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夫子四尺大像简介
孔夫子不仅是我国的伟大教育家,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远非某些人认为他是文弱书生的形象。孔夫子身高2米多,其父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得其遗传,膂力过人,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几乎孔子画像都配有宝剑,但据史载是把并未开刃铁剑,是其德智仁礼身份的标志。
史载,“孔子曾任鲁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鲁国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后遭齐国陷害,使鲁国君重色弃孔。他开始周游列国,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列国当时急功近利的相互吞并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甚至被驱赶、追杀,常年过着流浪、饥饿、困顿、冻馁的生活。
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已无法作为,便专心执教。他是开创了私学的先驱,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强调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他修订了《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了《春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柱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甚至对全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