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电影,就是让我哭的,听说,很催泪,听说,每个人都演的非常好。
所以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冷静的。至少,在一开始隔壁老板找他们家猫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分析,这在投射着什么。下一个镜头,黄渤说的话有何承前启后的意义。
当网吧进来人的时候,我知道这就是差不多要出事儿的时候了。在某一瞬间我承认我是出戏的。我甚至还看了一下时间,十分钟内,应该就差不多了,孩子要没了。
所以在小男孩儿去追妈妈的车的时候我一直在默默的帮郝蕾找理由,她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我想导演也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所以他的镜头里,郝蕾在听歌,充电。让我们自言自语寻找理由。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撕心裂肺。寻找,被骗。
到此,我都是一种冷静的状态,一边默默地分析,一边等待赵薇的出场。
第一个泪点的出现,是黄渤带郝蕾去寻子会。一个个面孔或平静或带着一点神经质的讲述着自己寻找孩子的故事。那个长头发的妈妈说着:我是故意的,只有像个疯子,我才能继续的寻找下去。她说的很平淡,可是我内心已翻江倒海-----这就是母亲,是陈可辛展示给我们的一个,真正的、母亲。
一旦眼泪阀门被开启,就再也无法停止。此刻,这已不再是个电影。郝蕾的崩溃让我仅剩的一丝疑惑也没有了:我好像看到了鹏鹏在车后面追我,可是我没有停下来,我为什么不停下来。这应该是郝蕾在电影里唯一的一次,歇斯底里。这种歇斯底里,是内疚,是后悔,是一块大石头在心头压了太久。如若不说破,心会永无宁日。
下一个片段,他们抱着无比的希望到达目的地。他们在去的车上一路欢欣。每个人都带着由衷的笑容。在鲜红的旅行团小红帽的映衬下无比鲜活。我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一起,抱着所有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一大段里,主角转换成了张译。他讲的关于猴子的故事,是一个让失望到达极致的铺垫。
监狱里那些人和他们亲爱的小孩没有任何的关联。没有带来任何希望,甚至还给了一个恶毒的诅咒般的可能----因为太闹,装在麻袋里闷死了。外加一句轻飘飘的,也可能不是吧。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行文至此,泪水已经又溢满眼眶。被抓起来的人贩子的一句话,是这趟“寻子旅途”最黑暗的一刻。
面对无法改变的痛楚,人们唯一可以选择的似乎只有上苍的庇佑。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虽然失望是一次次的,但是他们还可以有最后一点火苗存在-------如若我善待众生,众生之主应当会庇佑我吧。我放生一切可以放生的,万物之主也可放我一条生路。
可是没想到还有更黑暗的在前面等待。归家途中每个人沉默无语。黄渤忽然发现旁边车辆上有可疑的会动的麻袋。
又一次的希望让大家热血沸腾。麻袋里的猴子却给了比第一次还重的打击。像是绝望般的打击。
如果我是张译,这打击在“我”眼里,似乎更像是一种报应。嘲笑着“我”是活该,猴子也是猴子的孩子。众生万物皆平等,因为“我”,猴子失去过自己的孩子。那么,“我”的孩子的失去也是活该,连吃素、放生都弥补不了的罪孽。也许因为“我”的罪孽而根本回不来。可是还能怎么样呢“我”只能寄希望于此,希望足够多的善,可以弥补至孩子回来。
这是一个伏笔,这个伏笔在黄渤找到鹏鹏后以一种类似决裂的状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我努力了这么久,你找到了。我不想再找了。
黄渤看到这条短信的无所适从我感同身受。张译发这条短信的绝望同样让人心疼。这个电影里,没有一个可以被批判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坏人。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鲜活的生命,努力的活着,用力的爱着。最终却失去了。
李红勤是他们的另一面。
因为她是我爱的赵薇。所以我特别的在意。她“演”的怎么样。会不会被别人诟病。会不会不尽人意。会不会让别人失望。
可是她就那么出现了,满脸茫然。从背影到声音,都是李红勤。她小心翼翼的追着来“偷”孩子的人。因为她可能已经明白了点什么。她在派出所里小心翼翼的哀求。女儿被进来时绝望的慌张。抱着孩子想逃离这是非人间的窘迫。拉扯间不管不顾的疯狂。这些,都是李红勤的反应。不是赵薇。
她从监狱出来,去福利院看女儿,对院长说的所有的话,还有他所有的表情。都让我想起我在学校犯错时我妈是如何在老师面前讪笑着求情。对于高高在上的人,父母总是这样,怕得罪他们,觉得他们高不可攀但是又必须要和他们打交道。可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会什么?来来去去不过是一个憨厚的强颜欢笑。实在不行您能把这盒蜡笔帮我给她吗?你看我,就2块5毛钱我都不舍得给她买。反复的说着一些别人根本不感兴趣的话来打破自认的尴尬。就那么手足无措的站着,讪讪的笑着。希望对方能给自己点希望。
可是又怎么可能,乡下人眼里的世界没有舆论压力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我男人拐的孩子我还,我男人捡的孩子我为啥不能带回去。她无法理解别人眼里她已经被定位成人贩子的老婆。这定位已经让她万劫不复。她的世界里只有执拗的相信。相信男人说的每一句话,男人犯了一个错,犯了你纠正了就好。你凭什么因为他已经被纠正了的错误来带走我的另一个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秋菊。无知者无畏,你不还我我孩子我就告你!
她执拗的抓住她的世界里唯一的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她也有自己无奈的小狡猾。枣子不行,2000行吗?我给你5000.。总之不要走。帮我要回我的女儿吧。
对于她来说第二根稻草在某种程度上说才是真正“救”了她。虽然开始的原因可以称得上龌龊。但是到结局却让我唏嘘后很想问导演:这与现实不同的结局,是您在给所有观众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吗?让李红勤怀孕。让所有可以终结于此不用纠缠。让所有为她而哭的人聊以宽慰----终究她并不是一个人孤独的走下去。终究她也有了一个自己的亲爱的。
这部电影里,没有赵薇,只有李红勤。
所以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冷静的。至少,在一开始隔壁老板找他们家猫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分析,这在投射着什么。下一个镜头,黄渤说的话有何承前启后的意义。
当网吧进来人的时候,我知道这就是差不多要出事儿的时候了。在某一瞬间我承认我是出戏的。我甚至还看了一下时间,十分钟内,应该就差不多了,孩子要没了。
所以在小男孩儿去追妈妈的车的时候我一直在默默的帮郝蕾找理由,她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我想导演也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所以他的镜头里,郝蕾在听歌,充电。让我们自言自语寻找理由。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撕心裂肺。寻找,被骗。
到此,我都是一种冷静的状态,一边默默地分析,一边等待赵薇的出场。
第一个泪点的出现,是黄渤带郝蕾去寻子会。一个个面孔或平静或带着一点神经质的讲述着自己寻找孩子的故事。那个长头发的妈妈说着:我是故意的,只有像个疯子,我才能继续的寻找下去。她说的很平淡,可是我内心已翻江倒海-----这就是母亲,是陈可辛展示给我们的一个,真正的、母亲。
一旦眼泪阀门被开启,就再也无法停止。此刻,这已不再是个电影。郝蕾的崩溃让我仅剩的一丝疑惑也没有了:我好像看到了鹏鹏在车后面追我,可是我没有停下来,我为什么不停下来。这应该是郝蕾在电影里唯一的一次,歇斯底里。这种歇斯底里,是内疚,是后悔,是一块大石头在心头压了太久。如若不说破,心会永无宁日。
下一个片段,他们抱着无比的希望到达目的地。他们在去的车上一路欢欣。每个人都带着由衷的笑容。在鲜红的旅行团小红帽的映衬下无比鲜活。我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一起,抱着所有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一大段里,主角转换成了张译。他讲的关于猴子的故事,是一个让失望到达极致的铺垫。
监狱里那些人和他们亲爱的小孩没有任何的关联。没有带来任何希望,甚至还给了一个恶毒的诅咒般的可能----因为太闹,装在麻袋里闷死了。外加一句轻飘飘的,也可能不是吧。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行文至此,泪水已经又溢满眼眶。被抓起来的人贩子的一句话,是这趟“寻子旅途”最黑暗的一刻。
面对无法改变的痛楚,人们唯一可以选择的似乎只有上苍的庇佑。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虽然失望是一次次的,但是他们还可以有最后一点火苗存在-------如若我善待众生,众生之主应当会庇佑我吧。我放生一切可以放生的,万物之主也可放我一条生路。
可是没想到还有更黑暗的在前面等待。归家途中每个人沉默无语。黄渤忽然发现旁边车辆上有可疑的会动的麻袋。
又一次的希望让大家热血沸腾。麻袋里的猴子却给了比第一次还重的打击。像是绝望般的打击。
如果我是张译,这打击在“我”眼里,似乎更像是一种报应。嘲笑着“我”是活该,猴子也是猴子的孩子。众生万物皆平等,因为“我”,猴子失去过自己的孩子。那么,“我”的孩子的失去也是活该,连吃素、放生都弥补不了的罪孽。也许因为“我”的罪孽而根本回不来。可是还能怎么样呢“我”只能寄希望于此,希望足够多的善,可以弥补至孩子回来。
这是一个伏笔,这个伏笔在黄渤找到鹏鹏后以一种类似决裂的状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我努力了这么久,你找到了。我不想再找了。
黄渤看到这条短信的无所适从我感同身受。张译发这条短信的绝望同样让人心疼。这个电影里,没有一个可以被批判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坏人。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鲜活的生命,努力的活着,用力的爱着。最终却失去了。
李红勤是他们的另一面。
因为她是我爱的赵薇。所以我特别的在意。她“演”的怎么样。会不会被别人诟病。会不会不尽人意。会不会让别人失望。
可是她就那么出现了,满脸茫然。从背影到声音,都是李红勤。她小心翼翼的追着来“偷”孩子的人。因为她可能已经明白了点什么。她在派出所里小心翼翼的哀求。女儿被进来时绝望的慌张。抱着孩子想逃离这是非人间的窘迫。拉扯间不管不顾的疯狂。这些,都是李红勤的反应。不是赵薇。
她从监狱出来,去福利院看女儿,对院长说的所有的话,还有他所有的表情。都让我想起我在学校犯错时我妈是如何在老师面前讪笑着求情。对于高高在上的人,父母总是这样,怕得罪他们,觉得他们高不可攀但是又必须要和他们打交道。可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会什么?来来去去不过是一个憨厚的强颜欢笑。实在不行您能把这盒蜡笔帮我给她吗?你看我,就2块5毛钱我都不舍得给她买。反复的说着一些别人根本不感兴趣的话来打破自认的尴尬。就那么手足无措的站着,讪讪的笑着。希望对方能给自己点希望。
可是又怎么可能,乡下人眼里的世界没有舆论压力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我男人拐的孩子我还,我男人捡的孩子我为啥不能带回去。她无法理解别人眼里她已经被定位成人贩子的老婆。这定位已经让她万劫不复。她的世界里只有执拗的相信。相信男人说的每一句话,男人犯了一个错,犯了你纠正了就好。你凭什么因为他已经被纠正了的错误来带走我的另一个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秋菊。无知者无畏,你不还我我孩子我就告你!
她执拗的抓住她的世界里唯一的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她也有自己无奈的小狡猾。枣子不行,2000行吗?我给你5000.。总之不要走。帮我要回我的女儿吧。
对于她来说第二根稻草在某种程度上说才是真正“救”了她。虽然开始的原因可以称得上龌龊。但是到结局却让我唏嘘后很想问导演:这与现实不同的结局,是您在给所有观众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吗?让李红勤怀孕。让所有可以终结于此不用纠缠。让所有为她而哭的人聊以宽慰----终究她并不是一个人孤独的走下去。终究她也有了一个自己的亲爱的。
这部电影里,没有赵薇,只有李红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