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带吧 关注:51贴子:319
  • 8回复贴,共1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1楼2015-01-03 23:02回复
    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薄银片制作,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文武兽面纹金带,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带末钉1件圭形金尾。11件带上均有“古眼”,下系小带,并钉有金带饰,还套有1件小金带箍。带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刀、剑、乐器、箭袋、笔、墨、纸、砚……等等可以想得到的东西。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2楼2015-01-03 23:02
    回复
      。”2.行进艰难貌。 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越明日,朔风举帆,踊跃碧虚,蹀躞於黄混水,号曰望昊洋,依凭延真岛。此皆从来人迹不到之北周 八环蹀躞玉带。”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倐一红装屏角窥客,又一老媪上堂篝灯,蹀躞颇苦。”


      4楼2015-01-03 23:03
      回复
        4.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此作亦颇蹀躞。


        6楼2015-01-03 23:03
        回复
          6.颤动。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绣屏开花枝蹀躞,绮窗闲花影重叠。” 萧红《看风筝》:“‘ 刘成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8楼2015-01-03 23:04
          回复
            8.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蹀躞:踮着小步。[1]


            10楼2015-01-03 23: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2-04 08: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6-09 20:26
                收起回复