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王后驾到你不是没有依据,你的依据就是你自己~~~~哈哈~~只是我个人觉着不要太自信自己的经历和成长环境比较好(由衷滴认为)。。。大家都是以市区话为母语,,差别除了岁数不同不会太大。上海话环境的确能养成语感(土生土长么,说白了,你也是以日常语感为依据来探讨问题的。。),,所以你提到‘母语不用看书学’~~~
但你不能否认,方言语法学,变调,发音规范等等不能不靠相关书籍,相关规则来成文,来印证是非对错吧?~~~~~就像前些日子吧里对诗词歌赋的讨论也蛮热烈的~~~平仄呀音韵呀古音呀什么的大段讲究,也不都是靠一些典籍来说明问题的么~~~~难道单纯靠语感?~~~~打油诗也不乏语感的说~~~~哈哈~~~况且偏信语感习惯的上海人是白字的主力军(这个吧里有目共睹的,也不是我说的,你微博呀什么乱七八糟网络平台上也都可以看到的)~~~~普化的第一阶段,用国语谐音日常上海话,,这个过程能做到两边不出错吗?~蛮难的哦~~~~总之,,我觉得客观依据很重要,就像工具书一样~~~
上海市区话主要通过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既然如此就一定会有误差,不然也不会有分什么老派中派新派新新派一说了~~~~从你龙华龙虾(花)不同音就可见一斑~~当然你可以说你龙虾读龙hoe的~~~
最后-----------------、、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秉着治病救人的好心(不然我买水只能说国语或者英文了,晕~~),,随便哪里能不能发个语音区分下,‘胶水’和‘教书先生’的音调区别(还有‘书’和‘尿’)?~~~你上面也有提到两者很接近,接近就是有差别咯,但我是一直读成一式一样个~~。。。。你不屑变调的客观依据但你会正确运用,我也没研究过连续变调的文字理论仅凭错误的语感~~~~~~那只有语音是最直观的工具了~~~对吧,用语音的话,‘水书尿’的发声长短也能一下子辨明,,学习一下么。。。假使不高兴的话就算了~~~~当我没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