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吧 关注:21,588贴子:171,403
  • 10回复贴,共1

[水一个]教辅书里的凤凤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9-18 08:34回复
    二楼凤凤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9-18 08:35
    回复
      三楼上图
      阅读文章:<唐太宗教子尊师>
      选自上海小学四年级的某本教辅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9-18 08:37
      回复
        额,文章的第一句话,大家请担待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9-18 08:39
        回复
          《唐会要》:贞观十一年七月,礼部尚书王珪兼魏王师, 上问黄门侍郎韦挺曰:“泰昨与珪相见,若为礼节?”挺对曰:“见师之礼,拜答如仪讫。”王问珪忠孝,珪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 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享天佑,馀芳可以垂后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最乐。’”上曰:“我 常语泰,汝之事师,如事我也。”泰每先拜珪,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贞观政要》: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旧唐书王珪传》:是岁,兼魏王师。既而上问黄门侍郎韦挺曰:“王珪为魏王泰师,与其相见,若为礼节?”挺对曰:“见师之礼,拜答如礼。”王问珪以忠孝,珪答曰:“ 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当年可以享天佑,余芳可以垂后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珪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最乐。’”上谓侍臣曰:“古来帝子,生于宫闼,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是所谙悉,以其意存忠孝,选为子师。尔宜语泰:‘汝之待珪,如事我也,可以无过。’”泰每为之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通典》:大唐贞观十一年,太宗语魏王泰曰:"礼部尚书兼魏王师王珪。汝之事师,如事我也。"泰每先拜珪,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十七年,诏令撰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拜答拜。每门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教科书有错啊,魏王李泰一直都很尊重王珪这个老师,太宗在让王珪当李泰老师时就说了要让他尊重的,事王珪如事太宗本人,也没有史料说王珪在当李泰老师期间有受到不尊敬。


          5楼2014-09-18 09:44
          回复
            前阵子逛微博还发现了一张画,是明人绘的李泰《崇师问道》,,不知为何到了天朝的教科书,变成李泰不尊敬老师了。


            6楼2014-09-18 10:15
            收起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18 16:03
              回复
                回复第七楼层主,书名和出版社请见照片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09-19 01:42
                收起回复
                  用”轿”替代了”舆”,尚可以理解。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舆是什么了,就用轿来表示这种代步工具吧。当然如果文章中出现”舆”,再相应地作出注解就更好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9-19 0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