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所见,近日来我因为种种原因水贴不断,于是决定来一个稍微不那么水的“系列”贴,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尤其是最近因为某乐团木有演我的曲子本来心情有些低迷,因此更要多想起像贝多芬这样坚强乐观的作曲家。(我认为贝多芬还是非常乐观的。。。话说我复活得可真快。。。)
贝多芬一直是我喜欢的作曲家。估计他的一些曲子的耳熟能详程度已经到了世界上无人不知晓的程度。很多人甚至如果看到我说贝多芬,就会觉得,贝多芬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为什么还要多说呢?其实贝多芬的伟大是非常独特的,为什么说他独特呢?说起他的贡献虽说可以说一大堆了,例如在交响乐里加入了短笛,长号等乐器,以及广义上来说对奏鸣曲式的多样性发展和完善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等等。然而,这些都不是他的独特之处。我想要说的是,就从他最为人所知的“当当当当~”来说,大家就可以发现了,贝多芬是动机型作曲家,而不是旋律型的。
那么有人也许要说,动机型作曲家怎么了?像勃拉姆斯啊,布鲁克纳啊,都是偏动机型的。但我想这些人无不把贝多芬的东西研究得非常透彻了。总体来说,我可以把古典音乐家分成“旋律型”和“动机型”的,虽然这么说有些笼统。至少,每首曲子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成“更注重旋律”和“更注重动机。”旋律胜于动机的地方在于,它更具有歌唱性,更容易让人记住。甚至,如果大家想想耳熟能详的儿歌,或者民歌,它们的一个特征就是机具旋律型。有哪首民歌是类似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开头的感觉的?恐怕没有吧。。。然而,却有很多民歌是类似于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慢乐章这种感觉的。那么再说说动机胜过旋律的地方,那就是动机更易于发展,更易于写成复杂的乐句。越是好听的旋律就越难再在上面进行发展,就仿佛赋格的主题,越是本身就好听,易于记住的主题(例如,平均律上册第22首降B大调的),就越难写出对位非常复杂的东西。而那些最复杂艰深的5声部赋格,或者双重,三重赋格,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哪个主题是非常朗朗上口的?往往都是动机式的,旋律上非常简单的主题。当然,我不是说旋律和动机没有交集。理论上来说旋律和动机也是不能分开的,旋律本身可以包含动机,而动机也可以构成旋律。只不过,就算旋律和动机都只是音乐素材的一部分,善于用旋律吸引人和善于用动机吸引人的作曲家往往区别很明显。
很多人认为早期贝多芬由于太过崇拜莫扎特,以及深受海顿等维古老一辈大师影响,因此自己的风格相对较弱。但其实,我觉得每一首贝多芬早期作品都是和莫扎特有着明显区别的-不仅是气质上,风格上本身的区别,更是作曲家注重的东西的区别。莫扎特是一个创意型作曲家,而贝多芬则是发展型的。这和他们所擅长的素材--旋律和动机是相对应的。如果仔细观察莫扎特的曲子,就会发现,他的旋律非常丰富,往往一首交响曲或钢琴奏鸣曲里就可以包含相当多的“不同”的素材;相比之下,贝多芬所用的素材就少得多。然而,这不代表贝多芬逊色于莫扎特。就好比,贝多芬和莫扎特都做了一道菜,贝多芬用的食材只有毛豆,而他却可以把毛豆拨出来烧,直接烧,烤毛豆,炖毛豆,煎毛豆,红烧毛豆,甚至油炸毛豆壳。。。(贝多芬:我才没有这么重口味好不好),而莫扎特,如果他的主要食材也是毛豆,他会做毛豆炒土豆,毛豆芋艿汤,毛豆炒西红柿。。。等等等等,毛豆只是他的一个素材而以,他喜欢引进新的素材。然而,尽管很多人认为莫扎特的丰富素材之间有时候联系相对较小,其实它们内在有非常潜在的,比较难发现的联系(这些方面我的老师非常喜欢研究,可惜我本人喜欢贝多芬远胜过莫扎特。。。因此对这方面并没有太多发现)。(贝多芬:这篇文章是说我的好不好!)那么为什么莫扎特能“想”出这么多素材而贝多芬只喜欢发展原有素材呢(相对来说)。因为贝多芬的素材都相对好发展,而莫扎特的素材,往往只能靠关联比较远的变奏--既旋律性同样强,听起来像是新素材的素材来实现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贝多芬的哪怕早期作品,就会发现,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其实已经很不简单了--一开头就有引人入胜的动机--没错,贝多芬很多时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听”,而是“引人入胜。”他的动机型非常强的旋律就是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想要听下去,想要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的感觉。贝多芬的早期钢琴三重奏Op1No3同样的仿佛提问般的开头就已经吸引了听众。而有的时候如果你从旋律角度来说贝多芬,正如熊吧所说,他写的那些旋律几乎可以说是最“末端"的--有时只是音阶式的,有时只是一个和旋分解。。。然而,往往它们有着有趣的节奏和”形状“。形状是我自己发明的,即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例如上行,下行,以及音的走向--有趣的是,就这点来说,我觉得贝多芬比莫扎特,海顿,更透彻地研究过巴赫。
那么贝多芬中,晚期的曲子更加好的体现了他的动机型强这一特征--晚期四重奏之所以如此艰深难懂就是因为乐句极为复杂,而旋律上来说几乎没有如歌的,优美的旋律--作曲家就不是想表现这些。贝多芬不会写优美的旋律吗?也不是,他不乏有旋律最优美的片断,例如《春天》小提琴奏鸣曲,然而应该说,贝多芬对有趣的动机更感兴趣。唯有有趣的动机才能产生最复杂的结构,最具有深度的曲子。奇怪的是,我把自己列为旋律型的人,然而我更喜欢的往往是动机型的作曲家(门德尔松除外),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动机性作曲家更厉害。你看那些广为流传的民歌,甚至儿歌,它们的旋律都是一流的(例如我觉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写出一流的旋律并不需要特别的音乐天分,或者说,作曲天分--因为这些民歌,儿歌,恐怕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受过任何音乐训练的人创造出来的吧?因此,我觉得能写出一个优美的旋律固然好,但能写出有趣的动机更胜一筹。尽管我把自己列为旋律型的人。。。其实很少有人真正觉得我写的那些旋律很感人或者很好听了(尽管它们对于我来说是充满了感情的),就像我的四重奏的第一乐章,我一直以为主题那个旋律是多么的充满感情啊~~~结果我的老师说,这个主题主要是靠伴奏的节奏型来吸引听众的。。。- -|||第二乐章也是,我以为我写了多么有感情的一个旋律,结果我老师说。。。通常很多慢板乐章都是靠充沛的感情的旋律来吸引人的,不过你这个乐章非常不同,我觉得很有趣。。。这时他”安慰“我说,当然我不是说你这个没有感情。。。。。。 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旋律更强还是动机更强也是因听众而异的。或许贝多芬本人会觉得他自己旋律性很强也有可能。
贝多芬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尽管他是以动机著称的,他的旋律依然不会让人觉得不想听下去。就算是普通非古典音乐乐迷,听一些贝多芬的曲子也往往能喜欢上--也许因为贝多芬的东西有许多比较有气势,听着带劲,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趣。另一个能很好地证明贝多芬不适旋律型作曲家的例子就是。。。大家可以尝试着哼一下贝多芬最广为流传的一些曲子的主题。。。就会发现好多几乎都是没法哼的。。。而莫扎特则相反。莫扎特虽然是旋律型作曲家,但他懂得把艰难的乐句发展融合在优美的旋律里。这样他的曲子即能被普通人所接受,又能被行家所欣赏-典型的在音乐上非常通融的人(虽然实际生活中显然不是)。而我不得不说,能做到旋律既优美,结构又复杂,又能发展很多的东西实在不多,也没有必要--曲子往往一些方面吸引人就可以了,其他方面是要做出相应”牺牲“的。
总而言之,简单地说了一下贝多芬的伟大,尽管没有具体谱例,但希望这些文字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熟悉的大师的非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