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了,就写在这里。有蛋海涵。算是写给无双的。
其实这善意和恶意,就如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一样。既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说说鲁迅好了。人说鲁迅尖刻黑暗,其实他自己在拿什么承担这些,就是一种近乎全面奉献的爱。就如幼年起,就承担和渴望挽救家庭的爱,就如新闻里,那些十来岁承担整个家庭的孩子。就如一生文字下,难以抑制的渴望。
所谓善恶的认知和追求,其实是齐头并进的。鲁迅燃烧自己承载黑暗,却并不鼓励别人去燃烧去负担。这不是矛盾,这才是爱。
无法认识人们普遍的糟糕,也就丧失对这些糟糕,以及罪恶和苦难轮回的同情心。
同样,不对人有足够的关怀和渴望,也就丧失去认知这些糟糕的动力。
论到中国之文化,鲁迅是另类。
更普遍的是无双之善意,将自己置于委屈和自我否定之下。
人们否定人之糟糕然后划分的善意,总是会变的委屈和受伤。不能应对真实的对方,亦在很大程度否定真实的自己。
结果发现,好,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然后人们本身却寸步难行,步履艰难。
葫芦大爹也是如此。
善恶的简单对立,让人走上否定别人或自我否定的两难。
这并不是你的错,不是你们的错。
不要一味的去承担这些,即便承担这些很多的人,也不会要求你去这么做。
命运有时候就像使命,遭遇不同,不能一刀标准化。
无论鲁迅,卡夫卡,并不希望别人像他一样。
写到这里,自己也不知所云。人们的使命不同,有人挖泥开沟,有人要往下流淌。
这样好的东西才能传递。。
其实这善意和恶意,就如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一样。既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说说鲁迅好了。人说鲁迅尖刻黑暗,其实他自己在拿什么承担这些,就是一种近乎全面奉献的爱。就如幼年起,就承担和渴望挽救家庭的爱,就如新闻里,那些十来岁承担整个家庭的孩子。就如一生文字下,难以抑制的渴望。
所谓善恶的认知和追求,其实是齐头并进的。鲁迅燃烧自己承载黑暗,却并不鼓励别人去燃烧去负担。这不是矛盾,这才是爱。
无法认识人们普遍的糟糕,也就丧失对这些糟糕,以及罪恶和苦难轮回的同情心。
同样,不对人有足够的关怀和渴望,也就丧失去认知这些糟糕的动力。
论到中国之文化,鲁迅是另类。
更普遍的是无双之善意,将自己置于委屈和自我否定之下。
人们否定人之糟糕然后划分的善意,总是会变的委屈和受伤。不能应对真实的对方,亦在很大程度否定真实的自己。
结果发现,好,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然后人们本身却寸步难行,步履艰难。
葫芦大爹也是如此。
善恶的简单对立,让人走上否定别人或自我否定的两难。
这并不是你的错,不是你们的错。
不要一味的去承担这些,即便承担这些很多的人,也不会要求你去这么做。
命运有时候就像使命,遭遇不同,不能一刀标准化。
无论鲁迅,卡夫卡,并不希望别人像他一样。
写到这里,自己也不知所云。人们的使命不同,有人挖泥开沟,有人要往下流淌。
这样好的东西才能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