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899贴子:655,613
  • 60回复贴,共1

“从祖父”问题考(二弹)—《瑜传》“从祖父”出自韦昭笔下的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是在-关于“从祖父”问题考-等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讨论 《周瑜传》“从祖父”出自韦昭笔下的话 ,这种假设可行与否?各种特定设想下的“从祖父”又作何理解?
其次,对之前未加详细分析的”韦昭解《国语》从祖父“”从祖母“两大问题作更为详细的解答。
其三,对韦昭解《国语》中的从父、从祖祖父、从祖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答复之前未作答复的零碎问题,并对部分古文重新解读。


IP属地:江苏1楼2014-11-18 23:16回复
    改用姓氏以后,红圈为所讨论的人物


    IP属地:江苏3楼2014-11-19 19:46
    收起回复
      文本说明
      1、四部丛刊本《国语》作“夏徵舒之父御叔”,也有的版本作“夏徵舒之父叔”,兹采用四部丛刊本。
      2、绿绮绵缘:我的感觉:“卿佐,孔、仪也。”——韦昭写的解释。“贾、唐二君云:“姓,命也。”一曰:“夏氏,姬姓。郑女亦姬姓,故谓之嬻姓。”——韦昭引别人的话。“昭谓:夏徵舒之父叔,卽陈公子夏之子,灵公之从祖父,妫姓也。而灵公淫其妻,是为媟嬻其姓也。”——韦昭引完了别人的话,再说自己的看法。
      3、“陈,我大姬之后也。”当为妫姓,而非姬姓。
      4、人物称呼“夏姬”的构成成分:夏,此人丈夫夏御的庶姓;姜,此人生父郑庄公的氏族之姓,正如顾炎武《原姓篇说》“春秋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在室冠之以序……出嫁,更冠以其夫之氏族……在其所适之族,不必举出自己的氏族来,则亦以其父之氏族冠之”所言那样。

      版本附录

                     爱如生原据版第57页

                  四部丛刊本

      字词解释
      媟(xiè ㄒㄧㄝˋ)嬻:古同“亵渎”,轻慢,对人不尊敬

      谱系、援引资料备录
      1.◎《春秋左传正义》:宣公生子夏。夏生御叔。叔生徵舒。夏徵舒是陈宣公的曾孙,子夏之孙,御叔之子。
      2.◎《史记》: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穆公……十六年……是岁,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十八年,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陈灵公是陈宣公的曾孙,陈穆公之孙。结合1、2,御叔是陈灵公的祖父兄弟的儿子。
      3.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夏姬是夏徵舒之母,御叔之妻。
      4.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於夏氏。公戏二子曰:“徵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徵舒怒。
      5.《诗经·国风·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夏徵舒字子南,故称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
      1、《中国通史·第二章·族制》:姓氏的变迁,今亦须更一陈论。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由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已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呢?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枝派的。如后稷之后都姓姬,周公封于周,则以周为氏;其子伯禽封于鲁,则以鲁为氏;国君即以国为氏。鲁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因为同出于一祖的人太多了,其枝分派别,亦不可无专名以表之,而专名沿袭太久,则共此一名的人太多,所以又不得不改。……
      假如我们在鲁国,遇见一个人,问他尊姓,他说姓姬。……假若问他贵氏,他说是季孙,我们就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正卿的一家。……所以古人的氏,确是有用的。至于正姓,虽不若庶姓的亲切,然婚姻之可通与否,全论正姓的异同。所以也是有用的。
      2、顾炎武《原姓篇说》春秋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在室冠之以序,如叔隗,季隗之类。出嫁,更冠以其夫之氏族,如宋伯姬,赵姬,卢蒲姜之类。在其所适之族,不必举出自己的氏族来,则亦以其父之氏族冠之,如骊姬,梁嬴之类。又有冠之以谥的,如成风、敬姜之类。这不是男子不论姓,不过举氏则姓可知罢了。女子和社会上无甚关系,所以但称姓而不称其氏,这又可以见得氏的作用。


      IP属地:江苏4楼2014-11-19 20:18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5楼2014-11-19 20:21
        回复
                          从祖母
          一、季康子从祖母
          《孔子家语·公西赤问》: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母。
          《礼记·檀弓下》“ 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 汉郑玄注:“敬姜者,康子从祖母。”孔颖达疏:“意如是康子祖,穆伯是康子祖之兄弟,敬姜是穆伯之妻,故云康子从祖母也。”

                       敬姜、季康子亲属关系图
          辨析:由上图所示,《孔子家语》中“从祖母”指称祖父兄弟之妻,,因此这里应当作“从|祖母”理解之。与尔雅义之“从祖母”不相合。《礼记·檀弓下》中的用法亦如是。

          《孔子家语》“从|祖母”、《国语》《列女传·鲁季敬姜》“从祖叔母”的例子:http://ctext.org/text.pl?node=84761&if=gb&show=parallel&remap=gb


          IP属地:江苏6楼2014-11-19 20:45
          收起回复
            字词注解
            人物称呼“敬姜”的构成成分:敬,此人谥号,姜,女子称姓(莒国国君氏族称号),正如顾炎武《原姓篇说》“春秋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又有冠之以谥的”所言的那样。

            谱系及相关资料备录
            1、◎韦昭解《国语》卷五《鲁语下》10:季康子问于共父文伯之母【韦昭注:康子,鲁政卿,季悼子曾孙、桓子之子季孙肥也。文伯,鲁大夫,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公父歜也。母,穆伯之妻敬姜也。】曰:“主亦有以语肥也【韦昭注:大夫称主,妻亦如之。语,教戒之也。】。”对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语子。”康子曰:“虽然,肥愿有闻于主。”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于舅姑者也。”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白文:季康子请教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说:“您有什么话可以告诫我吧。”回答说:“我不过年老些而已,有什么可以告诫的。”季康子说:“就算这样,我还是愿意听到您的教诲。”回答说:“我从已故的婆婆处听说过:‘君子能勤劳做事,他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子夏听到这番对话后说:“讲得真好啊!我听说过:‘古时候女子出嫁,而公婆已故世的,叫做不幸。’为人妇,是应该向公婆学习的。”(http://www.quanxue.cn/CT_RuJia/GuoYu/GuoYu59.html
            说明:段落1中“共父文伯”,国学导航-国语注(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201/00gyz/004.htm)作“公父文伯”,不知孰是。这一段中的注,详细地说明了季康子季孙肥与公父穆伯之妻敬姜的亲属关系。

            2、◎韦昭解《国语》卷五《鲁语下》14: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韦昭注:祖父昆弟之妻也。】。康子往焉,<门为>门与之言,皆不逾阈。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白文: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季康子的叔祖母。季康子去看她,她就开着门和季康子说话,彼此都不越过门槛。
            说明:段落2中的“从祖叔母”与《孔子家语》《礼记·檀弓下》中“从|祖母”指称的是同一个人敬姜,因此“从祖叔母”“从|祖母”这两个称谓的义涵在一定的范畴内(在那个时期)是相通的。窃怀疑可能是“从祖叔母⊆从|祖母”这类关系。

                   
                       【三桓】三桓历代宗主
                            【三桓】世系图
            (见维基百科-三桓http://zh.wikipedia.org/zh-cn/


            IP属地:江苏7楼2014-11-20 20:35
            收起回复
              留一个重大问题待后文或将来详考,“从祖叔母”这个称谓词由于太过古老,我之前认为它有独立于“❶尔雅系统与❷‘族祖、从祖(从祖父应该也在这套系统里)、叔祖(父)、伯祖(父)、从父、从子系统’”的可能性(或者讲属于早期的另一系统),还认为韦昭曲解了“从祖叔母”这个词,另外找到了所谓的“祖叔父”这样的活化石。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猜想,有待以后去探寻了。


              IP属地:江苏8楼2014-11-20 20:56
              收起回复
                9楼回复移于此,删除9、10楼
                浣雪: 回复 cs61506gt :《尔雅·释亲》:“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即《尔雅》中“从祖|父”之妻。
                浣雪: 回复 cs61506gt :从祖|母:《尔雅》中“从祖|父”之妻,即祖父亲兄弟的儿子之妻。
                浣雪: 回复 cs61506gt :同义称谓:后世的“堂伯母/堂叔母”


                IP属地:江苏11楼2014-11-24 18:40
                回复
                  楼主好棒!膜拜下大神。话说资料哪来的


                  IP属地:安徽14楼2014-11-27 12:27
                  收起回复
                    会从弟崇吉在升城,为慕容白曜所破,母妻没于白曜军。崇吉奔还旧宅。法寿与崇吉年志粗相谐协,而亲则从祖兄弟也。
                    这算不算“从=从祖”的铁证?


                    IP属地:山东15楼2015-07-28 09:46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3-02 1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