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初三时间紧,就短篇吧。先来一篇旧文
(三)红掩纱
红烛,红布,红双喜字。
红色的床幔下,全身红衣的一位女子,静静地坐着,不同于其他女子,她的头上,垂下一块红掩纱。
门响,孔明亦是一身红色,与腰间那块玉佩相交映,越发衬出他的气质与风范。
他进屋,坐于桌边,透过摇曳的烛光,望着那个坐在床上的女子,心神回至半月前,沔南名士黄承彦,来到草庐···
“孔明,许久不见,汝之学识,定又长进不少罢!”那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道。
“前辈说笑了,亮才疏学浅,何由能得您之称道。”孔明微一躬身,回言。
语罢,两者对视,孔明敬一香茶与黄承彦,黄公接茶,小啜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好水,好茶!”黄老赞曰。孔明答:“谢前辈之言,不知前辈至此,只为与亮论道,还是另有别事?”
黄承彦一笑,言:“老夫今日来,是为小女提亲的。”言毕,顿了一顿,岳父为女儿提亲,自古闻所未闻。孔明闻言,亦是一惊,不过顷刻回过神来,道:“素闻黄公之女名硕,才识过人,自会有无数大家公子慕名而去,何须公亲来提亲?”黄承彦道:“吾老来得女,确是视若珍宝,天文地理,吾女无所不知,只是小女之容貌有些不尽人意,故虽多人来提亲,听闻吾女容丑,便返还回去了。因而小女虽已过及笄之年,仍未得如意郎君。”
孔明静思一会儿,虽说他向来做事果决,智谋过人,可婚姻大事,换谁都无法轻率决定。良久,他抬眼道:“公能允亮至府上一见令千金否?”黄承彦双目一亮,孔明既愿至府上,证其不以貌择偶。而孔明心中,却是几年前他师从水镜时,于水镜庄所遇一女。
“吾观天下大势,虽豪杰并起,可并无明主可投。”元直正与孔明如是说。
“未必,真龙者,隐于民间也,昔陈胜、吴广推翻帝秦前,亦未闻名于世。明主存与否,未可知也。”孔明刚想回元直话,一身清脆如莺啭的女子言语,传递过来。
他转身望去,一位一身白衣胜雪,长发散乱的女子,戴着面纱,一手执书,一手执剑,如袅婷仙女般,正向他们徐徐走来,一双乌黑的眸子,在长长的睫毛下闪闪发光。
“汝是哪家女子,为何来至水镜庄?”孔明微笑着问道。
“吾名月英,随师父来此与水镜先生论道,闻汝二位在此言谈,一时入迷,脱口说出吾之所想,未想惊扰二位,还望恕之。”那女子言谈大度,举手投足间如芙蕖玉立之姿,令得二人对此女有一种亲和感。
孔明道:“汝之见解甚高,一女子有如此见到,亮敬之。”那女子微欠身,遂抬头望向孔明,两眸交错,自有万般思绪。久,月英言:“汝二位为诸葛孔明,徐庶元直,是耶?”孔明颔首,又问道:“汝府上为谁?改日定要一见。”月英未回,只是嘴角勾勒出一抹浅笑,从二人身前走过,轻语:“如有缘分,日后定能再遇。”那一语,撩拨起孔明的心弦。
孔明静思之时,便意在拒绝这门婚事,但又怕黄公之女误会,于是想当面向她致歉。
次日,他便至黄家湾,入黄府,他见许多木制机括,似有人在操纵一般,运作的井井有条,他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绝。黄公听得他至,忙上去接住,笑呵呵道:“这是小女闲来无事,做着玩儿的,汝不必惊讶,请随老夫去见小女吧!”
过许多回廊,孔明见黄公脚步慢了下来,知是已到见黄小姐的地方,便在前厅等候。稍,一女子一身白衣胜雪,长发疏懒的挽在脑后,白纱遮掩面颊,与孔明目视间,一如那年,与月英的见面。
风透窗,曳烛光。思绪回,孔明走至床前,伸出手,与那女子的纤细手指相触。“月英···”他轻唤。月英轻“嗯”一声,红掩纱悄然落地。
窗外,月光正好,斜斜的打在月英的脸颊上,洁白的脸颊微露红色,如真正的国色牡丹。月,亦黯然失色。
······
近天明,床边,红掩纱依旧,散落在地。
(三)红掩纱
红烛,红布,红双喜字。
红色的床幔下,全身红衣的一位女子,静静地坐着,不同于其他女子,她的头上,垂下一块红掩纱。
门响,孔明亦是一身红色,与腰间那块玉佩相交映,越发衬出他的气质与风范。
他进屋,坐于桌边,透过摇曳的烛光,望着那个坐在床上的女子,心神回至半月前,沔南名士黄承彦,来到草庐···
“孔明,许久不见,汝之学识,定又长进不少罢!”那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道。
“前辈说笑了,亮才疏学浅,何由能得您之称道。”孔明微一躬身,回言。
语罢,两者对视,孔明敬一香茶与黄承彦,黄公接茶,小啜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好水,好茶!”黄老赞曰。孔明答:“谢前辈之言,不知前辈至此,只为与亮论道,还是另有别事?”
黄承彦一笑,言:“老夫今日来,是为小女提亲的。”言毕,顿了一顿,岳父为女儿提亲,自古闻所未闻。孔明闻言,亦是一惊,不过顷刻回过神来,道:“素闻黄公之女名硕,才识过人,自会有无数大家公子慕名而去,何须公亲来提亲?”黄承彦道:“吾老来得女,确是视若珍宝,天文地理,吾女无所不知,只是小女之容貌有些不尽人意,故虽多人来提亲,听闻吾女容丑,便返还回去了。因而小女虽已过及笄之年,仍未得如意郎君。”
孔明静思一会儿,虽说他向来做事果决,智谋过人,可婚姻大事,换谁都无法轻率决定。良久,他抬眼道:“公能允亮至府上一见令千金否?”黄承彦双目一亮,孔明既愿至府上,证其不以貌择偶。而孔明心中,却是几年前他师从水镜时,于水镜庄所遇一女。
“吾观天下大势,虽豪杰并起,可并无明主可投。”元直正与孔明如是说。
“未必,真龙者,隐于民间也,昔陈胜、吴广推翻帝秦前,亦未闻名于世。明主存与否,未可知也。”孔明刚想回元直话,一身清脆如莺啭的女子言语,传递过来。
他转身望去,一位一身白衣胜雪,长发散乱的女子,戴着面纱,一手执书,一手执剑,如袅婷仙女般,正向他们徐徐走来,一双乌黑的眸子,在长长的睫毛下闪闪发光。
“汝是哪家女子,为何来至水镜庄?”孔明微笑着问道。
“吾名月英,随师父来此与水镜先生论道,闻汝二位在此言谈,一时入迷,脱口说出吾之所想,未想惊扰二位,还望恕之。”那女子言谈大度,举手投足间如芙蕖玉立之姿,令得二人对此女有一种亲和感。
孔明道:“汝之见解甚高,一女子有如此见到,亮敬之。”那女子微欠身,遂抬头望向孔明,两眸交错,自有万般思绪。久,月英言:“汝二位为诸葛孔明,徐庶元直,是耶?”孔明颔首,又问道:“汝府上为谁?改日定要一见。”月英未回,只是嘴角勾勒出一抹浅笑,从二人身前走过,轻语:“如有缘分,日后定能再遇。”那一语,撩拨起孔明的心弦。
孔明静思之时,便意在拒绝这门婚事,但又怕黄公之女误会,于是想当面向她致歉。
次日,他便至黄家湾,入黄府,他见许多木制机括,似有人在操纵一般,运作的井井有条,他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绝。黄公听得他至,忙上去接住,笑呵呵道:“这是小女闲来无事,做着玩儿的,汝不必惊讶,请随老夫去见小女吧!”
过许多回廊,孔明见黄公脚步慢了下来,知是已到见黄小姐的地方,便在前厅等候。稍,一女子一身白衣胜雪,长发疏懒的挽在脑后,白纱遮掩面颊,与孔明目视间,一如那年,与月英的见面。
风透窗,曳烛光。思绪回,孔明走至床前,伸出手,与那女子的纤细手指相触。“月英···”他轻唤。月英轻“嗯”一声,红掩纱悄然落地。
窗外,月光正好,斜斜的打在月英的脸颊上,洁白的脸颊微露红色,如真正的国色牡丹。月,亦黯然失色。
······
近天明,床边,红掩纱依旧,散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