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也叫打坐,是学习各种功法的基础,即使不修习功法,单纯的静坐在心态上能让人在日常工作生活时待人处事更加心平气和,开启智慧,身体上也能养生祛病,现代科学也证明了静坐的各种功效,相关资料百度一下。
冥想,瑜伽,禅宗,佛教,道教等等都有静坐的相关方法,各家各派都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最好,很多初学静坐的人都会碰到的有关腿酸,身体容易倒,心静不下来等问题,下面是我学习了相关资料和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静坐要领,希望能对初学者有帮助。
静坐,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身静和心静
身静:
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姿随意自然,你可以盘腿,也可以坐在椅子或躺在安乐椅上,甚至在床上平躺侧卧都可以,因为静坐追求的是心静,而躺着的话容易睡着,可能心还没静直接就睡过去了,这样就达不到心静的状态,而盘腿的好处是能保持警觉,防止睡着,所以接下来要讲的是盘腿的放松要领,下面从腿,背,手,头,依次讲解各部位的放松要领,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呢,盖楼房,当然根基要先稳,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
腿:
我当初在学打坐时,双腿发酸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下坐时那个难受实在难以言表,上网查解决方法,有的说酸就要一直忍,忍着忍着就不酸了,可问题是我越忍越酸;有的说是因为姿势不正确,我就去寻找“正确姿势”,也是无果而终,因为关于静坐姿势的教程都偏重于如何达到正确姿势,而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松,没有以放松为基础的姿势就是徒有其表,没有实际功效,这个道理就像游泳,一开始就学正确姿势往往会学不好,为什么,因为正确姿势也是前人以自己对水感的把握和对呼吸的控制寻求在水面更省力快速的前进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如果你连如何浮上水面都不会,在水里摔个跤都要挣扎喊救命,这种情况就算来个冠军教练直接教你蝶泳的正确姿势你也永远学不好。所以,前期打坐学习的关键就是如何有效放松的过程,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古人说的松、静、定,静的前提是松,连放松都达不到,如何能静得下来
腿酸的现象,除了放松之外,就是身体柔韧度的问题,静坐之前可以先压压腿,活动活动身体的相关部位,盘腿先散盘,以后慢慢过渡到单盘双盘,静坐时间由短到长,初学静坐,10分钟即可,在静坐开始之后感受自己的双腿,只要双脚或双腿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就马上调整,再慢慢感受自己的双腿慢慢放松,如有不适,再继续调整,不断地调整直到双腿找到达到最舒适放松的状态,接下来的背部手部和头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盘腿时,膝关节可以盖上被单或毛巾,防止着凉
背:
含胸拔背,百度百科的解释:含胸拔背是太极术语(其他武术也可能用此术语),指的是一种姿态,比如你往椅子上一坐,身体放松,双手放在腿上,这时胸部是往里凹的,这就是含胸,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不能用力,要自然,还有就是头顶与尾椎上下这两个点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里也强调的是“不能用力,要自然”,注意不是挺胸收腹,我们不是军训,而是静坐,刻意的向前挺胸导致身体对腿部造成压迫,也是腿酸的一个原因,我也吃过这方面的亏,而且挺胸状态一放松很容易往后倒,当然,含胸拔背也可能会往后倒,初期先靠着墙,往后过渡到单盘双盘时就可以不靠墙了,而且靠不靠墙并不重要,能够放松才是关键
手:
手臂自然垂在身体两侧,手掌结不结印没关系,修习特定功法的除外,手掌放在腿上,怎么舒服怎么放。
头:
在腿、背和手都放松之后,头部就容易多了,也是自己慢慢调整到舒服的姿势
总之,熟能生巧,新手刚开始静坐不用刻意的停留在一个姿势,初学静坐就是一个找姿势的过程,在静坐时间渐长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身体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会自动调整,比如头部会自己转动,手和脚也会有类似感觉,这个时候要顺着这些感觉调整,不要抗拒,调整到一定程度整个身体就能达到完全放松稳定的状态了,这时就可以进入我们的心静篇
额,本来以为写简易教程篇幅不会太长,没想到越写越多。
心静:
刚开始可以感受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从腿部腰部背部一直到头部,慢慢到身体完全放松稳定,接下来的静心法门有很多,观呼吸,数息,静观,意存丹田等等
我刚开始用的是观呼吸,呼气时心里默念“呼”,吸气时心里默念“吸”,这时各种杂念纷至沓来,每当注意力被念头拐跑后,马上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观呼吸的过程是排除杂念的过程,刚开始杂念会很多,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的时间也会很短,正常现象,要有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念头慢慢地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只剩下“呼”。。“吸”。。“呼”。。“吸”。。
至此,我们的静坐就已经入门了
冥想,瑜伽,禅宗,佛教,道教等等都有静坐的相关方法,各家各派都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最好,很多初学静坐的人都会碰到的有关腿酸,身体容易倒,心静不下来等问题,下面是我学习了相关资料和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静坐要领,希望能对初学者有帮助。
静坐,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身静和心静
身静:
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姿随意自然,你可以盘腿,也可以坐在椅子或躺在安乐椅上,甚至在床上平躺侧卧都可以,因为静坐追求的是心静,而躺着的话容易睡着,可能心还没静直接就睡过去了,这样就达不到心静的状态,而盘腿的好处是能保持警觉,防止睡着,所以接下来要讲的是盘腿的放松要领,下面从腿,背,手,头,依次讲解各部位的放松要领,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呢,盖楼房,当然根基要先稳,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
腿:
我当初在学打坐时,双腿发酸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下坐时那个难受实在难以言表,上网查解决方法,有的说酸就要一直忍,忍着忍着就不酸了,可问题是我越忍越酸;有的说是因为姿势不正确,我就去寻找“正确姿势”,也是无果而终,因为关于静坐姿势的教程都偏重于如何达到正确姿势,而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松,没有以放松为基础的姿势就是徒有其表,没有实际功效,这个道理就像游泳,一开始就学正确姿势往往会学不好,为什么,因为正确姿势也是前人以自己对水感的把握和对呼吸的控制寻求在水面更省力快速的前进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如果你连如何浮上水面都不会,在水里摔个跤都要挣扎喊救命,这种情况就算来个冠军教练直接教你蝶泳的正确姿势你也永远学不好。所以,前期打坐学习的关键就是如何有效放松的过程,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古人说的松、静、定,静的前提是松,连放松都达不到,如何能静得下来
腿酸的现象,除了放松之外,就是身体柔韧度的问题,静坐之前可以先压压腿,活动活动身体的相关部位,盘腿先散盘,以后慢慢过渡到单盘双盘,静坐时间由短到长,初学静坐,10分钟即可,在静坐开始之后感受自己的双腿,只要双脚或双腿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就马上调整,再慢慢感受自己的双腿慢慢放松,如有不适,再继续调整,不断地调整直到双腿找到达到最舒适放松的状态,接下来的背部手部和头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盘腿时,膝关节可以盖上被单或毛巾,防止着凉
背:
含胸拔背,百度百科的解释:含胸拔背是太极术语(其他武术也可能用此术语),指的是一种姿态,比如你往椅子上一坐,身体放松,双手放在腿上,这时胸部是往里凹的,这就是含胸,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不能用力,要自然,还有就是头顶与尾椎上下这两个点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里也强调的是“不能用力,要自然”,注意不是挺胸收腹,我们不是军训,而是静坐,刻意的向前挺胸导致身体对腿部造成压迫,也是腿酸的一个原因,我也吃过这方面的亏,而且挺胸状态一放松很容易往后倒,当然,含胸拔背也可能会往后倒,初期先靠着墙,往后过渡到单盘双盘时就可以不靠墙了,而且靠不靠墙并不重要,能够放松才是关键
手:
手臂自然垂在身体两侧,手掌结不结印没关系,修习特定功法的除外,手掌放在腿上,怎么舒服怎么放。
头:
在腿、背和手都放松之后,头部就容易多了,也是自己慢慢调整到舒服的姿势
总之,熟能生巧,新手刚开始静坐不用刻意的停留在一个姿势,初学静坐就是一个找姿势的过程,在静坐时间渐长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身体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会自动调整,比如头部会自己转动,手和脚也会有类似感觉,这个时候要顺着这些感觉调整,不要抗拒,调整到一定程度整个身体就能达到完全放松稳定的状态了,这时就可以进入我们的心静篇
额,本来以为写简易教程篇幅不会太长,没想到越写越多。
心静:
刚开始可以感受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从腿部腰部背部一直到头部,慢慢到身体完全放松稳定,接下来的静心法门有很多,观呼吸,数息,静观,意存丹田等等
我刚开始用的是观呼吸,呼气时心里默念“呼”,吸气时心里默念“吸”,这时各种杂念纷至沓来,每当注意力被念头拐跑后,马上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观呼吸的过程是排除杂念的过程,刚开始杂念会很多,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的时间也会很短,正常现象,要有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念头慢慢地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只剩下“呼”。。“吸”。。“呼”。。“吸”。。
至此,我们的静坐就已经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