的喇叭吆喝声、学校门前一时噪杂无比喧嚣一片,路上的行人和要过马路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叫苦不迭,抱怨声和咒骂声不绝于耳,那些家长和学生们也都是一脸的焦急和无奈,在拥堵的车流里见缝插针小心翼翼地一步步穿行,这个情景便是我们小区门前的一道“焦躁的风景线’。


1楼2014-07-02 15:53回复
    时光荏苒,再想想我们那时候上学和现在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啊,上小学哪有叫家长送的呀,他们都在上班呢,也顾不上送孩子们上学,再说了一家三四个上学的,你让家长送那个?真是笑话!我们小时候都是和自己的同学,或是邻居的小朋友们作伴,三三两两的一起走着去上学,小学校一般离家也很近,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很快也就到学校了,路上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汽车,社会治安也好,没听说过小学校门口发生过血案什么的,家长也不像现在这么惦记着,所以没感到什么困难,很平稳顺畅地读完了小学六年


    2楼2014-07-02 15:54
    回复
      上中学时候就有点“遭罪”了,小学毕业了,我和大部分同班同学一样,考取的是天津市第63中学,学校离家很远,在当时的郊区王顶堤附近,是一所刚刚迁到市郊才一年多的普通中学。我必须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匆匆忙忙洗一把脸,在马路边上的早点部吃上一口早点,然后坐3站地的有轨电车到百货大楼站,再换乘8路公共汽车一直坐到终点站八里台下车。市内的公共汽车到终点以后再往前没有车了,所以我们下车以后要沿着一条新修的柏油公路复康路再走6里地才能到学校,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下车以后的这段路我们大多数同学就是这么整整地走了三年,春夏两季还好说,寒冷的冬天赶上暴风雪那样的恶劣天气也照样要去上学,只记得那时候我低着头顶着西北风吃力地往前走,胸前厚厚的棉袄都被风吹透了。冬天的早晨我出来的时候天还没亮呢,胡同里一片漆黑,出了胡同才能看到马路两旁的路灯那昏黄的灯光,差不多2个小时以后我们到了学校天这才大亮,每天的这个时候路上的行人也不太多,只有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和我们这些道远的学生及上早班的工人,那时候的公交车倒是很早,无轨电车、公共汽车每天早晨4点多就开始运营了。


      3楼2014-07-02 15:55
      收起回复
        当时也有少数的同学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自行车在六十年代还是奢侈品呢,偶尔看见一两个有自行车同学从身边骑车过去,心里就羡慕的不得了。 有时候遇到同班同学骑车过来,赶上天气好就让他们先把书包带走,我们大家就开始“跑步前进”了,于是就跑一段再走一段,然后再跑一段,就这样大家你追我赶地轮换着就完成了这段路程,等到了学校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放学回家又是6里地,那时候都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也不知什么是苦是累,每天来回12里地不算,课余时间还整天地在学校里踢球呀练双杠呀,好像精力无限地充沛,不管一天跑的多乏多累,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现在回想起来上中学那几年无形中倒真是锻炼了身体。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我读完了三年的初中,在此期间没有过一次家长的接送,回想起来接送孩子上学的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看到现在的这种状况,便联想起我上学时那阵子的情景,不由得常常将两者比较,心里很是疑惑不解。


        4楼2014-07-02 15:56
        收起回复
          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和各种媒体都在提倡减肥瘦身,大力宣传走路和跑步健身的好处,可面对眼下的这种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象,为什么就不能强调一下锻炼身体要从小时候做起的重要性呢,现在421式结构的家庭造就了太多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一个个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家务活他们向来不伸手去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代劳,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们不是臃肿不堪的“肥胖儿”就是弱不禁风的“细麻杆”,真正拥有健壮体魄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无外乎社会环境和大气候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娇惯,现行的教育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对学生的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眼下这种尴尬的甚至是令人痛心的状况。


          5楼2014-07-02 15:57
          收起回复
            透过我家六楼窗户的玻璃可以清楚看到对面学校的操场,一帮学生好像在上体育课,老师在操场中间指手画脚地比划着什么,学生们在围着操场的跑道懒懒散散地跑步。 此时, 脑海里不由得又浮现出当年我们在上学路上跑步的情景:一群十四五岁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正沿着笔直的柏油大路奋力地向前奔跑着,道路两边向后闪过的杨树、前面骑着自行车的同学渐渐远去的背影、还有那远处已依稀可见的我们学校教学楼的轮廓……这一切一切似梦似景般地在我的眼前萦绕,挥之不去。
            《完》
            2014 07 01


            7楼2014-07-02 15:59
            收起回复
              最倒霉的是我们的足球,几乎看不到希望了。


              8楼2014-07-02 16:01
              收起回复
                以小见大,朴实无华,好文。
                @高歌欢庆新春来


                IP属地:北京9楼2014-07-02 16:07
                收起回复
                  我们那代人,一家有四五个孩子是常事,有人把我们拐了,卖给谁去呢?
                  我们同龄人是农村的就更不用说了,谁会有个车坐,听一大妈说,所有的孩子,放草窝里爬大的。
                  柳兄描写的情景可不陌生,当年在老家,现在在所住的院里的小学,幼儿园门口,仍然有这一景。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7-02 16:14
                  收起回复
                    我儿子初中上的寄宿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到是把身体练结实了(每天早上跑步),把挑食的毛病也改了,不错,就是多花了几个钱。


                    IP属地:北京11楼2014-07-02 16:17
                    收起回复
                      那时家家好几个孩子,家长根本顾不过来。常常是大带小,或自己结伴儿。哪像现在,捧着宠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02 16:31
                      收起回复
                        城市 农村 对孩子现在一个样,都有那闲劲接孩子.


                        IP属地:河北14楼2014-07-02 16:50
                        收起回复
                          如果离得远,接送一下是不得已。可也有一部分是钱烧得慌,这会害了孩子。我侄子(初中)现在就是自己上学去回,路上也要走半小时


                          15楼2014-07-02 17:48
                          收起回复
                            现在都是一个孩子,且社会治安和道路安全无有保障,造成了这焦躁的风景。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7-02 21: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