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本帖最后由 manyouzhe 于 2014-6-30 01:12 编辑
首先感谢论坛的“小海”网友把我之前群聊时提供的简要数据贴在这里。
http://www.mkes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userconsent#这也促使我觉得应该把更详细的数据分享出来,供大家探讨~
其实目前做了包括一铜片纳米涂层和两个甘斯样的XPS元素分析测试(xps-x光电子能谱仪)
1、铜片镀层的元素成分分析
未拍摄实物,铜片应该是黄铜,据说里边本身含锌(Zn)
个人分析:
因为keshe提到,纳米涂层本身是复合态的材料,通过加入含特定元素的原材料的多少,控制得到涂层中相应元素相对的增加。
由数据分析显示,C、O含量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几乎接近80%,我个人无法判断说含C、O的是什么分子、什么物质?是一种,还是多种?
不过如果这个测试样能代表大多数样的基本情况的话,这貌似显示了纳米涂层多含有机物的趋势,说白了也就是接近甘斯的性质,这可以说是本纳米涂层不同于一般纳米材料的特性之一。
还有一点要提的是,做涂层的实验者一定都观察到最后溶液本身有悬浮的白色稍发灰的胶体物(很像书中附CO2甘斯的图片~)。
2、纳米铜电极+铝电极
(附实物图)
个人分析:
铝电极很有意思,少有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的状况,这很容易让我怀疑是不是铝经由水解释放氢气的现象,因为这样一来,得到的物质很可能是氢氧化铝胶体。
但测试结果推翻了这一假设,收集的固态物不含铝(这个铝真的是极少,不出峰)
另外,在溶液中白色胶体是絮状的形态,远不如铁电极得到的那样“大方”,个人怀疑这种物质与水的相容性较好;其实这个东西也做了红外分析,根据峰形显示很像蚁酸(甲酸)的。
PS:有红外分析能力较熟练的网友希望“务必”联系我一同探讨下,因为目前很难得到明确的结论,比如如果是蚁酸HCOOH,那么C,O比例应该是1:2,而不是元素分析得到的1:1.
3、纳米铜电极+铁电极(铁丝可能含锌)
(附实物图)
个人分析:
这种铁电极做出的东西很“大方”,之所以用这样的词汇,是因为这个量真的是最大的,起码可以说收集得到的量最多\(^o^)/~
但这并不能直接结论说这个“造物”能力强,因为上边提到了,如果物质较易溶于水,比如甲酸,那么收集得到的自然就少。
由于是黄色发红,很容易让人怀疑说是不是氧化铁等铁的氧化物,但测试结果基本否定这一可能,这个测试确实检测到Fe有出峰,但非常小,积分结果也显示Fe含量只有0.45%
另外,Na、Cl比例不如样2那样明显的1:1,但这也不能肯定就不是NaCl。
哦,对了,说一下这个XPS测试,可能好多人都不了解,这种测试是无法检测H的,即是说不管含多少氢,都不会显示……
最后,再次说明:个人分析部分很多是建立在自己实验+对化学方面的理解后的猜想上,应该拿来探讨但不应只按照该思路进行下一步的预设。
事实的现象永远比那些“应该或不应该”的教条化的定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