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先下结论后找论据
——刘心武的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
刘心武糟蹋了《红楼梦》。我曾经写文章批评刘心武先生论证方法上的随便,批评他不注意逻辑推理,不讲究方式方法,说话随意,结论错误。今天我“学习”了刘心武先生的一期讲座,发现了刘先生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先下结论,再找出能够证明结论的论据。这些论据,有些倒是能够说明结论的正确性,但还有些论据在论证过程中却显得很苍白,甚至相反。如 2004年12月7日CCTV-10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五)•刘心武揭秘秦可卿(上)》有刘心武先生这样一段话:
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连宝玉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有时他也犯混。包括有一次,下雨回到怡红院,敲门不开,刚一开门,他一脚踹过去,踹在人家心窝上,踹的是袭人,大家记得这个情节吧,这就是富贵眼睛。他(指贾宝玉,引者注)有时候也犯这个毛病。所以上上下下,贾府都是一双富贵眼睛。
小说《红楼梦》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揭秘秦可卿”,多次提到“富贵眼睛”这个词组。那么,什么叫“富贵眼睛”呢?
我的理解:“富贵眼睛”是比较一种文明的骂人话,意同“势利眼”,是专送给那些高看有钱有势,低瞧“低三下四”的人的;如果用粗话说,就应该叫做狗眼看人低。
刘心武先生为了证实“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这个结论,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人物——小说唯一的男主角——贾宝玉的事件。是的,我也不反对刘先生“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观点是小说多次提出的,刘先生只是引用而已。但是有个问题值得商榷: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吗,这样的例子有说服力吗?
是的,如果不举这样的例子,就再找不出能够说明贾宝玉也是一双富贵眼睛的干证。不难看出这是刘心武先生的一个论证方法:先下结论后找论据进行论证。但是,刘心武先生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不用证明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也能够说明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因为,贾宝玉还是个不管事务的孩子,而作者所说的“上上下下”是专指那些已经成年的“主子奴才”。
退一步讲,即使您要说明贾宝玉和其他人一样,也是一双富贵眼睛,也不能够找这样的例证。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刘先生引用的这个事例。
宝玉是在雨中带着气,狠狠踹了自己的丫头,而且踹的这个丫头可以说是他最得用(至少是数一数二得用)的大丫头袭人,踹的还很厉害。但是,我们应该结合上文看宝玉到底为什么要生气,宝玉生气犯粗的背景是什么:
小说第29回描写了宝黛二人发生了大误会,一个砸玉一个剪玉上穿的穗子,之后第30回二人又被宝钗“机带双敲”了一番,宝玉又遇了金钏事变,又见“龄官划蔷”,诸多坏心情齐凑一起,更加之第26回晴雯因不满宝钗粘宝玉而不给黛玉开门,第27回被黛玉告状等“连环误”,惹得宝玉一肚子没好气,使了一次公子气,对自己的丫头大打出“脚”,满心里要把开门的小丫头踢几脚,原只想教训教训管开闭门的小丫头,出出林妹妹的气,没想到阴差阳错踹得大丫头袭人吐血。可见刘心武先生所讲的宝玉“犯混”, 是从误会中开始,又于误会中做脚。宝玉的“犯混”并不是宝玉的天性,更不能够说明宝玉有“一双富贵眼睛”。所以,庚辰本有批云:“脚踢袭人是断无是理,竟有是事。”
事实上,贾宝玉是区别于贾府其他人的。可以说: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惟独宝玉例外——虽然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是病句,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宝玉不仅不是“富贵眼睛”,相反,他还惜老怜贫:他为穷婆子刘姥姥向妙玉讨杯,他要把道士们献给他自己的“器皿”散给穷人——宝玉长着一颗善良的心。
类似妄下结论、信口开合的错误,望刘心武先生戒之。
自http://www.honglm.net/article/detail.php?id=1427
——刘心武的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
刘心武糟蹋了《红楼梦》。我曾经写文章批评刘心武先生论证方法上的随便,批评他不注意逻辑推理,不讲究方式方法,说话随意,结论错误。今天我“学习”了刘心武先生的一期讲座,发现了刘先生论证方法的又一错误:先下结论,再找出能够证明结论的论据。这些论据,有些倒是能够说明结论的正确性,但还有些论据在论证过程中却显得很苍白,甚至相反。如 2004年12月7日CCTV-10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五)•刘心武揭秘秦可卿(上)》有刘心武先生这样一段话:
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连宝玉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有时他也犯混。包括有一次,下雨回到怡红院,敲门不开,刚一开门,他一脚踹过去,踹在人家心窝上,踹的是袭人,大家记得这个情节吧,这就是富贵眼睛。他(指贾宝玉,引者注)有时候也犯这个毛病。所以上上下下,贾府都是一双富贵眼睛。
小说《红楼梦》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揭秘秦可卿”,多次提到“富贵眼睛”这个词组。那么,什么叫“富贵眼睛”呢?
我的理解:“富贵眼睛”是比较一种文明的骂人话,意同“势利眼”,是专送给那些高看有钱有势,低瞧“低三下四”的人的;如果用粗话说,就应该叫做狗眼看人低。
刘心武先生为了证实“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这个结论,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人物——小说唯一的男主角——贾宝玉的事件。是的,我也不反对刘先生“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观点是小说多次提出的,刘先生只是引用而已。但是有个问题值得商榷: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吗,这样的例子有说服力吗?
是的,如果不举这样的例子,就再找不出能够说明贾宝玉也是一双富贵眼睛的干证。不难看出这是刘心武先生的一个论证方法:先下结论后找论据进行论证。但是,刘心武先生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不用证明贾宝玉是一双富贵眼睛也能够说明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因为,贾宝玉还是个不管事务的孩子,而作者所说的“上上下下”是专指那些已经成年的“主子奴才”。
退一步讲,即使您要说明贾宝玉和其他人一样,也是一双富贵眼睛,也不能够找这样的例证。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刘先生引用的这个事例。
宝玉是在雨中带着气,狠狠踹了自己的丫头,而且踹的这个丫头可以说是他最得用(至少是数一数二得用)的大丫头袭人,踹的还很厉害。但是,我们应该结合上文看宝玉到底为什么要生气,宝玉生气犯粗的背景是什么:
小说第29回描写了宝黛二人发生了大误会,一个砸玉一个剪玉上穿的穗子,之后第30回二人又被宝钗“机带双敲”了一番,宝玉又遇了金钏事变,又见“龄官划蔷”,诸多坏心情齐凑一起,更加之第26回晴雯因不满宝钗粘宝玉而不给黛玉开门,第27回被黛玉告状等“连环误”,惹得宝玉一肚子没好气,使了一次公子气,对自己的丫头大打出“脚”,满心里要把开门的小丫头踢几脚,原只想教训教训管开闭门的小丫头,出出林妹妹的气,没想到阴差阳错踹得大丫头袭人吐血。可见刘心武先生所讲的宝玉“犯混”, 是从误会中开始,又于误会中做脚。宝玉的“犯混”并不是宝玉的天性,更不能够说明宝玉有“一双富贵眼睛”。所以,庚辰本有批云:“脚踢袭人是断无是理,竟有是事。”
事实上,贾宝玉是区别于贾府其他人的。可以说: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惟独宝玉例外——虽然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是病句,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宝玉不仅不是“富贵眼睛”,相反,他还惜老怜贫:他为穷婆子刘姥姥向妙玉讨杯,他要把道士们献给他自己的“器皿”散给穷人——宝玉长着一颗善良的心。
类似妄下结论、信口开合的错误,望刘心武先生戒之。
自http://www.honglm.net/article/detail.php?id=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