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吧 关注:3,375贴子:34,378
  • 9回复贴,共1

再论治癫疾者,常与之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帝内经》成书于1800年以前,那个时候,写字是用刀刻在竹简上的。《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81篇,一共162篇。这162篇论及多种疾病的治疗准则,唯《癫狂》提及“治癫疾者,常与之居”。也就是说,很多疾病都没有提要医者与患者住在一起,唯癫疾需要医者与患者住在一起,这里面难道没有玄机吗?


IP属地:江西1楼2014-07-14 06:29回复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医者指导性纲领性的医典,指出“治癫疾者常与之居”,他到底在提醒我们什么呢?
    简单理解,他是不是给了我们这样一种信息:作为一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只要望闻问切就可以给患者诊断治疗,而对于“癫疾”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常与之居”!


    IP属地:江西2楼2014-07-14 06:37
    回复
      我们不妨进一步想,其他病为什么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诊断治疗呢?而“癫疾”就不可以呢?这是为什么?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其他病,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得到信息,结合医生以往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就基本可以进行推论、辩证和诊断了,而医生对于“癫疾”通过望闻问切所取得的信息和凭以往经验是不够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无用的,而需要医生与“癫疾者”常与之居,从而获得更加重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很好地治疗“癫疾”。


      IP属地:江西3楼2014-07-14 06:46
      回复
        那么,《黄帝内经》在提醒我们什么呢?他在提醒我们:医者面对“癫疾”患者,得到的表面信息是假象,是不能作为治疗依据的。那么,“癫疾“患者给我们的表面信息是什么呢?
        显然,癫疾患者给我们的第一信息就是思维出了问题、情绪出了问题,性格出了问题、人格出了问题、心理出了问题、神经出了问题!我们的患者、家属、医生,都在关心这些问题,都希望去解决这些问题。


        IP属地:江西4楼2014-07-14 06:58
        回复
          如果我的解读《黄帝内经》是正确的话,那么,《黄帝内经》在告诉我们,去关心这些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是歧途!是解决不了”癫疾“问题的!


          IP属地:江西5楼2014-07-14 07:00
          回复
            人就是感官动物,只相信对感官冲击最强的信息,而把一些看似不重要实则很重要的信息丢在了一边!我们热衷于去给情志病分类,热衷于去研究感触到的第一波先入为主的信息,使情志病的治疗进入一个深深的漩涡,他使我们离正确认知情志病和治疗情志病的方法原来越远。


            IP属地:江西6楼2014-07-14 07:02
            回复
              讲个网上揶揄专家的段子:
              专家冲螃蟹大喊一声,螃蟹跑了。专家把螃蟹的腿拔掉,在冲螃蟹大喊一声,螃蟹不跑了!专家由此得出结论:螃蟹的听觉器官在腿上!
              我们现在治疗情志病的专家是不是这种专家呢?从目前效果看,他们完全称得上是这种专家!


              IP属地:江西7楼2014-07-14 07:11
              回复
                楼主继续,期待中。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7-22 22:20
                回复
                  期待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09-24 0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