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唐太宗三幸洛阳宫时间表
1、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三月丁亥,太宗首次抵达洛阳宫。次年二月,太宗离开洛阳返回长安。
居洛11月
2、太宗第二次幸洛阳于贞观十五年(641)正月成行,十一月,太宗西归长安。
共11月
3、贞观十八年(644)十一月,太宗第三次到达洛阳宫。次年二月庚戌率六军自洛阳北上,留下特进萧瑀担任洛阳宫留守。
共在洛阳4个月
共2年2个月(不算路上时间)
唐高宗度东都时间表:
1、显庆二年二月,辛酉,车驾至洛阳。显庆三年二月,丁巳,上发东都。居洛1年。
2、显庆四年闰十月车架至东都。龙朔二年三月甲午车驾发东都。居洛2年5个月。
3、麟德二年二月丁酉,至合璧宫。 乾封元年三月十七离开东都。居洛1年1个月。
4、咸亨二年正月正月,甲子,上至东都。咸亨三年冬,十月,壬戌,车驾发东都。居洛1年9个月。
5、 咸亨四年十一月至东都。仪凤元年闰三月西还。居洛2年5个月。
6、调露元年春,正月,己酉,上幸东都。永隆元年十月己酉,车驾西还。居洛1年9个月。
7、永淳元年四月乙酉,车驾至东都。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上崩于贞观殿。居洛1年8个月。
=======================================================================
合计:1年+2年5个月+1年1个月+1年9个月+2年5个月+1年9个月+1年8个月=12年
注意:十几次在东西两都间的迁徙,每次一两个月,两都平分后,长安和洛阳各一年。
唐高宗在洛阳总计13年
武则天定都洛阳,升为神都
683年12月——690年,神都,大唐
690年——705年,神都,大周(长安年间两年在长安)
705年——706年4月,东都,大唐
共都洛阳21年5个月(此为定都,中间有两年时间巡幸长安未记录)
唐太宗三幸洛阳宫时间表
1、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三月丁亥,太宗首次抵达洛阳宫。次年二月,太宗离开洛阳返回长安。
居洛11月
2、太宗第二次幸洛阳于贞观十五年(641)正月成行,十一月,太宗西归长安。
共11月
3、贞观十八年(644)十一月,太宗第三次到达洛阳宫。次年二月庚戌率六军自洛阳北上,留下特进萧瑀担任洛阳宫留守。
共在洛阳4个月
共2年2个月(不算路上时间)
唐高宗度东都时间表:
1、显庆二年二月,辛酉,车驾至洛阳。显庆三年二月,丁巳,上发东都。居洛1年。
2、显庆四年闰十月车架至东都。龙朔二年三月甲午车驾发东都。居洛2年5个月。
3、麟德二年二月丁酉,至合璧宫。 乾封元年三月十七离开东都。居洛1年1个月。
4、咸亨二年正月正月,甲子,上至东都。咸亨三年冬,十月,壬戌,车驾发东都。居洛1年9个月。
5、 咸亨四年十一月至东都。仪凤元年闰三月西还。居洛2年5个月。
6、调露元年春,正月,己酉,上幸东都。永隆元年十月己酉,车驾西还。居洛1年9个月。
7、永淳元年四月乙酉,车驾至东都。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上崩于贞观殿。居洛1年8个月。
=======================================================================
合计:1年+2年5个月+1年1个月+1年9个月+2年5个月+1年9个月+1年8个月=12年
注意:十几次在东西两都间的迁徙,每次一两个月,两都平分后,长安和洛阳各一年。
唐高宗在洛阳总计13年
武则天定都洛阳,升为神都
683年12月——690年,神都,大唐
690年——705年,神都,大周(长安年间两年在长安)
705年——706年4月,东都,大唐
共都洛阳21年5个月(此为定都,中间有两年时间巡幸长安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