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的火吧 关注:7贴子:21
  • 1回复贴,共1

【百科】作者先生的一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微暗的火》,作者: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
(百科上拉下的)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3日 -- 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美国创作了他的文学作品《洛丽塔》,但真正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语写出的作品。他同样也在昆虫学、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纳博科夫在1955年所写的《洛丽塔》,是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的一部小说。作者再于1962年发表英文小说《微暗的火》。这些作品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
代表作品《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普宁》等 (顺带一提的是,《阿达》似乎还没有中译本?有点可惜……然后个人观点是纳博科夫先生的《说吧,记忆》也很好看)


IP属地:美国1楼2014-07-11 12:33回复
    纳博科夫的艺术观:纳博科夫有很多深刻的偏见:“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他强调的是后者,认为大作家最要紧的是大魔术师。他并不看好现实主义,认为这是一个伪名词。他崇拜纯艺术,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虚构性。
    他说:“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是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
    他反复重申,“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世界。因为大多数客观词汇各自都有完全不同的主观含义。事实上,人们的这种主观生活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它能使所谓的客观存在成为一个空洞的、破碎的外壳。
    他的作品同样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在这部讲稿里(应该是《文学讲稿》吧),这位富有朗诵天赋的教师飞光溢彩的语言,才气横溢的讲授,情趣昂然的机智,他身上的艺术气质和科学的精确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他成为了一个奇妙的魔术师。他为他的学生,为我们这些今天的读者,铺展开了一个多么美妙奇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胜景处处,芳草萋萋,落英缤纷,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纳博科夫的阅读观:他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因为这样第一步就走错了,而且会越走越偏。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件同我们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研究得越周密越好。


    IP属地:美国3楼2014-07-11 1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