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三节芦 最下端圆芦光滑 茎痕退干净 圆芦接堆话芦处憋过芦 且堆话芦部分不能算严格意义下的堆花 成竹节状 说明土层发生过变化 结合炉头受残和土层变化 我觉得很可能是野兽踩踏导致憋芦,最上端马牙芦刚刚形成可数芦碗不多,故从芦来分析此参应该在50年左右参龄
艼部分来看,有三颗艼,2棵伟顺长艼,一棵毛毛艼,其实丁的变化也是判断野山参年限的标准,从嫩老顺序来判断,一般为毛毛艼(山羊胡子艼,蓑衣艼)一般来讲 带毛毛艼的参年限都不长,在山参发育形态中15-30年左右比较常见,这基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林下参多为毛毛艼,顺长艼是因为参地上茎秆发育快进入生长旺盛期 为固定炉头和地上植株,一般山参的生长旺盛期多在35-50年,当参随年龄增长,人参主根吸收营养能力下降,主体周围养分也被吸收得差不多了,这是艼就成为人参吸收养分的重要途径,顺畅艼会优胜劣汰,比较长和土壤供给比较足的顺长艼就缓缓膨大会形成蒜瓣艼,枣核艼作为野山参的标志,也是参龄长的象征,蒜瓣艼吸收远处土壤膨大以后随着参龄增长和土壤养分消耗,艼部两头会收缩成2头尖中间鼓的形状,像枣核一样 ,故称枣核订。
从体来看,此参属于典型的灵体参,两腿尖如锥而有力。纹从图上看的不太清晰,但是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参膀部分,皮色亮黄,光滑如锦,没有抽沟。
须的部分,俗话说南芦北须,南方人比较喜欢看炉头来判断参龄,比较直观,但是野山参生长过程中,不定因数多,切中间堆花部分紧密,不能细数芦碗,如碰到土层薄,生长的缩脖芦那就根本没办法判断了。此参皮条须不明显,水须还未退干净,珍珠点不明显,从须来看差不多也就50来年,所以跟炉头分析得出结论差不多
图二的参,典型的百年以上的纯货,芦头多次受残。这支参好像是第二届的参王吧,最后被杭州的胡庆余堂收购。
说的不好,属于门外汉 。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