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游戏还是电视剧,肇临之死都是屠苏人生一大转折,游戏中几乎是一笔带过,剧中这段戏却是下足了功夫,不妨回顾游戏文本,来看看这部分情节还原了几分。
游戏中是这样交代的
百里屠苏:那夜,我与肇临师弟在经堂中抄写典籍,他忽而暴毙,却又查不出死因,我自然百口莫辩。
百里屠苏:是时师父已经闭关,司刑法的戒律长老将我禁于思过崖,师兄身为小辈,若贸然出言,非但于我无益,反连他自己也洗不清了。
到了剧中,编剧脑洞大开,先是红玉罚屠苏抄写典籍,接着肇临与屠苏来了个推心置腹,然后黑衣人出现肇临领了便当,涵素真人率天墉众弟子合力制服煞气发作的屠苏,并将重伤的屠苏用锁妖笼和金光链拘禁,导演甚至给出了这两件道具的特写,看得出也是够拼了。我纳闷了,既然这么极力表现屠苏在门派中的委屈与压抑,何不干脆狗血到底,再添一段屈打成招的戏码岂不更好
ps 游戏里并没交代抄写典籍的原因,有可能只是平时课业的一部分,有可能真的是被罚了,这些并不重要,问题是,可能是红玉罚的么?不管是剧中还是游戏,红玉都是跳出轮回,历经千载光阴的剑灵,早已将红尘诸事看淡,对于屠苏,怎至于如此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游戏中的红玉尤其厌恶这些拘泥于形式的礼教,罚抄经书这种小儿科的事情,亏编剧想得出。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和电视剧不同,游戏中并没提到肇临暴毙前后屠苏煞气有发作的迹象,更不曾因为拒捕被重伤,只是因为肇临死时唯一一个在现场的人就是屠苏,因此被戒律长老禁于思过崖,必须注意的是,关于戒律长老的处理方式,不光是陵越与芙蕖不认同,天墉城的掌门涵素真人也并不认可:我知此事涵究行事颇有不妥,他身居戒律长老之位多年,方正之气太盛,圆融宽和却显不足,届时我命他遣其三弟子陵端将百里屠苏带回,自不会再禁于思过崖。
涵素这句话并不起眼,然而如果忽略了,就很容易把屠苏与天墉城的关系解读成杨过与全真教。怎样理解“方正之气太盛,圆容宽和却显不足”,这里显然不是说刚正不阿过了反不如圆滑世故的好,而是类似孔子说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道德乃至纲常,是发自内心建立起来的,并非全靠外界约束,倘若一个社会里父亲和儿子相互检举成风,则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到了亲情被极度摧残,人与人之间再无信任的程度,法律制度再严明也是没有意义的。涵素指出涵究的不妥之处也在于此,凡事不讲情面,容易让人对人间温暖失去信心,反而更容易逼人走上歧途。
接下来涵素和陵越的对话也至关重要
陵越:陵越替师弟谢过掌门,只是陵端师弟……
涵素真人:我知你必有顾虑,不过让陵端下山历练一番也好。
这里强调一个信息,甩发哥其实是涵究的弟子,平日里一些行为不当之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我相信游戏这样设定自有用意,涵究真人为人严厉,偏偏他的徒弟最打脸,究其原因,凡事都以制度律人,一旦走到制度的盲点,反不知该如何自处。涵素真人看出这个问题,却并不明言,而是有意让陵端下山历练,正如他自己所说“圣人尚且行不言之教,无为自化,清净自正”,说到底,言传身教,都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番,悟出自己的道,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旁人代替不得。
可惜游戏创作者的这番苦心,被电视剧拍成了什么样子
并不是说游戏文本一字改不得,可是谁能告诉我硬是把睿智与宽厚的涵素设计成胆小怕事,耳根子极软,毫无识人只能的庸人掌门整部剧而言
有何益处。
游戏中是这样交代的
百里屠苏:那夜,我与肇临师弟在经堂中抄写典籍,他忽而暴毙,却又查不出死因,我自然百口莫辩。
百里屠苏:是时师父已经闭关,司刑法的戒律长老将我禁于思过崖,师兄身为小辈,若贸然出言,非但于我无益,反连他自己也洗不清了。
到了剧中,编剧脑洞大开,先是红玉罚屠苏抄写典籍,接着肇临与屠苏来了个推心置腹,然后黑衣人出现肇临领了便当,涵素真人率天墉众弟子合力制服煞气发作的屠苏,并将重伤的屠苏用锁妖笼和金光链拘禁,导演甚至给出了这两件道具的特写,看得出也是够拼了。我纳闷了,既然这么极力表现屠苏在门派中的委屈与压抑,何不干脆狗血到底,再添一段屈打成招的戏码岂不更好
ps 游戏里并没交代抄写典籍的原因,有可能只是平时课业的一部分,有可能真的是被罚了,这些并不重要,问题是,可能是红玉罚的么?不管是剧中还是游戏,红玉都是跳出轮回,历经千载光阴的剑灵,早已将红尘诸事看淡,对于屠苏,怎至于如此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游戏中的红玉尤其厌恶这些拘泥于形式的礼教,罚抄经书这种小儿科的事情,亏编剧想得出。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和电视剧不同,游戏中并没提到肇临暴毙前后屠苏煞气有发作的迹象,更不曾因为拒捕被重伤,只是因为肇临死时唯一一个在现场的人就是屠苏,因此被戒律长老禁于思过崖,必须注意的是,关于戒律长老的处理方式,不光是陵越与芙蕖不认同,天墉城的掌门涵素真人也并不认可:我知此事涵究行事颇有不妥,他身居戒律长老之位多年,方正之气太盛,圆融宽和却显不足,届时我命他遣其三弟子陵端将百里屠苏带回,自不会再禁于思过崖。
涵素这句话并不起眼,然而如果忽略了,就很容易把屠苏与天墉城的关系解读成杨过与全真教。怎样理解“方正之气太盛,圆容宽和却显不足”,这里显然不是说刚正不阿过了反不如圆滑世故的好,而是类似孔子说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道德乃至纲常,是发自内心建立起来的,并非全靠外界约束,倘若一个社会里父亲和儿子相互检举成风,则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到了亲情被极度摧残,人与人之间再无信任的程度,法律制度再严明也是没有意义的。涵素指出涵究的不妥之处也在于此,凡事不讲情面,容易让人对人间温暖失去信心,反而更容易逼人走上歧途。
接下来涵素和陵越的对话也至关重要
陵越:陵越替师弟谢过掌门,只是陵端师弟……
涵素真人:我知你必有顾虑,不过让陵端下山历练一番也好。
这里强调一个信息,甩发哥其实是涵究的弟子,平日里一些行为不当之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我相信游戏这样设定自有用意,涵究真人为人严厉,偏偏他的徒弟最打脸,究其原因,凡事都以制度律人,一旦走到制度的盲点,反不知该如何自处。涵素真人看出这个问题,却并不明言,而是有意让陵端下山历练,正如他自己所说“圣人尚且行不言之教,无为自化,清净自正”,说到底,言传身教,都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番,悟出自己的道,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旁人代替不得。
可惜游戏创作者的这番苦心,被电视剧拍成了什么样子
并不是说游戏文本一字改不得,可是谁能告诉我硬是把睿智与宽厚的涵素设计成胆小怕事,耳根子极软,毫无识人只能的庸人掌门整部剧而言
有何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