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吧 关注:109贴子:5,698
  • 5回复贴,共1

我与好书失之交臂的痛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这部书,刚发现的时候是150元,当时觉得贵一些,想等一等,老天爷呐,短短半年,价格就到了1000元。




于慎行和他主编的《兖州府志》 

    《兖州府志》是于慎行在万历十八年(1590)至三十五年(1607)致仕家居期间,应兖州先后两位知府易澄瀛和卢学礼的邀请,而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府志。该志书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但目前国内已绝少流传,20世纪60年代曾在钜野发现该志书,被认为是孤本,但缺少“人物志”和“典籍志”。80年代,经山东大学著名学者殷孟伦教授拜托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教授从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复制所缺的二志,并由齐鲁书社于1990年出版,终使这部散佚多年的明代方志杰作重新问世,给后人研究于慎行提供了重要素材。 
    明代的兖州府,包括今天的济宁、菏泽、泰安、枣庄、临沂等市的三十余县,是当时管辖县较多的一个府。在嘉靖年间,曾有《兖州府志》,在其后的清代康熙年间,也有《兖州府志》,综观几部不同时期的《兖州府志》,可以看出,于慎行所修的《兖州府志》与其他二志相比较,无论是从体例之严谨、选材之丰富,还是考证之精确等方面都要胜出一筹,尤其是该志的史料价值更为后世研究者所公认,称此为研究古代山东地方史,尤其是兖州地方史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 

一 

    于慎行所撰修的《兖州府志》共有52卷,另附《府境州县图》一卷,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志书,堪称旧方志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其一,选材丰富,体例严谨,地方特色鲜明。 
    该志书52卷,包括了志书中应列入的内容,极富地方特色,并多有创新。该志书中除了应有的沿革、户役、学校、河渠、风土、山水、人物、职官、艺文、灾祥等志以外,还根据兖州是孔子故里所在,以及历史上在此活动的名人甚多、遗迹丰富的特点,增加了圣里志、陵墓志与古迹志等。圣里志分为上、中、下三志,份量颇重。上志按照编年体体例记载了孔子一生的活动,中志记载了孔子的几位著名弟子曾参、孟子、颜回的活动及孔门主要弟子的事迹;下志则介绍了历代孔、孟、颜的后代中的知名人士,读后对孔子及其弟子、世亲、后人的活动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 
    祠庙志和陵墓志则对兖州境内所存的历代名人的祠庙和陵墓进行了详细考证。如现存最早的少昊陵,殷商时期比干墓;其它如春秋战国时期范蠡(陶朱公)庙与墓、孟尝君庙、黄石公祠,左丘明墓等,这对于后人考察这些名人的故居及活动遗迹无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二,史料丰富、考证翔实,既充分汲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亲自考察,发现不宥于前人之说,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一部史料价值非常高的志书。 
    在撰写这本志书的过程中,于慎行利用家居的闲余时间,除了阅读浏览大量先人整理的历史书籍外,还对兖州府境内的许多遗址进行了实地考证,并得出了自己不同于前人的科学结论。 
    如本志书中设有“丛谈志”,对历史上发生在兖州有影响的事件传闻、典故、纪闻都作了记载,并加以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孔子问老子、刘晏与玄宗故事,黄石公、颜真卿故事等。在帝绩志、宦绩志和人物志中,同样对有影响的帝王、皇后、妃子,历史上在兖州为官的重要官员及当地名人也作了记载。人物志记载篇幅较重,对历代的兖州籍人物及在兖州为官的人物的主要业绩加以描述,其中有些人物的活动在正史中记载较少,可以弥补正史研究中的不足。 
    其三,重点对经济问题和国计民生的研究。 
    大多数旧志书中缺少对经济问题的记载和研究,《兖州府志》则表现出不同于旧志书的一个鲜明特色。本志书设有“盐法志”、“马政志”、“户役志”、“田赋志”、“驿站志”,对经济方面的问题都多有论述。如田赋志中对不同朝代夏粮、秋粮的征收数字都有详细的记载。户役志中对历代盐、纱、土贡折色以后变化也十分清楚。在这部志书中,重视对当代政治,尤其对明朝开国以后直到万历年间的情况记载详尽,体现了编写志书中略古详今的原则。这些记载对于后人研究嘉靖、万历年间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张居正改革前后兖州地区赋税徭役的变化情况,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这些局部地区的田亩、赋税中夏、秋粮、折色、绵帛,各种徭役、盐法等变化中,从细致入微处也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领域所发生的某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1楼2008-02-15 02:45回复
        其四,重视对历代诗文、词赋等文学作品的研究。 
        于慎行作为一个明代中后期知名的文学家,不仅自己在古诗文方面颇有天赋,而且在所作的《兖州府志》中,在艺文志方面也下了许多功夫。对历代名人以及他们在兖州所作的有关兖州的词赋、诗歌、箴铭、杂体、制诏、祝文、碑文都尽力加以收集,对于一些难懂的以及有争议的诗文词句,还加以注释或标明出处,对于后人探讨和研究这些诗词碑文的内容和背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在志书该部分所收录的碑文中,于慎行尤其重视对当代艺文的收集,包括他本人所撰搞的碑文,如《重修阙里林庙碑》,以及《东平坎河石坝记》、《韩庄新河记》、《东阿科举题名记》、《云翠山天观记》等,从不同角度记载了于慎行所生活的时代当地在水利、科举方面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成为后人研究地方历史文献很有价值的资料。 

    二 

        从于慎行所撰修的《兖州府志》中,也非常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处世治学态度。 
        于慎行自幼熟读经史,学问渊博,他信守儒家忠君爱国、正直敢言的信条,在政治上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维护皇权,但他又不阿谀媚上,敢于直言。这就导致了他在为官方面仕途坎坷,曾三次被罢官,其中有两次是因为反对张居正夺情和反对万历皇帝欲立福王为太子而激怒张居正和皇帝而去职。他自从进入仕途后深受万历皇帝的器重和张居正的提携,但他在所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并没有畏缩和退让,宁愿丢官而不违心去迎合上级投其所好,表现出在他的世界观中维护儒家君臣大义,讲原则,刚直不阿的性格。于慎行曾受到张居正的打击,但在张居正身败被抄家时,他又挺身而出,不计前嫌,肯定张居正之功,也指出居正的过失,反对将张居正全盘否定,并牵连家人无辜,表现出于慎行坦荡的胸怀。于慎行这种性格也体现在这部志书中,在对历史人物、事件撰写和评述中忠实于历史事实,对于在历史上正直有骨气的先贤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评价;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也充分肯定了其功绩,既忠实于历史记载,又有其独特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历史人物对兖州地方发展所作的贡献都细加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史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研究的不足。 
        从志书的编纂中,还可以看出于慎行知识丰富,对历代典章制度、文物典藏、人物活动地理沿革等内容在志书中各卷排列有序,议事有据,繁简适当,取舍有度,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志书和信史。志书完成后即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礼部侍郎冯琦在为志书所写序言中称于慎行“旁搜博采,属词比事,援古而参,以独创提纲而列,以分曹为目二十有八,总五十二卷,历三岁而书成,镜古今于寸管,总四封于尺幅,历汉唐以来,鲁乃复有继春秋而为史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尔齐评价为:“期间政治之沿革,风俗之隆污,食货之盈缩,赋役之繁简,人物之臧否,下至沟涂津梁,草木鸟兽,纎悉靡细,皆可考而镜也。先生核实于载籍,求逸于野史。芟繁理乱,探迹索幽。其体裁本之迁,固摛词则之左氏,而是非得失,总之折衷春秋,以期不谬于圣人,是故祥而不厌,核而不俚。协而不屈,驰骋古今,囊括百氏,美哉,洋洋乎诚大国之信史也!” 
        这部志书的成功,是与于慎行为学为官的经历分不开的;于慎行二十三岁即考中进士,有数年在翰林院为官的经历,得到遍阅皇宫内收藏的各种文献的机会,后又担任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等高官,对各种典章制度更是了如指掌。于慎行不仅满腹经纶,熟悉各种典章制度,而且先后参与了《穆宗实录》、《世宗实录》两位皇帝的实录修撰工作和《明会典》的续修,积累了丰富的修史经验。尽管有渊博的学识和经验,但在编撰《兖州府志》过程中,于慎行仍是坚持实地考察,花费了不少时间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考证分析,在科学的态度上加以取舍。编写期间,尽管得到了两任知府的支持,并有几位学人协助,但如此浩繁的志书,不但花费很多精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什么丰厚的物质利益作为补偿,但作为一代知名学者的于慎行不为名利,以严谨治学态度和执著的敬业精神完成了《兖州府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历史已过去四百多年了,但《兖州府志》作为一部出色的志书,它为我们后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许多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每读到这部志书,人们自然也会想到于慎行的贡献。 
    


    2楼2008-02-15 02:45
    回复
      万历版《兖州府志》的特点与价值 

       万历版《兖州府志》的编纂者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今济南市平阴县)人。自幼天资聪颖,学习刻苦。17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进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定。他文才卓著,学贯百家,朝廷大礼多由其裁定,《明史》称誉他“文学为一时之冠”,“学有原委,贯穿百家”。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其著作“春容弘丽,一时推大手笔”。 
       于慎行一生仕途坎坷不平,他曾先后三次被罢官。万历十八年(公元1607年),由于他连续上疏,请“早立太子,以定国本”,此举忤了皇帝的旨意,使神宗大怒。后又因山东乡试漏题事件,终于被迫引咎辞官返乡。是为于慎行第二次被罢官。 
       在致仕家居的这段时间,于慎行应兖州先后两位知府易澄瀛和卢学礼的邀请,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府志,它就是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本《兖州府志》。该志书系汲取兖州旧志,广采百家之籍,旁参郡县之史,探赜补漏,提要钩玄而成。全书共52卷,内容包含沿革、建制、山川、风土、帝迹、圣里、国纪、天潢、职官、选举、田赋、户役、学校、兵戎、驿传、河渠、盐法、马政、古迹、陵墓、祠庙、寺观、宦基、人物、典籍、艺义、灾祥、丛谈等类。 
       于慎行所编纂的这部《兖州府志》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志书。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内容详尽,体例谨严,资料翔实,考证精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多有创新。例如该志书对历史上发生在兖州有影响的事件传闻、典故、纪闻,都作了记载;对历代兖州籍人物及在兖州为官者的主要业绩,也作了描述。不仅如此,还一一加以考证,提出了自己见解,弥补了正史研究中之不足。 
       《兖州府志》中有关社会经济方面的史料尤为丰富。它的史料价值不仅高于此前的明代《兖州府志》,比之后来的清乾隆年间陈顾主编的《兖州府志》等也有许多优长之处,堪称明代方志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作为有明一代著名文学家的于慎行,在其所编纂的《充州府志》中,在《艺文志》方面也甚见功力。他不仅对历代名人以及他们在兖州所作的有关兖州的词赋、诗歌、箴铭、杂体、制诏、祝文、碑文都尽力加以收集,并且对于一些难懂的以及有争议的诗文词句,还加以注释或标明出处,这对于后人探讨和研究这些诗词碑文的内容和背景必定大有裨益。 
       特别应当提及的是,该志书除了应有的沿革、户役、学校、河渠、风土、山水、人物、职官、艺文、灾祥等志以外,还根据兖州是孔子故里所在,以及历史上在此活动的名人甚多、遗迹丰富的特点,增加了《圣里志》、《陵墓志》与《古迹志》等。《圣里志》分为上、中、下三志。上志按照编年体体例记载了孔子一生的活动,中志记载了孔子的几位著名弟子曾参、颜回的活动及孔门主要弟子的事迹;下志则介绍了历代孔、孟、颜的后代中的知名人士,使读者读后对孔子及其弟子、世亲、后人的活动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祠庙志》和《陵墓志》则对兖州境内所存的历代名人的祠庙和陵墓进行了详细考证。如现存最早的少昊陵,殷商时期比干墓;其他如春秋战国时期范蠡(陶朱公)庙与墓、孟尝君庙、黄石公祠,左丘明墓等,这对于后人考察这些名人的故居及活动遗迹无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于慎行以严谨治学态度和执著的敬业精神完成了这部《兖州府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后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3楼2008-02-15 02:45
      回复
        0


        4楼2008-02-15 02:47
        回复
          1


          5楼2008-02-15 02:48
          回复
            2


            6楼2008-02-15 0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