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96贴子:87,747,118

818中国古代天文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4-07-09 19:49回复
    一:宇宙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变动无限的时空统一体。战国时期成书的《尸子》这样定义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显然,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宇宙就是一个时空统一体。 在这一基础上,东汉张衡(78—139)进一步指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体现出一种无穷宇宙的观念。《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宇宙运动论的表述。尽管宇宙飘渺无穷、运动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宇宙不可知。相反,中国古人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学说阐述天地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楼2014-07-09 19:50
    收起回复
      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宇宙学说。


      3楼2014-07-09 19:52
      收起回复
        最早的盖天说认为,天似窟窿,地似圆盘,天地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循环出没。后来盖天说演变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圆地方”。

        (盖天说示意图)


        4楼2014-07-09 19:54
        收起回复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大学者张衡,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而是一个圆球,地球位于其中就像蛋黄位于鸡蛋内部一样。浑天说认为,恒星均位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星辰则附着在天球上运行。古代的浑天仪就是依据浑天说制作的天文观测仪器。

          (浑天说示意图)


          6楼2014-07-09 19:57
          回复
            宣夜说则认为,并不存在一个有明确形状的固态“天穹”。所谓天,不过是由无边无际的气体构成,日月星辰就在这些气体中漂动。宣夜说最早源自战国时代的道家思想,它在强调宇宙无限的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不可认知的虚无思想。

            (宣夜说示意图)


            8楼2014-07-09 19:59
            收起回复
              宇宙观是一切思想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从来就不是一个纯自然的概念,而是与人紧密相连,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绝大部分中国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即天像人一样,拥有意志和行为。天与人的意志行为能够互相感应,这个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体就是天象。因此,在中国古代,天象不仅是制订历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需要。


              10楼2014-07-09 20:00
              收起回复
                二:天象
                天象资料、观天仪器和天文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三大成就。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天象,天象资料用于制订历法,天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观测天象,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有关天象的记录。据统计,在已出土的商代甲骨中,能够确认的日食记录就有5次。 早期最明确的日食记载则出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据考证,这次日食发生在西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


                12楼2014-07-09 20:02
                回复

                  商 “日食”甲骨及拓片释文


                  13楼2014-07-09 20:05
                  回复

                    商 “月食”甲骨及拓片释文


                    15楼2014-07-09 20:06
                    回复

                      西汉 天文气象杂占


                      17楼2014-07-09 20:07
                      回复

                        今天的蟹状星云
                        除日食外,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有大量关于流星、彗星、超新星的记载。《左传·庄公七年》曰:“夏四月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这是一次天琴座流星雨的记录。 同样是《左传》,在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条目下,有“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经查证,这是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18楼2014-07-09 20:08
                        回复
                          中国古代最传奇的天象记录出现在距今900多年前。 据《宋会要》记载:“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北宋至和元年为公元1054年,根据文字描述,可推断为一颗超新星的剧烈爆发。 677年后的1731年,人们在同一位置发现了蟹状星云。1942年,人们进一步证明,今天的蟹状星云就是当初北宋时观测到的那颗超新星爆发膨胀后的产物。


                          19楼2014-07-09 20:09
                          回复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超新星爆炸图像


                            20楼2014-07-09 20:12
                            回复
                              三:星官
                              观测天象时,恒星非常重要,它们位置固定,因而可以作为定位的依据。中国古代,人们将邻近的若干恒星人为加以组合,同时赋予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每个星官所占的区域及包括的恒星数量都不相同,其中,有31个星官通常作为人们观测天象的特征标志,称为三垣二十八星宿。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是位于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至少唐代时已经出现。二十八宿分布于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环天球一周。二十八宿可能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出现。


                              23楼2014-07-09 2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