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跨东经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处鄂西南地区,东邻宜都,南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傍长江三峡,北接秭归和宜昌市。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距省会武汉320多公里、三峡机场32公里、长江水运码头红花套28公里。现有G42 沪蓉高速和318国道 纵贯全境,另外具有“中国山区铁路教科书”之美誉的宜万铁路也经过这里,交通十分方便。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3公里。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县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县内重峦叠嶂,溪河纵横,秀丽的清江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之说,有“夷水名疆”之誉。

景点攻略文化地理
历史
长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里是十九万年前“长阳人”的故乡,这里是四千年前巴人的发祥地,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清江两岸,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下里巴人”千古流芳,“跳丧”、“哭嫁”古风依然。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三件宝”,风行华夏,名播异邦。长阳首置佷山县(夏、商、周时,为“荆楚”地域,秦时属黔中郡),至隋朝时改佷山县为“长杨”县,唐易“长杨”为“长阳”,县名自此始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长阳县人民政府。1984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2004年10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庆自治县成立20周年。
艺术
长阳文化灿烂,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奇石、盆景、根艺被誉为“长阳文化产业三件宝”。长阳巴山舞曾获全国广场舞比赛“群星奖”金奖,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剧《土里巴人》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土家族“撒叶儿嗬”入选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2007年十四届全国广场舞蹈比赛中荣膺群星奖。长阳山歌、南曲、长阳薅草锣鼓和都镇湾故事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由我县“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与苗族姑娘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在央视第13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中荣获金奖。
《巴土文化丛书》(第二辑)和《土家族文学原创丛书》共20册、450多万字,这些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从古“长阳人”到巴人,再到现代的土家人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揭开了一批“千古之谜”。《巴土文化丛书》,内涵纵贯古今,涉及长阳土家族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土家族的发展,是对土家族历史和人文精神的一次全方位解读。全套《丛书》约300万字,由《廪君》、《长阳土司源流研究》、《巴地域研究》、《巴人源流研究》、《村落空间与民间叙事逻辑》、《长阳近代兵事史话》、《长阳名人传略》、《土家族撒叶儿嗬》等10册组成。其中《长阳文艺搜存集(初编)》、《长阳文艺搜存集(续编)》两部,是长阳历史上自明清以来之集大成的文化艺术资料总汇。
《土家族文学原创丛书》,这是多角度记录巴人后裔生存状态、深度抒写土家人时代精神的一部“文学史传”。由《老巴子》、《巴人第一君》、《黄学儒的故事》、《天河坪档案》、《汪洋庄》、《至爱亲情》、《跟着太阳走》、《没有声音的叫喊》、《如期之约》、《孩子和风筝》等10册组成,约150万字。其中,“土家寓言大王”萧国松创作的土家族长篇叙事史诗《老巴子》特别引人瞩目,该书共23章、14000行、约70万字,内容涵盖了土家族起源、历史英雄人物、主要节日民俗及由来传说等方面,堪称是一部土家族的“百科全书”。
环境
长阳县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山地,仅少量平坝坐落其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雨热同季,从海拔几十米的清江河谷到海拔2 000多m的高山,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的特点。其中高山区包括火烧坪乡、资丘镇、榔坪镇、渔峡口镇、贺家坪镇、都镇湾镇,气候温凉,年均温7.6℃,活动积温2 210℃,无霜期193天,年降水1 485mm,具有甘蓝、大白菜、萝卜、辣椒等多种蔬菜适宜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要求。火烧坪所产高山蔬菜远销韩日。
民族
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

景点攻略文化地理
历史
长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里是十九万年前“长阳人”的故乡,这里是四千年前巴人的发祥地,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清江两岸,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下里巴人”千古流芳,“跳丧”、“哭嫁”古风依然。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三件宝”,风行华夏,名播异邦。长阳首置佷山县(夏、商、周时,为“荆楚”地域,秦时属黔中郡),至隋朝时改佷山县为“长杨”县,唐易“长杨”为“长阳”,县名自此始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长阳县人民政府。1984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2004年10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庆自治县成立20周年。
艺术
长阳文化灿烂,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奇石、盆景、根艺被誉为“长阳文化产业三件宝”。长阳巴山舞曾获全国广场舞比赛“群星奖”金奖,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剧《土里巴人》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土家族“撒叶儿嗬”入选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2007年十四届全国广场舞蹈比赛中荣膺群星奖。长阳山歌、南曲、长阳薅草锣鼓和都镇湾故事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由我县“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与苗族姑娘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在央视第13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中荣获金奖。
《巴土文化丛书》(第二辑)和《土家族文学原创丛书》共20册、450多万字,这些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从古“长阳人”到巴人,再到现代的土家人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揭开了一批“千古之谜”。《巴土文化丛书》,内涵纵贯古今,涉及长阳土家族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土家族的发展,是对土家族历史和人文精神的一次全方位解读。全套《丛书》约300万字,由《廪君》、《长阳土司源流研究》、《巴地域研究》、《巴人源流研究》、《村落空间与民间叙事逻辑》、《长阳近代兵事史话》、《长阳名人传略》、《土家族撒叶儿嗬》等10册组成。其中《长阳文艺搜存集(初编)》、《长阳文艺搜存集(续编)》两部,是长阳历史上自明清以来之集大成的文化艺术资料总汇。
《土家族文学原创丛书》,这是多角度记录巴人后裔生存状态、深度抒写土家人时代精神的一部“文学史传”。由《老巴子》、《巴人第一君》、《黄学儒的故事》、《天河坪档案》、《汪洋庄》、《至爱亲情》、《跟着太阳走》、《没有声音的叫喊》、《如期之约》、《孩子和风筝》等10册组成,约150万字。其中,“土家寓言大王”萧国松创作的土家族长篇叙事史诗《老巴子》特别引人瞩目,该书共23章、14000行、约70万字,内容涵盖了土家族起源、历史英雄人物、主要节日民俗及由来传说等方面,堪称是一部土家族的“百科全书”。
环境
长阳县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山地,仅少量平坝坐落其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雨热同季,从海拔几十米的清江河谷到海拔2 000多m的高山,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的特点。其中高山区包括火烧坪乡、资丘镇、榔坪镇、渔峡口镇、贺家坪镇、都镇湾镇,气候温凉,年均温7.6℃,活动积温2 210℃,无霜期193天,年降水1 485mm,具有甘蓝、大白菜、萝卜、辣椒等多种蔬菜适宜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要求。火烧坪所产高山蔬菜远销韩日。
民族
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