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几个月前就想写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帖子了。由某段经历,某个事件展开来写。挠了几个月的头终于承认,自己就是生活在鸡毛蒜皮中,液晶屏前的生活能有什么不同?那天偶尔又看到一个关于骑行西藏的帖子,安于平淡的我忽然开始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可是心底冲动的力量远远不够。我把我妈我姨一起叫来看这个帖子,其实想让她们鼓励我也去,可她们却十分漠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若不是有十分强烈的建议与支持,我很难做出什么略有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我发现,自己慢慢成了一只茧,成了曾经自己最鄙视的套子里的人,成了茫茫众生里最普通的一个。越来越大的压力成了越来越厚的壳。
假期是从亲戚朋友口中“放假啦?啥时回来的?”开始,从“快开学了吧?啥时走?”结束。为了体现我假装的熟络和懂事,都是笑着一遍遍说:“嗯哪,刚回来。”“是啊,马上了。”我曾经从不刻意主动的与半生不熟的人打招呼,上个假期有一天我好像很开心,在楼下的时候看到了邻居高老二,我跟他说了几句客套话,大概问他忙不忙什么的。晚上我爸回家开心的跟我说:“刚才我看到高二了,他说你今天跟他说话了,他特开心。你以后就是要这样子,见到人要说话。”看到我爸这么开心,从那以后,每次看见邻居们我都多少会跟他们打个招呼,尽管我都不是那么舒服,因为每次都要找不同的搭话儿方式才能显出我都“诚意”。忽然觉得自己好像长大后的闰土,只会硬生生的喊一声“老爷...”。已不是那个苛捐杂税的时代了,可在这个假情假意的社会,能坚持最初的自我又何其的难。
假期是从亲戚朋友口中“放假啦?啥时回来的?”开始,从“快开学了吧?啥时走?”结束。为了体现我假装的熟络和懂事,都是笑着一遍遍说:“嗯哪,刚回来。”“是啊,马上了。”我曾经从不刻意主动的与半生不熟的人打招呼,上个假期有一天我好像很开心,在楼下的时候看到了邻居高老二,我跟他说了几句客套话,大概问他忙不忙什么的。晚上我爸回家开心的跟我说:“刚才我看到高二了,他说你今天跟他说话了,他特开心。你以后就是要这样子,见到人要说话。”看到我爸这么开心,从那以后,每次看见邻居们我都多少会跟他们打个招呼,尽管我都不是那么舒服,因为每次都要找不同的搭话儿方式才能显出我都“诚意”。忽然觉得自己好像长大后的闰土,只会硬生生的喊一声“老爷...”。已不是那个苛捐杂税的时代了,可在这个假情假意的社会,能坚持最初的自我又何其的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