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锋
一
1938年,日本最后一代世袭本因坊秀哉名人下了他这一生中的最后一盘棋。他的对手是棋界新锐、新布局的创始人之一木谷实七段。这盘棋从6月下到12月,中途因为名人病重而休战了三个月。川端康成作为《每日新闻》的观战记者,目睹并参与了这局棋的全部过程,并在报上连载了六十四回观战记。下完这盘棋,名人再也恢复不了健康,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多年以后,川端整理他的观战记,稍微加了一些虚构的内容,写成一部纪实体的小说《名人》。
坦率地说,川端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但这部《名人》是一个例外。这不仅因为自己一直酷爱围棋,更因为在这部忧郁的挽歌体的作品中始终充满了一种宁静而克制的力量。
二
从战国时代起,日本的围棋逐渐形成了四大家族,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就是本因坊家。本因坊一世日海和尚极受织田信长的赏识,被赐封号“名人”。这便是名人称号的来历。到秀哉为止的三百多年间,名人就是当世第一高手,也是唯一的九段,还是幕府将军的围棋指导教师,地位尊崇,权威极大。
秀哉生逢新旧历史交接的年代。自明治维新以来,旧围棋家族纷纷倒闭,各种新式的围棋社团群起揭牌,如方圆社,棋正社等,成为混战的格局,而新的游戏规则也在“现代化”的旗帜下逐渐萌芽成形。当此纷乱困窘之际,秀哉禀绝世之资质,行铁血之手段,一生纵横稗阖,将所有强大对手统统摆平,获得“不败的名人”的称号,在他的最后三十年中,没有执过黑棋,也因此而艰难地维持着古老的“名人”头衔在新世纪的最后一缕荣光。
在名人晚年的十余年中,只下过三局棋,全都是世纪的名局。第一局是同毕生的强敌雁金准一的最后一战,历时两月,名人赢了。第二局是同吴清源进行的新旧布局之战,历时四个月。在那一局中吴清源下出惊世骇俗的“星,三三,天元”,但名人还是赢了2目。第三局,也就是名人的最后的一局棋,“不败的名人”终于败了。
川端是这样描写最后终局的场景的:
且说名人默默地在棋盘上填了一个空眼,这时列席的小野田六段说:
“是五目吗?”
这是很有礼貌的说法。他明知名人输了五目,却有意这么说,以图消除名人的
忧郁,这也许是对名人的一种体贴吧。
“嗯,是五目....”名人嘟哝了一句,抬起红肿的眼睑,他已经再也不想摆放棋子了。
拥到对局室来的工作人员,谁都不言语。名人仿佛要缓和一下这种沉闷的气氛,平静地说:
“我不入院的话,早该在八月中旬就在箱根结束了。”
……·
下完这盘棋,正好快到三点,旅馆女佣端上了点心。人们依然沉默不语,视线都落在棋盘上。
“吃点粘糕小豆汤怎么样?”名人问对手大竹七段。
我后来有机会去日本,到处找那个“粘糕小豆汤”,终于在京都的一家铺子里吃到了。其实就是赤豆羹,里面加一些米糕,唯一的特色是有点咸。当年名人的那碗小豆汤恐怕更多的是苦涩吧。名人性格倔强,争胜心极强。他在比赛中途因病重住院,出院以后再度参赛时,把一头白发染黑了,以示决一死战的斗志。现在,名人败了,却平静地提出和对手一起喝一点小豆汤。
据记载,秀哉身不满五尺,重不足七十斤,瘦弱得像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连吃药都不能吃足量,只能喝十三四岁孩子的分量,可是往棋盘边一落座,就显得格外高大,给对手强大的威压。这种威压,只有十几年前刚去日本的吴清源不知轻重,浑然不觉,因而轻松地赢了秀哉让二子的测试棋。等到吴清源被正式授予三段以后,知道了“名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再度与秀哉对局,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以为是让二子,所以开局时只摆了两粒黑子。“三子!”名人口中重重冒出了一句。他表情冷漠无情,语气斩钉截铁。我一开始就被他这一句震住了,因而总是迟迟不敢落子。(《吴清源自传》)
当时的这个三子局,吴清源反而陷入了窘境,后来经过艰难的苦战才获胜。从三百多年前的名人中的名人道策棋圣开始,日本棋界有个规矩,凡是外国棋手来日与名人交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摆上三个子再说。他们就自负到了这样的地步。
一
1938年,日本最后一代世袭本因坊秀哉名人下了他这一生中的最后一盘棋。他的对手是棋界新锐、新布局的创始人之一木谷实七段。这盘棋从6月下到12月,中途因为名人病重而休战了三个月。川端康成作为《每日新闻》的观战记者,目睹并参与了这局棋的全部过程,并在报上连载了六十四回观战记。下完这盘棋,名人再也恢复不了健康,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多年以后,川端整理他的观战记,稍微加了一些虚构的内容,写成一部纪实体的小说《名人》。
坦率地说,川端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但这部《名人》是一个例外。这不仅因为自己一直酷爱围棋,更因为在这部忧郁的挽歌体的作品中始终充满了一种宁静而克制的力量。
二
从战国时代起,日本的围棋逐渐形成了四大家族,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就是本因坊家。本因坊一世日海和尚极受织田信长的赏识,被赐封号“名人”。这便是名人称号的来历。到秀哉为止的三百多年间,名人就是当世第一高手,也是唯一的九段,还是幕府将军的围棋指导教师,地位尊崇,权威极大。
秀哉生逢新旧历史交接的年代。自明治维新以来,旧围棋家族纷纷倒闭,各种新式的围棋社团群起揭牌,如方圆社,棋正社等,成为混战的格局,而新的游戏规则也在“现代化”的旗帜下逐渐萌芽成形。当此纷乱困窘之际,秀哉禀绝世之资质,行铁血之手段,一生纵横稗阖,将所有强大对手统统摆平,获得“不败的名人”的称号,在他的最后三十年中,没有执过黑棋,也因此而艰难地维持着古老的“名人”头衔在新世纪的最后一缕荣光。
在名人晚年的十余年中,只下过三局棋,全都是世纪的名局。第一局是同毕生的强敌雁金准一的最后一战,历时两月,名人赢了。第二局是同吴清源进行的新旧布局之战,历时四个月。在那一局中吴清源下出惊世骇俗的“星,三三,天元”,但名人还是赢了2目。第三局,也就是名人的最后的一局棋,“不败的名人”终于败了。
川端是这样描写最后终局的场景的:
且说名人默默地在棋盘上填了一个空眼,这时列席的小野田六段说:
“是五目吗?”
这是很有礼貌的说法。他明知名人输了五目,却有意这么说,以图消除名人的
忧郁,这也许是对名人的一种体贴吧。
“嗯,是五目....”名人嘟哝了一句,抬起红肿的眼睑,他已经再也不想摆放棋子了。
拥到对局室来的工作人员,谁都不言语。名人仿佛要缓和一下这种沉闷的气氛,平静地说:
“我不入院的话,早该在八月中旬就在箱根结束了。”
……·
下完这盘棋,正好快到三点,旅馆女佣端上了点心。人们依然沉默不语,视线都落在棋盘上。
“吃点粘糕小豆汤怎么样?”名人问对手大竹七段。
我后来有机会去日本,到处找那个“粘糕小豆汤”,终于在京都的一家铺子里吃到了。其实就是赤豆羹,里面加一些米糕,唯一的特色是有点咸。当年名人的那碗小豆汤恐怕更多的是苦涩吧。名人性格倔强,争胜心极强。他在比赛中途因病重住院,出院以后再度参赛时,把一头白发染黑了,以示决一死战的斗志。现在,名人败了,却平静地提出和对手一起喝一点小豆汤。
据记载,秀哉身不满五尺,重不足七十斤,瘦弱得像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连吃药都不能吃足量,只能喝十三四岁孩子的分量,可是往棋盘边一落座,就显得格外高大,给对手强大的威压。这种威压,只有十几年前刚去日本的吴清源不知轻重,浑然不觉,因而轻松地赢了秀哉让二子的测试棋。等到吴清源被正式授予三段以后,知道了“名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再度与秀哉对局,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以为是让二子,所以开局时只摆了两粒黑子。“三子!”名人口中重重冒出了一句。他表情冷漠无情,语气斩钉截铁。我一开始就被他这一句震住了,因而总是迟迟不敢落子。(《吴清源自传》)
当时的这个三子局,吴清源反而陷入了窘境,后来经过艰难的苦战才获胜。从三百多年前的名人中的名人道策棋圣开始,日本棋界有个规矩,凡是外国棋手来日与名人交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摆上三个子再说。他们就自负到了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