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作家二月河在一篇题为《随缘读书做学问》的文章中说:“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一次十分特殊的情况,我与“红三角”系列文化活动结下不解之缘。
那是2002年5月,“五月诗社”二十周年华诞,也是粤、赣、湘边际地区“红三角”之域首次联手举办“红三角诗歌节”。在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下,诗歌节系列活动将在广东韶关、江西大余、湖南郴州分别举行,各举办地则负责相关活动的筹备并主持该项活动。活动如期在粤北韶关启动,第二天移师赣南大余举办“新诗的革命传统与当代意识研讨会”,我是临时从赣州驱车大余,半路参会,直奔会场,即兴主持研讨会。此事原本不过是“诗歌节”幕后的一片花絮,无伤诗歌节大雅,但对我来说,是“机遇”和“幸运”,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诸多著名诗人关于诗的讨论之后,我对读诗、写诗都多了一分亲近,多了一分钟爱,多了一分勤奋,因而有了今天“红三角诗丛”中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这也算是从红三角第一届诗歌节走来的我向第二届诗歌节交的一份答卷,作出的一种交待吧。
个人的一本小书,本微不足道。充其量只不过是“高过五岭”“诗的旗帜”上的一根纤维,是南中国诗海的一颗水滴,是“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中的一砖一石。但作为年过半百且身在文化圈中的人,尚能为“红三角”诗歌节所动,足见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我想起自1996年韶关市首届文学夏令营开始,由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会资助举办的大中学生文学夏令营已达36届,参加人数超过5300多人次。这中间点燃了多少人的诗情,拨动了多少人的诗心,至于中间有多少人今天或明天成为诗人、作家,其实已并不重要,因为它已似春风化雨与两个基金会投入亿元巨资捐建的遍布粤、赣、湘边区广袤大山50多所铭源希望小学与中学等系列“文教扶贫”工程,与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之广、人口达1622万之众的“红三角”区域合作系列活动融为一体。我仿佛看见有一种感情生长在红三角火热的梦里,有一种渴望就飘游在红三角的雨中,有一种挚爱就跋涉在红三角的路上,有一串故事说得红三角最急迫也最动人。当然两位执掌巨资巨富、义薄云天的长者、智者,他们的构想,他们的期望远比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几朵文学之花,催生几个诗人、作家高远;他们谋求的是“3+1”、“9+2”,红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建设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而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人,是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
那是2002年5月,“五月诗社”二十周年华诞,也是粤、赣、湘边际地区“红三角”之域首次联手举办“红三角诗歌节”。在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下,诗歌节系列活动将在广东韶关、江西大余、湖南郴州分别举行,各举办地则负责相关活动的筹备并主持该项活动。活动如期在粤北韶关启动,第二天移师赣南大余举办“新诗的革命传统与当代意识研讨会”,我是临时从赣州驱车大余,半路参会,直奔会场,即兴主持研讨会。此事原本不过是“诗歌节”幕后的一片花絮,无伤诗歌节大雅,但对我来说,是“机遇”和“幸运”,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诸多著名诗人关于诗的讨论之后,我对读诗、写诗都多了一分亲近,多了一分钟爱,多了一分勤奋,因而有了今天“红三角诗丛”中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这也算是从红三角第一届诗歌节走来的我向第二届诗歌节交的一份答卷,作出的一种交待吧。
个人的一本小书,本微不足道。充其量只不过是“高过五岭”“诗的旗帜”上的一根纤维,是南中国诗海的一颗水滴,是“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中的一砖一石。但作为年过半百且身在文化圈中的人,尚能为“红三角”诗歌节所动,足见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我想起自1996年韶关市首届文学夏令营开始,由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会资助举办的大中学生文学夏令营已达36届,参加人数超过5300多人次。这中间点燃了多少人的诗情,拨动了多少人的诗心,至于中间有多少人今天或明天成为诗人、作家,其实已并不重要,因为它已似春风化雨与两个基金会投入亿元巨资捐建的遍布粤、赣、湘边区广袤大山50多所铭源希望小学与中学等系列“文教扶贫”工程,与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之广、人口达1622万之众的“红三角”区域合作系列活动融为一体。我仿佛看见有一种感情生长在红三角火热的梦里,有一种渴望就飘游在红三角的雨中,有一种挚爱就跋涉在红三角的路上,有一串故事说得红三角最急迫也最动人。当然两位执掌巨资巨富、义薄云天的长者、智者,他们的构想,他们的期望远比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几朵文学之花,催生几个诗人、作家高远;他们谋求的是“3+1”、“9+2”,红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建设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而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人,是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