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IP属地:天津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8-11 20:06回复
甘石星经 战国 作者甘德 石申.甘石星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晋书·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甘德和石申夫当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初步掌握了这些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后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测定恒星的记录称之为《甘石星表》(又称《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还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在宋代就失传了,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还保存一些片断,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的书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IP属地:天津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楼2014-08-11 20:09
九章算术 西汉 作者难考 张苍耿寿昌等修补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莱布尼兹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的解法法则。这一章还引进和使用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术——正负数的加
减法则,与现今代数中法则完全相同;解线性方程组时实际还施行了正负数的乘除法。这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围,扩展了数系。外国则到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及多才认识负数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若a、b、c分别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则,m>n。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仅得到了这个公式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到3世纪的丢番图才取得相近的结果,这已比《九章算术》晚约3个世纪了。勾股章还有些内容,在西方却还是近代的事。例如勾股章最后一题给出的一组公式,在国外到19世纪末才由美国的数论学家迪克森得出。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
IP属地:天津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14-08-11 20:13
伤寒杂病论 东汉 作者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齐民要术 北魏作者 贾思勰
从饮食烹任的角度看,《齐民要术》堪称我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价值极高。 《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 ,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鮓、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在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饮食烹任著作基本亡佚的情况下,《齐民要术》中的这些食品、菜点资料就更加珍贵了。 《齐民要术》中的食品、菜点制法有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如书中记载由曹操所献的“九酝酒法”,其连续投料的酿造方法。开创了霉菌深层培养法之先河,它可以提高酒的酒精浓度,在我国酿酒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对造乳酪强调必须严格控制温度,这也和现代科学原理相吻合 至于菜肴的烹任方法,多达二十多种,有酱、腌、糟、醉、蒸、煮、煎、炸、炙、烩、熘等。特别是“炒”,这种旺火速成的方法已明确在做菜中应用,其意义十分重大。另外,书中详细记录的两种面点发酵法,在我国面点史上也占有重要一页。 《齐民要术》反映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黄河流域的人喜食鲤鱼;沿海地区的人喜食“炙蜊”;少数民族人喜食“胡炮肉”、“羌煮”(一种煮鹿头肉)、“灌肠”;吴地人喜食腌鸭蛋、莼羹;四川人喜食腌芹菜等等。此外,夏至食粽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习俗;而素食也已独树一帜,在《齐民要术》中有专节记述。还值得重视的是,书中记载了细如韭叶的面食“水引”的详细制法,日本等国的学者认为,这“水引”正是全世界面条的肇始。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水经注 北魏 作者郦道元三国时期人著有《水经》。郦道元系统地对《水经》进行注释,就是《水经注》全书共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水经注》全书30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千余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水经注《水经》已失佚,今本郦道元所注《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水经注》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两千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中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梦溪笔谈》 北宋 作者沈括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天工开物》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番外 :此书出刊后深得世界各国青睐,被译成法、英、德、意、西、日、俄文 但在大清乾隆年间却成了禁书。。。。。。。。。
IP属地:天津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14-08-11 20:45
《授时历》元 郭守敬《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
崇祯历书》明 徐光启李天经等编中国明代崇祯年间为改革历法而编的一部丛书。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的古典天文学知识。全书共46种、137 卷(内有星图一折和恒星屏障一架)。编撰工作由专设的历局负责。全书主编是徐光启(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主持)。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九月成立历局,开始编撰。到崇祯七年十一月全书完成。参加翻译欧洲天文学知识的有耶稣会士汤若望(日耳曼人)、罗雅谷(葡萄牙人)。在他们之前还有邓玉函(瑞士人)、龙华民(意大利人)等参加过短期编制。《崇祯历书》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天文表、必需的数学知识(主要是平面及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天文仪器以及传统方法与西法的度量单位换算表五类。由于主编徐光启强调把历法计算建立在了解天文现象原理的基础上,因此,理论部分共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崇祯历书》采用第谷创立的天体系统和几何学的计算方法。其优点是:引入了清晰的地球概念和地理经纬度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天文概念和有关的改正计算方法。它还采用了一些西方通行的度量单位:一周天分为360°;一昼夜分为96刻24小时;度、时以下采用60进位制等。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方天文学的理论,称为“基本五目”,分别为法原(天文学基础理论)、法数(天文用表)、法算(天文计算必备的平面、球面三角学、几何学等数学知识)、法器(天文仪器及使用方法)和会通(中西度量单位换算表)。这部分有40余卷,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第二部分是根据这些理论推算得到的天文表,称为“节次六目”,分别为日躔、恒星、月离、日月交合、五纬星和五星凌犯。由于当时哥白尼体系在理论上、实测上都还不很成功,所以崇祯历书采用的是第谷的宇宙体系(这是介于哥白尼的日心系和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之间的一种调和性体系),但书中对哥白尼的学说做了介绍并大量引用其在《天体运行论》中的章节,还认为哥白尼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天文学家之一。番外:在欧洲称为谬论的哥白尼理论 在中国却得到认可 可惜这部书在还未正式颁行之前 大明已亡

《徐霞客游记》明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后因“不容于嫡,改嫁于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这些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为此,我们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我们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他的这种执着被现代的旅行家们称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所推崇的对象。《徐霞客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动我们渴望冒险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中寻觅真知。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

IP属地:湖北
来自抱抱配图16楼2014-08-11 2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