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部书,刚发现的时候是150元,当时觉得贵一些,想等一等,老天爷呐,短短半年,价格就到了1000元。
于慎行和他主编的《兖州府志》
《兖州府志》是于慎行在万历十八年(1590)至三十五年(1607)致仕家居期间,应兖州先后两位知府易澄瀛和卢学礼的邀请,而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府志。该志书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但目前国内已绝少流传,20世纪60年代曾在钜野发现该志书,被认为是孤本,但缺少“人物志”和“典籍志”。80年代,经山东大学著名学者殷孟伦教授拜托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教授从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复制所缺的二志,并由齐鲁书社于1990年出版,终使这部散佚多年的明代方志杰作重新问世,给后人研究于慎行提供了重要素材。
明代的兖州府,包括今天的济宁、菏泽、泰安、枣庄、临沂等市的三十余县,是当时管辖县较多的一个府。在嘉靖年间,曾有《兖州府志》,在其后的清代康熙年间,也有《兖州府志》,综观几部不同时期的《兖州府志》,可以看出,于慎行所修的《兖州府志》与其他二志相比较,无论是从体例之严谨、选材之丰富,还是考证之精确等方面都要胜出一筹,尤其是该志的史料价值更为后世研究者所公认,称此为研究古代山东地方史,尤其是兖州地方史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
一
于慎行所撰修的《兖州府志》共有52卷,另附《府境州县图》一卷,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志书,堪称旧方志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其一,选材丰富,体例严谨,地方特色鲜明。
该志书52卷,包括了志书中应列入的内容,极富地方特色,并多有创新。该志书中除了应有的沿革、户役、学校、河渠、风土、山水、人物、职官、艺文、灾祥等志以外,还根据兖州是孔子故里所在,以及历史上在此活动的名人甚多、遗迹丰富的特点,增加了圣里志、陵墓志与古迹志等。圣里志分为上、中、下三志,份量颇重。上志按照编年体体例记载了孔子一生的活动,中志记载了孔子的几位著名弟子曾参、孟子、颜回的活动及孔门主要弟子的事迹;下志则介绍了历代孔、孟、颜的后代中的知名人士,读后对孔子及其弟子、世亲、后人的活动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
祠庙志和陵墓志则对兖州境内所存的历代名人的祠庙和陵墓进行了详细考证。如现存最早的少昊陵,殷商时期比干墓;其它如春秋战国时期范蠡(陶朱公)庙与墓、孟尝君庙、黄石公祠,左丘明墓等,这对于后人考察这些名人的故居及活动遗迹无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二,史料丰富、考证翔实,既充分汲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亲自考察,发现不宥于前人之说,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一部史料价值非常高的志书。
在撰写这本志书的过程中,于慎行利用家居的闲余时间,除了阅读浏览大量先人整理的历史书籍外,还对兖州府境内的许多遗址进行了实地考证,并得出了自己不同于前人的科学结论。
如本志书中设有“丛谈志”,对历史上发生在兖州有影响的事件传闻、典故、纪闻都作了记载,并加以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孔子问老子、刘晏与玄宗故事,黄石公、颜真卿故事等。在帝绩志、宦绩志和人物志中,同样对有影响的帝王、皇后、妃子,历史上在兖州为官的重要官员及当地名人也作了记载。人物志记载篇幅较重,对历代的兖州籍人物及在兖州为官的人物的主要业绩加以描述,其中有些人物的活动在正史中记载较少,可以弥补正史研究中的不足。
其三,重点对经济问题和国计民生的研究。
大多数旧志书中缺少对经济问题的记载和研究,《兖州府志》则表现出不同于旧志书的一个鲜明特色。本志书设有“盐法志”、“马政志”、“户役志”、“田赋志”、“驿站志”,对经济方面的问题都多有论述。如田赋志中对不同朝代夏粮、秋粮的征收数字都有详细的记载。户役志中对历代盐、纱、土贡折色以后变化也十分清楚。在这部志书中,重视对当代政治,尤其对明朝开国以后直到万历年间的情况记载详尽,体现了编写志书中略古详今的原则。这些记载对于后人研究嘉靖、万历年间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张居正改革前后兖州地区赋税徭役的变化情况,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这些局部地区的田亩、赋税中夏、秋粮、折色、绵帛,各种徭役、盐法等变化中,从细致入微处也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领域所发生的某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于慎行和他主编的《兖州府志》
《兖州府志》是于慎行在万历十八年(1590)至三十五年(1607)致仕家居期间,应兖州先后两位知府易澄瀛和卢学礼的邀请,而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府志。该志书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但目前国内已绝少流传,20世纪60年代曾在钜野发现该志书,被认为是孤本,但缺少“人物志”和“典籍志”。80年代,经山东大学著名学者殷孟伦教授拜托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教授从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复制所缺的二志,并由齐鲁书社于1990年出版,终使这部散佚多年的明代方志杰作重新问世,给后人研究于慎行提供了重要素材。
明代的兖州府,包括今天的济宁、菏泽、泰安、枣庄、临沂等市的三十余县,是当时管辖县较多的一个府。在嘉靖年间,曾有《兖州府志》,在其后的清代康熙年间,也有《兖州府志》,综观几部不同时期的《兖州府志》,可以看出,于慎行所修的《兖州府志》与其他二志相比较,无论是从体例之严谨、选材之丰富,还是考证之精确等方面都要胜出一筹,尤其是该志的史料价值更为后世研究者所公认,称此为研究古代山东地方史,尤其是兖州地方史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
一
于慎行所撰修的《兖州府志》共有52卷,另附《府境州县图》一卷,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志书,堪称旧方志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其一,选材丰富,体例严谨,地方特色鲜明。
该志书52卷,包括了志书中应列入的内容,极富地方特色,并多有创新。该志书中除了应有的沿革、户役、学校、河渠、风土、山水、人物、职官、艺文、灾祥等志以外,还根据兖州是孔子故里所在,以及历史上在此活动的名人甚多、遗迹丰富的特点,增加了圣里志、陵墓志与古迹志等。圣里志分为上、中、下三志,份量颇重。上志按照编年体体例记载了孔子一生的活动,中志记载了孔子的几位著名弟子曾参、孟子、颜回的活动及孔门主要弟子的事迹;下志则介绍了历代孔、孟、颜的后代中的知名人士,读后对孔子及其弟子、世亲、后人的活动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
祠庙志和陵墓志则对兖州境内所存的历代名人的祠庙和陵墓进行了详细考证。如现存最早的少昊陵,殷商时期比干墓;其它如春秋战国时期范蠡(陶朱公)庙与墓、孟尝君庙、黄石公祠,左丘明墓等,这对于后人考察这些名人的故居及活动遗迹无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二,史料丰富、考证翔实,既充分汲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亲自考察,发现不宥于前人之说,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一部史料价值非常高的志书。
在撰写这本志书的过程中,于慎行利用家居的闲余时间,除了阅读浏览大量先人整理的历史书籍外,还对兖州府境内的许多遗址进行了实地考证,并得出了自己不同于前人的科学结论。
如本志书中设有“丛谈志”,对历史上发生在兖州有影响的事件传闻、典故、纪闻都作了记载,并加以考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孔子问老子、刘晏与玄宗故事,黄石公、颜真卿故事等。在帝绩志、宦绩志和人物志中,同样对有影响的帝王、皇后、妃子,历史上在兖州为官的重要官员及当地名人也作了记载。人物志记载篇幅较重,对历代的兖州籍人物及在兖州为官的人物的主要业绩加以描述,其中有些人物的活动在正史中记载较少,可以弥补正史研究中的不足。
其三,重点对经济问题和国计民生的研究。
大多数旧志书中缺少对经济问题的记载和研究,《兖州府志》则表现出不同于旧志书的一个鲜明特色。本志书设有“盐法志”、“马政志”、“户役志”、“田赋志”、“驿站志”,对经济方面的问题都多有论述。如田赋志中对不同朝代夏粮、秋粮的征收数字都有详细的记载。户役志中对历代盐、纱、土贡折色以后变化也十分清楚。在这部志书中,重视对当代政治,尤其对明朝开国以后直到万历年间的情况记载详尽,体现了编写志书中略古详今的原则。这些记载对于后人研究嘉靖、万历年间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张居正改革前后兖州地区赋税徭役的变化情况,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这些局部地区的田亩、赋税中夏、秋粮、折色、绵帛,各种徭役、盐法等变化中,从细致入微处也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领域所发生的某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