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蟹摄,蟹摄的字基本是同《中原音韵》皆来韵的,《图经》和今天北京话最大的差异就是他的见精组细音均不腭化,如韵图里【皆解戒】在【见】母之下。《图经》的蟹摄基本存在一等是ai韵母二等是iai韵母的差别,这些字在北京话的演变情况如下:
明朝
《等韵图经》
蟹摄:
一等 二等
g 改ai 解iai
k 开ai 揩iai
h 海ai 鞋iai
0 哀ai 崖ia/iai
《等韵图经》的见精组细音都不腭化,《等韵图经》里的蟹摄字基本存在一二等对立,iai韵母下的字:“解街阶戒届介界(见母g),楷揩(溪母k),鞋械懈偕谐(晓母h),矮挨捱隘埃(影母i)”。其中见母字,晓母字的韵母现在变成了【ie】,溪母字影母字到现在变成了【ai】。这个变化持续的时间是很长,本身在《图经》里有些二等字:〖捱隘矮〗有〖iai ai〗两个音,〖崖〗有〖iai ia〗两个音,〖揩〗有〖kiai kai〗 两个音,〖骇〗有〖hiai hai〗 两个音。其中〖鞋〗有〖hiai hie〗两个音,〖解〗有〖giai gie〗两个音。
清朝
《李氏音鉴》将这些《图经》蟹摄的字都归在了第六部〖ai〗类,但是因为该书的韵图收字少,不足以反应异读。
《音鉴》的见精组细音都腭化了,按照《音鉴》来读就是〖鞋xiai〗〖解jiai〗〖客qiai〗,类似京剧。
《音韵逢缘》收字多,但是书中收录的《图经》里见母、晓母的蟹摄字是在〖iai〗〖ie〗二韵重出的,也就是〖鞋xiai xie〗【皆jiai jie】都是多音字。
到了美国人富善(Chauncey Goodrich)编的《官话萃珍》(1898)中,〖iai〗这个韵母彻底消失了。
音标都是我自己标的,不是国际音标。
——————————
这里只讨论了喉牙音,他们在《等韵图经》的蟹摄开口图里【见g】【溪k】【晓h】【影(0声母)】字在北京话里有不同的演变方向。单就那幅图,【iai】韵母下的比为二等字,【ai】有一等和少量二等字(如【矮】,但是作者另外记录里【矮iai】的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