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me_成吧 关注:29贴子:3,753
  • 8回复贴,共1

【林伟华中学】《翔自华中:初入大学的经验指导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在学生毕业前,特地发了大学的英语学习资料,想得十分周到。确实挺令人羡慕的,校领导没给我们太多,林伟华中学现在小有成就,多半是勤奋的学生和一些负责的老师的功劳。但作为学长,总该留些东西弥补你们。于是就有了这份《翔自华中:初入大学的经验指导书》
这篇指导书由@skyme_成@AIRSHIT 共同完成。一个在某211高校就读,一个在华南农业大学。指导书中出现的,类似GPA等陌生词汇,望有心人勤奋百度,一条条解释未免太累赘。同时再次强调,这本指导书也只是我们的经验,肯定做不到所有人、所有情况下都适用,请在任何时候相信自己的判断。
那么,这就开始了。


1楼2014-08-14 22:20回复
    3L 对待大学的心态
    4L 入学前想好规划
    5L "读研"综述
    6L "就业"综述
    7L 学生组织
    8L 课外活动
    9L 写在最后


    2楼2014-08-14 22:21
    回复
      ◇对待大学的心态
      首先摆明,网上常见的类似“59分犯罪,61分浪费,60分万岁”、“高三是人生知识的顶峰”等言论,常由混日子的大学生写段子,再由同样混日子的大学生传播,希望大家主动和这类谬论划清界限。迷茫确实是大学的主色调,但是否把迷茫当作放纵堕落的理由,就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区别了。
      大学确实自由,若有自己认定的方向,没人能挡你。时刻问问自己,四年过去后,毕业证书到手时,你是否配得上它。


      3楼2014-08-14 22:21
      回复
        ◇入学前想好规划
        先不用去想漫长人生该怎么样,要走什么路。人生太多变数,也许明日你看完一篇文章又改变了想法。但大学四年要走怎样的路线,通过怎样的方法锻炼自己,这是可把握的,比较主流就是“读研”或“就业”两条路。
        从主观想法来说,规划时要注意这两点:
        ●规划可以大胆,但还要切实际。举个例子,专科生的科研梦就不是很切实际,因为专科的培养方向是“技术”而非“研究”,毕业后也不可考研。虽说确实有体校毕业,最后进入清华任教的例子,但毕竟少数。
        ●勿要贪多。“我要当学霸、当交际花、当社团一把手、当学生会主席、最后作为传奇人物离开学校啊哈我太机智了……”这样的人才不是没有,但大部分人可能没多久就变成打结的八爪鱼,左右受困,忙不过来。
        -----------------------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的学校进行分析,摸清硬件条件,注意考虑学校的实力和它的地理位置这两点:
        ●考虑学校的实力是因为不同大学享受的资源不同。一本院校实验室配套齐全,老师会愿意带本科生做项目,而一些院校可能连这概念都没有。但需强调的是,资源是用来被使用的。即便你在北大,有其他院校难以望其项背的资源优势,但大学四年你既不和老师进实验室,也不申请交换生,那有没有资源又有何分别呢?
        ●而学校的地理位置会对你的实习产生影响。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能找到很多质量上乘的实习机会,而小城市会困难一些。不过处在大城市郊区的学校也挺尴尬的,比如说我一个好朋友就读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去市区都要2个小时。而华南农业大学地处繁华的天河区,出门就是五山地铁站,感受一下这差距。
        那么我们先针对“读研”和“就业”两条主流路线进行分析,若有其他独特的规划,随时留言也是没有问题,能力范围内我们会进行详细分析。


        4楼2014-08-14 22:22
        回复
          ◇ “读研”综述
          “读研”可细分为三类:出国留学、保研和考研。我们一条条分析:
          ●出国
          首先摆明,出国并非学霸的专利。国外大学亦有优劣之分,美国的社区大学不需要高GPA或高分TOEFL就能入读,代价可能只是读一年英语预科班。而一些常春藤大学为减轻财政压力也会发出Master Program Admission,前提是家境能负担得起惊人的费用。
          出国也并非研究生阶段才可以。读大学期间也可向国外大学提出申请,对方同意录取你时,便可在现在学校申请休学,进入国外大学入读。我大学同学在读大一时拿到了University of Toronto的offer,下学期就要去加拿大就读了。
          这里着重说研究生阶段的出国,因为这是多数人的选择。我们知道你志存高远,想通过正常途径申请美国TOP20之类的大学。那么,你需要开始优化你的科研背景,加大对以下因素的重视:
          ①GPA,至少在3.0以上才可申请美国TOP20大学。中国大学多采用北大4.0的算法得出GPA。具体详情在入学时的新生守则中有详解,百度上也有,望大家主动了解。
          ②论文或专利,这标志着你已经有了科研经验。不管是哪个研究生导师都希望手下的研究生一进实验室就能干活,所以有的话帮助极大。
          ③科学界的奖项,且最好是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比如说“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外大学会偏好有建模背景的学生。
          ④相关领域实习经验,如果你是化工专业的,那么如果有化工厂实习经验那是锦上添花。不过很多专业找专业相关的实习十分困难,没有实习经验也罢。
          985&211工程院校在申请时有一定优势,据说美国大学在审核时有参考985&211工程院校名单。不在这类院校的同学也可通过高GPA和高分TOFEL弥补。
          -----------------------
          ●保研
          能保研最好保研,国内顶尖大学的研究生很难通过考研进入。不过只有水平较高的院校具有保研资格(具体名单:http://baike.baidu.com/view/1150934.htm?fr=aladdin#4)院校的水平越高,保研名额越多,并且有保外校和保本校之分,保本校相对保外校容易。
          保研最看重GPA,往往保研名额是直接给院内GPA前几名的人,也有GPA较低但因有论文发表经验,而拿到保研资格的,视具体院校而定吧。保研时你需要通过E-mail与你心仪院校的导师进行交流,他看上了你,保研全过程就成功了。为了能在这一过程得到顶尖大学导师的赏识,还是得优化自己的科研背景。
          -----------------------
          ●考研
          考研其实没有什么好说,和高考逻辑类似,那场考试分高即可。但要注意考研是有面试环节的,平时有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一开口就知道。而且有些教授偏爱985&211,否则不要,很是麻烦。
          其实你只要证明你很厉害就可以了,拿出一份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学电子工程的拿出自己制作的机器人,教授会抢着要你的。


          5楼2014-08-14 22:23
          回复
            ◇ “就业”
            首先摆明,不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4年教大学生的是理论,而社会经验和人脉需要在打拼时学习、沉淀。嚷嚷着创业当老板的,往往是未见过世面,还不知创业之艰辛的孩子。实际上为了拉拢人才,创业公司里最没收入的往往就是创业者,想要赚大钱做别的工作都好过创业。
            那么就来说“就业”吧。先了解企业的需求,他们想要的人是招聘进来马上就能上战场的,从这一点出发,企业的很多要求都能得到解释:高GPA或985&211工程院校毕业,说明这人学习能力不错,可能有些能力欠缺,但很快能学会;有学生会背景,说明这人比其他人更能适应上下级关系,好管;有相关行业实习经验就更好了,绝对招来即用,省培训费了……只是很多大学生最熟的技能就是推塔,简历基本空白,招进来连Microsoft Office都不会用,企业也很发愁啊。
            综上所述,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党,最好尽早实习。实习并非大四学长的专利,只是很多人大学没有规划的,只好在大四扎推找实习。如果想让自己的话,就尽早安排实习吧。实习机会可通过智联招聘等平台寻找;也可直接向感兴趣的公司发简历毛遂自荐,即便该公司没有招聘实习的计划,你足够有诚意,仍然会允许你加入;也可以询问一些积极实习的学长、学姐,他们会告诉你一些信息。
            至于工资,请自行协商。本科阶段的实习目的是提升自己,工资少或是没有,都不算问题。前提是你觉得你确实有学到东西,而非充苦力。曾在飞机上偶遇前辈,他说他们公司的组织部经理就是在大二时自投简历,开始实习。开始没有工资,只是跟着干活。大三时了解业务,便开始做项目,这才有了工资。毕业后直接就进入这家公司担任经理。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可能会对“就业”党很有启发。
            至于简历该如何写,首先肯定不能空白,得想法子证明你很厉害。各类头衔虽然很虚,比如说化学化工学院院学生会宣传部干事啊,化学化工院安全知识竞赛冠军啊,在有更好的证明筹码之前,是很必要写上的。等你第一份实习结束后,你的简历上就可写上这份实习经历,找下家实习时会方便很多,如此滚雪球,只要你开始实习了,后来会越来越轻松。
            有一个学姐的经历就是,大学期间积极实习,等毕业后,多家公司向她发了offer,希望能选择他们公司,加油成为这样的人吧。


            6楼2014-08-14 22:25
            回复
              ◇ 学生组织
              大一开学时,会有很多学生组织招新。若有意向可通过报名、面试进入这组织。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安排,可能在有的学校,社团只用报名即可,而有的学校还需面试。至于各学生组织间的不同,请在招新的时妥善打听,并询问学长、学姐的意见。
              参加学生组织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你要作为组织者和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一场活动。视角的转化能给你带来很多收获,但同时也是非常占用时间的。社团管理较松,但若是学生会,则多半会要求你牺牲学习或是休息的时间,来协助活动。
              这里暂且只讨论是否必要加入学生组织,同样对“读研”和“就业”两条路的同学分别分析:
              ●“读研”
              终归是以学习、研究为重的,学生组织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当然,若觉得自己某方面能力欠缺,如不敢当众说话等,可在大一时锻炼,大二便退出吧。即是说,要适度。
              可能你会觉得出国时,国外大学会看重是否有学生组织经验。但那是申请本科时,用来衡量综合能力的做法之一。研究生阶段的出国则不然,导师是希望你在入学后马上进入研究状态,重点还是GPA和科研成果。有学生组织经验可以加分,但非重要因素。
              在国内就读研究生也是相同思路,甚至有些导师很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类学生组织,在面试时提到自己的学生组织经验可能还是减分项。
              ● “就业”
              对于“就业”党而言,加入学生组织十分有必要。首先,这是一个培养上下级意识的最好的启蒙之处,大一时是下级,干得好的话大二担任上级工作,积累管理经验;第二,学生组织经验在简历上同样是加分项,可在你找实习时有所帮助。
              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学生组织、实习还有学习可能会冲突,如何取舍就要看个人了,管理时间也是项很重要的技能嘛。


              7楼2014-08-14 22:26
              回复
                ◇ 课外活动
                大学期间会有很多精彩的活动等你参加。小至社团的特色活动,大至校外企业组织的全国比赛,都有。有些活动只需要你参与进来玩,也有需要你认真备战的活动,比如说辩论赛等。
                这么多活动,有选择地参加吧。“就业”党可能需要稍积极一些,尤其刚入学时,需要参加一些比赛来充实简历。
                若有实力,尽量选择层次较高的组织者承办的比赛,比如说参加校学生会举办的比赛明显要优于参加院学生会的,竞争压力大是件很锻炼人、也是件很刺激的事情,最后发的证书档次也不同嘛。当然这里有实力上的考虑,量力而为吧。


                8楼2014-08-14 22:26
                回复
                  ◇ 写在最后
                  经常有段子说,大学就是换个地方打DOTA(LOL),你问我事实?这种事情还是自己来领悟吧。段子归段子,其实也没那么阴暗啦,这一年大学最大的感受就是:高考分数虽然很绝对,但是它能够选拔出大部分”有素质的人”。虽然只是一本的尾巴学校,但是我能感受到的就是,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想法。有那种很恐怖的,感觉像是每一个学期都有计划,然后照着计划走,包括找女朋友这种事情……至于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呢。
                  鉴于题目是指导书,如果你想从这里知道大学要怎么过的话,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在接下来的生活,努力地去学习吧。大学里有很多的人能给你建议,你应该怎么做,也有很多人和事能警醒你。啊废话又一堆了,详细的东西应该去问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毕竟不同学校差别很大。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去追求的话,你的大学生活一定不会太平庸的。
                  另外其实大学就是两条路,就业、读研(其实我感觉这种话毕业的人说才比较有价值)至于创业,虽然感觉各种互联网创业很简单的样子,但毕竟是少数人。上面的指导书,应该能给大家对于这两条路一个大概的映像,希望大家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吧。


                  9楼2014-08-14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