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相貌这个词,我们大多谈论的是女人,因为怎么说也应该是“郎才女貌”,郎要的是才,相貌对女人似乎比男人更为重要些。不过今天我要谈谈男人的相貌,而且是汉末三国时期男人们的相貌。奉行给的题目是“帅”,大家都知道,“帅”字古时就是一军统帅的意思,至于何时成为形容男人相貌英俊的字,恕老鬼孤陋,无从考证。

论到相貌,不能不说说古代和现代审美观的区别。应该说这种区别在男人相貌上应该差距不算大,可能唯一算得上比较大的差距就是胡须的问题了。众所周知,古人以长须为美,而今人以面白无须为俊,看看光荣公司为三国众帅哥设定的头像基本便一目了然了,而倘若这些帅哥们真以这种面貌出现在那个时代,估计全会被当成太监了吧,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应该也会有特例。那麽下面我就拿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作为参考吧,潘安晋朝人,离汉末三国时代不远,人们审美评判标准不会差异很大。裴启在《语林》中记载:“潘仁安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又《晋书•潘岳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岳美资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后来人们常用“掷果潘安”等类似的典故来形容男子的美貌。不过如果今天哪位仁兄再以女人们朝你扔水果当自己貌若潘安的话那估计就大错特错了。既然参考标准基本确定,那麽我们来看看汉末三国基本上可以在史实上有迹可循的帅哥都大概有哪些人吧。
看过《三国志》的都应该比较清楚,史书不像小说或者评书,谁谁一出场就先给个亮相,什么身长八尺,腰大十围,目似铜铃,口似血盆(这….应该是巨灵神)之类的。史书中对人物相貌基本不写,有的也仅仅是一笔带过,不过我们就从这些一笔带过中可窥全豹,能在字字如金的史书中给你带到相貌,说明至少当时对这个人的相貌的好坏大家是一致公认的。据老鬼不完全考证,《三国志》以及裴注中引证的其余史书中提到过的相貌出众的并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基本有以下这些。

袁绍:
《三国志》:“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袁尚:
《三国志》:“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
《典论》:“谭长而惠,尚少而美。”

刘表:
《三国志》:“…..长八尺余,姿貌甚伟。”

吕布:
《曹瞒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公孙瓒:
《三国志》:“有姿仪,大音声…..”

崔琰:
《三国志》:“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

程昱:
《三国志》:“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许褚:
《三国志》:“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典韦:
《三国志》:“形貌魁梧,膂力过人。”

诸葛亮:
《三国志》:“身长八尺…..”“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关羽:
《三国志》:“羽美须髯”

张飞:
《三国志》:“飞雄壮威猛”

赵云:
《云别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彭羕:
《三国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孙策:
《三国志》:“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

孙权:
《三国志》:“形貌奇伟”

太史慈:
《三国志》:“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

周瑜:
《三国志》:“瑜长壮有姿貌”

程普:
《三国志》:“有容貌计略”
基本上我所查证到的就是以上这十九人,如有遗漏,希望各位不吝赐教。这十九人中,除吕布外,其余皆为正面描写外表。从上面的记载我们也不难看出,汉末三国时期对男子外貌基本还是推崇以下几方面的:首先就是身高,记载中动辄出现身长几许几许,说明古人和今人一样,对男人的身高要求绝对是衡量整体外表的一项重要标准。其次再是面貌,这个尺度似乎比较难以把握,其实仔细看来不外乎和今日的几类差不太多。一种是阴柔美,类似袁尚这种描写;一种是酷型美,如许褚典韦张飞;一种是大气美,有公孙瓒,彭羕,诸葛亮,赵云,袁绍,周瑜等;还有一种就是美髯公,典型就是关羽,崔琰,太史慈,程昱;最后一种就是比较完美,那就是孙策这类,长的好,性格好,还很幽默,武力也高,我相信没几个女孩子能挡住这种男子的魅力了。

啰嗦了半天,相信各位看官也已经知道我心中汉末三国第一帅哥是哪位了,孙策,孙伯符。孙策在我看来,几乎是完美的,虽无潘安之貌,而资尤在其上也。其人可曰:“如豪鹰博兔,而百鸟自惊;如怒虎出林,而百兽自战;其量如沧海,其器如万斛之舟,而摇之不动也;却又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洒然高秀,而尘不染也。”
2011-1-11
鬼狱斩---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